《论语》学习第193天,9.6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 草稿

弘毅乐学书院之学妹读经

一字一句读《论语》,第193天

原文阅读:

9.6 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

    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译文讲解:

        太宰问子贡说:你的老师是个圣人吧?他怎么这么多才多艺呢?子贡回答说:本来就是上天让他成为圣人的,又使他如此的多才多艺嘛。孔子听说后,对子贡说:太宰了解我吗?我少年时低贱,所以才学会做许多粗鄙的事情。君子用得着会这么多技艺吗?不用会这么多吧。

启发思考:

      据清儒刘宝楠考据研究,太宰就是吴国的太宰嚭(pǐ),就是被勾践贿赂出卖了夫差,后来又被勾践杀掉的那个。伯噽跟子贡讨论孔子,惊叹于夫子多才多艺。子贡思维敏捷、能言善辩,当即回答,我的老师那是天生的圣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里有学生替老师鼓吹的心理也很自然的。

        但孔子听到后告诉子贡,这不是事实嘛。夫子坦诚地说,我是因为小时候家里穷苦,就学会了做各种粗鄙的事情。《史记·孔子世家》记录,“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孟子·万章下》中说,“孔子尝为委吏矣,曰:‘会计当而已矣。’尝为乘田矣,曰:‘牛羊壮长而已矣。”

          在成长过程中,孔子也和普通人一样,干普通人的活,但他一定干得不普通。这里,我们需要注意一点,孔子时代的贫穷不是我们今天概念中的贫穷。贵族世袭、血统优先,阶层的天花板压在那里,“爱拼就会赢”在那个社会不存在,如果不能成为进入士大夫贵族阶层的人,平民是没有上升空间的。所以,回顾孔子的成长历程,我们更可以感受到,君子不是生下来就是君子,圣人也有他的成长过程,经历了不断地向上突破。

        “子畏于匡”体现了他的胸怀大志,在关键时刻展示的强大自信。  “多能鄙事”,说明圣人多能干粗活,他并不会认为什么活不该我干,而是干什么都要能干好。不过,“多能鄙事”只是成长发展阶段的特定状态,最重要的还是要明白君子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技艺、器用只是基础和阶段性的工具、手段。“君子不器”,不要限于或陷入工具手段而无所进或不自知。

        在这里,我们还看到一句很熟悉的“多乎哉?不多也。”听到这句话,我们眼前就浮现出鲁庄唯一一个穿长衫却站着喝酒的村夫子,他怕小孩子们抢光他的茴香豆,一边用手捂着碟子,一边嘴里喃喃地说“多乎哉?不多也”,惹得孩子们一阵哄笑。尽管孔乙己的形象并非孔子所说理想的君子,但他日常说话动作中拽一句《论语》的细节如此传神,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的深入影响可见一斑。

        最后,顺便说一下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认知。前几天刚阅读到德国汉学家薛凤的一本书,她研究了中国古代的一部科学技术著作《天工开物》。这本书被西方学者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科技著作,作者宋应星也被称作“中国的狄德罗”。

      宋应星生活在明朝,参加江西省乡试,拿到了乡试榜第三的好成绩。当时江西全省有1万多人应试,最终只录取了109人,可谓百里挑一。因为时代原因,他没有机会“学而优则仕”,而以“科学家”的身份被人所熟知。

      在宋应星的时代,工匠是不入流的,工艺技术也不被读书人看得起。为什么宋应星要选择去研究工艺技术呢?薛凤发现,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虽然记录的是农业和手工业等技术,但它反映了古代中国文人理解世界的方式。正如《天工开物》的名字,它可不只是指“巧夺天工”的精湛技艺,“天工”强调的是上天的职责,“开物”指的是通晓万物的道理。

        宋应星是把科技工艺作为载体去揭示社会运行的法则,由此,他让工艺技术登临学术的大雅之堂,工艺从此在古代中国知识世界占据了一个席位。同时,让我们看到中国古代技术的独特性,它不仅能促进生产发展,还是影响社会政治、文化精神的要素。

        今天我们读孔子,如同许多前人所做的一样,依然既要努力设想当时的问题和情境,理解孔子是怎么说的,怎么想的,更要设想孔子如果面对我们的处境和事务,他会如何判断选择,然后我们试着和他站在一起,让孔子的一些人格力量、思想智慧进入我们的人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学习第193天,9.6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 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