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这次说真的

图片发自App


最近,我学到一种方法,可以快速找到一本书的精华,理清这本书的逻辑框架,最后输出一篇四千到六千字的共读稿。

当然,再好的方法也需要在时间的长河中通过实践来打磨。日本作家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就是我拿来练手的第一本书。

新书拿到手,我们总是迫不及待打开目录看起来。而我的习惯是看序。时间长了会发现,很多时候,序言要么是书中内容的补充说明,要么是别人的溢美之词,说白了就是题外话特别多。有时候序言还挺长,读完之后会有一种云里雾里的感觉。事实上,一本书拿到手最先要看的既不是目录,也不是正文,而是封面和封底。

书的封面往往决定了一个读者会不会继续阅读。因此,出版机构为吸引读者,一定会在书的封面上下足功夫。除了书名要吸引人的眼球之外,封面上还会把整本书最精华的部分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这种营销策略是很容易理解的。

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为例,书的封面上用小一号的字体在书名后面补充说明:超实用笔记读书法。这个补充一下子凸显了这本书的特色:教大家如何通过记笔记来实现有效阅读。

封底通过一系列问句来指出读者的痛点:读书虽多,却不记得书中的内容,也说不出喜欢书中的哪一部分。至于这本书对你有什么影响,它的优点在哪里也是一问三不知。

紧接着,封底就对这些普遍的阅读难题给出了解决方案,即通过运用本书所介绍简单实用的方法,可以让你的阅读价值最大化。而这一切的实现只需要从一本笔记本开始。

我大概花了两三分钟,把封面封底上的内容仔细看了一遍,对这本书针对的问题已经了然于胸了。带着这些基本的认识,我打开了这本书的目录。

全书一共分为五章:1)用笔记管理读书生活;2)用购书清单指名购书;3)用笔记把读过的书变为精神财富;4)通过重读笔记提高自我;5)让读书体验更充实的19个技巧。

通过分析这些目录的逻辑关系,我很快发现了第一到第四章是本书的主体内容,而第五章是属于补充性内容,就像一部电影最后的彩蛋,属于可读可不读的部分。

通过进一步思考和分析,我发现第一章是全书的重点和精华所在。因为第一章的标题就非常具有概括性,其中出现了几个关键词:一个是管理,一个是读书生活。

第二到第四章的内容其实就是第一章的具体展开。从标题上来看,第二章讲购书,第三章讲读书,第四章讲活用书中内容,其实整个过程描述的就是一个人在理想状态下的读书生活。而把读书生活全部串联起来的媒介就是一本笔记本。记笔记就是在管理读书生活。

目标锁定在第一章。这个时候,如果你只有半个小时,看这一章就够了。如果只有五分钟该怎么办?

别着急,我们到二级目录里去看。第一章的二级目录一共有八个。我一一细读下来,很快就发现,第六个二级目录又是第一章的重点。这部分内容叫:将读书过程结构化,也就是管理读书生活的另一种表达。这一节就是本章的浓缩版。

作者在第一章中提出了一个倡议:让笔记管理读书生活。而第五节“将读书过程结构化”就是这个倡议的具体实施。这时候直接跳到这节阅读就能快速抓住整本书的精华,其它章节只是对它的具体展开。

通过阅读这一节,可以轻松总结出全书要点。所谓超实用笔记读书法,就是通过记笔记将读书过程结构化。读书过程分为选书、购书、读书、记录、活用五个步骤。写读书笔记可以把这五个步骤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让读书生活变得有序、高效。

具体来说,在选书和购书的过程中,读书笔记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找到要读的书目。读书和记录的过程就是与书对话,通过记录引发思考,让书中精华更好地得到理解和吸收。不定期翻阅读书笔记,可以唤醒记忆,建立联系,将书中知识更好地运用在生活中。

其实,有效阅读一本书的关键在思考。只有带着问题阅读一本书,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思考才会有真正的收获。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往往花了大力气在正文的内容上,却忽略了对正反封面和目录的思考。明白这一点,算是找到了一条有效阅读的捷径吧,因为这种方法替我们节省了很多时间呀。当然,前提是这一定不能是一本逻辑混乱的书。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这次说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