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情人节那天,大王具足虫“1号”在日本水族馆被宣告死亡。此时的它已经了绝食5年零43天,创下动物绝食时间最长的世界记录。
它的最后一餐是2009年1月2日吃的50克竹荚鱼,之后便不吃不喝了。饲养员一直都弄不清它为何不吃东西,想尽一切办法却都无济于事。而且它还时常会假装动动嘴巴吃东西,只是从未将食物吞下。
这一“饿”让大王具足虫出了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于是,人们开始纷纷猜测它选择绝食的原因,但至今没有确切的结果。为了纪念这位绝食而亡的勇士,日本人还推出许多大王具足虫的周边,比如手办、抱枕、手机壳。
更意外的是,这次绝食事件也带火了日本当地“油炸大王具足虫”的生意。尽管大王具足虫长得似乎些许恐怖,但它其实是一道猎奇美食,据说肉质像极了龙虾,味道极佳。
不过摆在餐桌上的却大多都是“山寨版”的大王具足虫,另一种生物道氏深水虱。这两种外形极其相似的生物都属于等足目动物,一类正在改变我们对进化进程认识的生物。
大王具足虫(Bathynomus giganteus)又称“巨型深海大虱”、“巨型等足虫”,是世界上体积最大的等足目动物。它们大约在1.6亿年前就已出现,一直活到了现在,但外形几乎没有发生改变,因此人们将其称为“深海中的活化石”。
这种古老的生物长相奇特,像是电影里《异形》里的宇宙生物。你看,它还拥有一对特殊的复眼,这对复眼是由近4000个平面小眼组合而成,分别位于头部两侧。
它的头上长着两对触须,腹部有7对关节肢。其鳞片的钙质外骨很特别,上方与头部、下方与尾部都合为一体,就像淡紫色的盾牌一样。
一般情况下,大王具足虫主要的食物是海洋生物的尸体。但也有证据表明它们不是纯粹的食腐动物,偶尔也会抓活的来吃。
尽管食物来源十分丰富,但它们一言不合就会选择长期绝食,与此同时,大王具足虫也有暴饮暴食的怪癖。它们会一次性将大型动物的尸体吃掉,甚至会因吃太多而影响运动。也许对它们来说,吃还是不吃全看心情,反正不吃也能活上几年。
法国动物学家米奈·爱德华是描绘此物种的第一人。他于1879年在墨西哥湾捕获一只大王具足虫的雄性幼崽。这种生物的第一次出现便颠覆了当时的深海无生命论。
自大王具足虫出名后,人类发现了它是上等的美味。可由于大王具足虫通常生活在又深又冷的深海,难以被捕获。在利益的驱使下,商家们时常用相对容易捕捉的道氏深水虱来假冒它。因为这两种生物长得实在太像了,且都是等足目动物大家族的成员之一。
等足目动物是一类多样性超高,适应性超强的甲壳纲动物。其实这类生物生活中很常见,比喻我们小时候常抓来玩的西瓜虫,就是其中的一种。而西瓜虫又可以叫做潮虫,是最早被列为等足目的动物。但这中间也发生过一些小插曲。
当初由于潮虫与倍足动物 ( Diplo pods)长得相似,科学家还一度将等足目归于多足纲( M yriopoda)。可伴随着对水生等足目认识的发现,人们逐渐将其划归甲壳纲 ( Crustacea )。
如今科学家发现现存等足目动物的种类大约有1万多种。它们的生活环境千差万别,海洋,淡水,陆地,体外和体内寄生的种类都有。陆栖等足动物主要生活在潮湿的石块枯叶下或洞穴中 , 如常见的鼠妇、潮虫等;淡水等足动物的生活环境包括河流、湖泊、沟渠等间歇性水体;海产等足动物则分布在海岸、潮间带、珊湖礁、深海等,如海滨岩石缝常见的海蟑螂 ( Ligia exotica ) 潮间带或浅海常附着在海藻或其他飘浮物上的各种水虱等。
鼠妇
除了种类繁多以外,等足目动物的大小、体型差别也相当大。比如某些寄生的鳃虱仅有数毫米,而大王具足虫却能长约数十厘米,重达1公斤 ;
然而最有趣的是,无论它们生活习性差异有多大,却还有着同一个特征,即就是它们都长着7对一共14条腿,每一对看起来腿的形态都一样,而这也是为什么称之为等足的原因。
海洋中各种等足目动物,不管进化成何种形状都有14条腿。
按理来说,等足目的近亲是虾蟹所属的甲壳类十足目动物。可我们常常会将潮虫误以为是昆虫,这是因潮虫的头节只和第一胸节愈合,剩下的7个胸节各自独立,每节上有一对步行足。这样分节的身体使它们和龙虾外表看起来差异很大。
又因为蟹虾甲壳纲动物等都生活在水中,所以我们也很难联想到潮虫是甲壳纲动物的一种。
陆地等足目动物是唯一完全适应了陆地生活的甲壳纲动物。与其他生活在水中的等足目动物一样,它们一样长有鳃部用于呼吸。为此,它们也演化出了一些不同寻常的身体机能。以西瓜虫为例,它们通常会出现在潮湿阴暗的地方,它们在那里能滚成球以保护鳃上的任何水分。
此外,它们不仅不排尿、不排出体内氨含量高的废物,还会吃粪便,甚至包括自己的粪便。而在饮水时,它们会从后端伸出管状结构体,而不是从嘴巴伸出。
至于等足目动物何时成功登上陆地的,则一直存在着争议。有人根据它们的演化关系推断,潮虫亚目的祖先大约在石炭纪到二叠纪间分化出来。另有人则发现的最早的潮虫化石出现在白垩纪中期的琥珀中。但能够明确的是,在潮虫出现,脊椎动物已经掀起过两波登陆的浪潮,陆地上各种动物正展开激烈的厮杀。
与其他动物相比,陆地等足目动物几乎没有任何生存的优势。然而它们居然站定了脚跟,遍布世界的每个角落。而在它们之后,再也没有新的甲壳动物类群登陆成功。
陆地等足目动物的一种
而近年来,科学家发现陆地等足目动物居然也能重新在水生环境生存,这一发现正在改变我们对进化过程的看法。这仿佛在告诉人类,物种的进化并非只有“单行道”,物种也能进化出在早已遗忘了的环境中生存的能力。
2012年,欧洲空间局(ESA)凯夫斯(CAVES)地下训练计划的宇航员被送到意大利沙丁岛的洞穴中,模拟太空环境地下受训一个星期,并进行了一项包括为地下生物分类编目等项目的研究。
他们在池塘附近及其他地方放置诱饵,以吸引并发现尽可能多的生物。为达到更好的效果,设计生物取样方案的保罗·玛西娅用动物肝脏和腐坏芝士调制了一种发臭的诱饵,这一特殊“菜肴”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地下生物。结果他们在一个小池塘里发现了一种特殊的陆地等足目动物。
该物种完成了从原始水生生物进化到陆地生物再返回到水生生物的进化循环。这一发现将改变人们对生物进化的认识,目前科学家正在进行深入研究。
不过,人类几乎不会对像潮虫这样的陆地等足目动物产生吃的想法。
比起开始被摆上餐桌的大王具足虫和它的“山寨版”,这或许又是敢于登陆的等足目动物的一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