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观朴拙归真,待看人书俱老——书法家蔡可森老师作品欣赏

蔡可森老师

蔡可森,字甘龙墨士, 甘肃兰州人 ,中华名家书画院名誉院长, 中国书画研究院深圳分院院士 ,中国书画研究院艺术委员会会员 ,海峡两岸书法协会理事。甘肃丝绸之路协会理事,甘肃诗联谊会理事、 兰州书画联谊会理事。

蔡可森老师作品
静观朴拙归真,待看人书俱老

——书法家蔡可森老师作品欣赏

艺术自身令我们激赏,但让我们着迷的实质是什么呢?感受的“真实”大约是其中重要的一端。人们总容易慑服于“真实”的雄辩面目,却往往忽略了艺术中的“真实”只是历史生成的“真实”,并没有先验的根基。但正因如此,却是对此时此地的我们、此时此地的思维状态、此时此地的人世间最直观的映照。

和书法家蔡可森老师相识,实属偶然,但他那沉稳、直率、旷达、自信的性格和言表,给我的印象颇为深刻,使我对他的书法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蔡可森老师作品

  惯常的习惯所形成的思维方式,容易固化成经典的审美定式,更容易走向自我满足时,在不自觉中往往成为一种束缚。而书法的本质属性,一方面依靠继承传统得以延续其无法从外界获得的艺术语言表达方式,另一方面又在创新上保持着艺术天生的先锋姿态,这两方面在书法发展中互为阶梯,传统的重新阐释必须依靠创新性的语言,而书法家的创新又高举复古的大旗,这的确是发人深省的哲学课题。

蔡可森老师作品

  因此,书法家对待传统的态度决定了书法的未来,丰富的出土文字遗迹在进一步丰富我们的视野,但取法者不仅要有独立的艺术判断能力,还应有顺应时代并超越时代的预见性,才能从传统中获取所需的养分,又能走出被传统或自身所设置的牢笼。这实质上是一种挣脱的能力,更是一种艺术的素质,从这个意义来看,我更欣赏蔡可森老师的楷书。

蔡可森老师作品

正所谓字如其人。蔡可森老师的字没有龙舞之飘逸,没有鹤迈之帅气。他的字没有那种在整体上让人一见惊艳,分开细看个体却乏善可陈的投机取巧。他不为炫耀走一笔,不为献媚呈一态。这与他为人的朴素、实诚,做事的踏实执著惊人的一致。

蔡可森老师作品

蔡可森老师,今年已经七十一岁,阳光健谈,一谈到书法,神采飞扬,没有老人常见的老态,有点老来“狂”,神态里透着自信和倔强,完全是年轻人的神采。人家称他为书法家,他总说,我是个农民,其实,这是自喻,勉励自己,他深知艺术始终扎根在泥土,才有生命力。因此他也从不忌讳。

蔡可森老师作品

艺术并不提供真理,这也让我无疑看到了书法家蔡可森老师认知世界的另一种方式,是心灵的探索显现。他的作品既渗透着历史的积淀和哲理的体验,又蕴涵着时代的理想和孕育着时代的精神。不善于继承,就没有创新的基础;不善于创新,就缺乏继承的活力。

蔡可森老师作品

书法是源于写字而高于写字,书法是写字的艺术。艺术追求的是精神的自由与情感的交融。书法艺术主要是通过线条的变化以及空间分割变化来实现情绪的变化。蔡可森老师的作品就是如此,留白处有宽有窄,宽处给人以豁然开朗之感,窄处给人以柳暗花明的重逢,这就是他的作品迥乎于其他书法家的魅力所在之一,他的书法有唐朝遗韵,并且味道颇浓,从他的楷书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笔路清晰可循,平稳端庄,即便小楷亦有榜书的稳重之感,在用笔上十分讲究,特点也比较鲜明,善用浓墨,墨色相对重,很少有淡墨或者枯笔出现,字迹大小相互错落,布局相对比较紧密,而这正是他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

蔡可森老师作品

事实上,但凡上乘的艺术作品,其实就是欣赏者与作者不谋而合的产物。凡经典作品必有其成为经典之理。即符合一定的审美观,其形成过程会遵循或者有独特的某些“规范”。从共性上讲,是笔法、字法、墨法、章法等等。就每一位书家来讲还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的“理”:“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

蔡可森老师作品

缘于对书法的热爱,我想日后和蔡可森老师交流的机会将越来越多,他的一些思想和见解也着实让我受益匪浅,相信他一定会取得令人惊叹的成就。“静观朴拙归真,风规自远;待看人书俱老,神采逸飞”,就让我们为蔡可森老师祝福吧!他努力之!我们期盼之!

蔡可森老师作品
蔡可森老师作品
蔡可森老师作品蔡可森老师作品蔡可森老师作品
蔡可森老师作品

你可能感兴趣的:(静观朴拙归真,待看人书俱老——书法家蔡可森老师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