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书(2020.2.25):你真的认为读书很重要吗?


    今天在家庭群里看了我远在白俄读博的外甥写的《未来简史》读后感,其中涉及到了关于培养读书习惯的问题,谈点儿粗浅的想法。   

    外甥说自己计划要多读些书,可实际上总是拖延。他认为造成拖延的原因是“缺少了读书的欲望”。他对自己的这种反思,我觉得非常可贵。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的行为的产生有着极其复杂的机理,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实在无力就此写成论文,只想结合切身体会做点简单分析。

   人的行为除了本能驱使,如饿了吃,困了睡,闲了玩等,还有理性推动,如为了理想、意义、目标而努力。一个行为的产生,一般都是正、反两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里面“两个小人”的相互斗争。读书作为一种行为,正向的作用力主要来自对读书意义的认识,读书的现实需要,对读书的兴趣,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等。反向的作用力主要来自对读书价值的怀疑,对艰涩、困难、枯燥的恐惧与逃避,以及周围各种诱惑的牵扯等。

   心里想读书而行动上做不到,一定有其具体原因,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做客观、真实、全面的分析,找到主要问题所在,对症下药。

   外甥说他的主要问题是“缺少了读书的欲望”,这应该还是个比较笼统的说法,对解决实际问题没有太大作用。

   以我的经验猜测,他的问题可能是:对读书意义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对读书的价值认同还不够强烈。   我学生时代学英语的惨痛教训,就是对“意义”和“价值”的认识理解出现了严重偏差——鼓吹母语优先论和外语无用论。当时我认为学英语太占用精力,中文还没学精道,应该把有限的时间用在母语学习上,况且以后工作中英语的用处并不大。。。唉,瞧瞧,那时我的格局视野、思想认识就这么个水平,真是井底之蛙,还“迷之自信”,实在“太low了”。结果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学外语”。

   怎样才算是“思想认识”到位呢?可能有人会说,我觉得读书很重要啊,我的价值观没问题啊,为何就是行动上做不到呢?

   “思想认识”或曰“认识水平”或曰“价值观念”到不到位,虽难以量化,但有一个衡量标准——行动,就是能不能让你有所改变,行动起来。

   对于成年人来讲,对于心智健全的人来讲,如果真的从心底里认准了一件事情,他一定能有所行动。否则,他就会为自己编织种种“美丽的谎言”,为自己的“行动不起来”开脱、找借口。

   我现在年逾五十开始学英语,就是由于在思想认识上有了质的飞跃:掌握一门外语,是现实的需要,是素质的体现,是超越自我的挑战。人的主观能动性一旦被调动起来,其力量绝不可小觑。

   减肥和健身也是一个道理,如果你认为它是自我完善的基本内容,它是人生中数一数二重要事情,它在你的价值体系中占据了足够重要足够显著的位置,你就一定能做到。现实中不少人做的就非常好。他们也知道节食很难受,举杠铃很辛苦,但在他们的思想认识(或曰价值观念)里,有比节食更难受、比举杠铃更辛苦的事情。

   思想认识水平的提高需要一个过程,尤其需要主动思考和深入学习,通过学习和思考,开阔视野,放大格局,提高站位,优化审美,逐步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价值体系。

   回到开头,外甥能够敏锐察觉、及时反思自己在读书上存在的问题,这本身就是认识水平的一个体现,是一个好的势头。 

你可能感兴趣的:(家书(2020.2.25):你真的认为读书很重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