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登举疏浚赤水河

清朝中叶,茅台成为川盐入黔四大口岸中最大的集散地。其中,每年由赤水河运到茅台的盐量,约占整个贵州省的三分之二。

川盐入黔西北,多沿赤水河上溯转运,其中一条路取道茅台者必经吴公岩。

吴公岩,古称“文公岩”,南起马桑坪,北至两河口,全长约五公里,是川盐入黔的主要通道。它是一道险关,怪石突兀,水流湍急,号称“十里长滩”中最险、最长的大滩。船盐至此,不能通航,只能由“干人”背负爬山三十里后装船再运。沿途道路崎岖,翻山越岭,十分艰辛,“干人”受苦不堪言状。

清乾隆八年(1743年),云贵总督张广泗倡导疏浚赤水河,以资运物,在民间举贤征工。家居牛渡河(即桐梓河)畔的吴登举闻讯,日夜兼程,步行至仁怀厅城(今贵州省赤水市)自荐,请奏疏浚赤水河,并具结成文、刺指滴血,以全家兄弟子侄18人性命作保,誓言:“如获恩准,倘有背旨违令,依全家具结治罪。”

吴登举身为米粮渡渡夫,他曾目睹并亲历航运、渡河之艰难——“干人”渡河犹如岩上爬行,稍有不慎,便会跌落悬崖,粉身碎骨。他深切体悟“干人”背上压着的沉重盐巴,以及他们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张广泗见登举矢志不移,遂启奏朝廷恩准。乾隆降旨,调配主事官员,以登举为首,于第二年二月初四辰时招募民工动工疏浚赤水河。

疏浚赤水河期间,吴登举沿河来往奔走,指挥凿石开滩,和大家露宿风餐,十分艰辛。乾隆十一年三月,其工告成,二郎滩至“文公岩”一段终于通航。顿时,赤水河上盐运茅台舟楫塞港,热闹非常。

张广泗视察“文公岩”险滩,见登举治河大功告成,亲至其家,欲“拟以官封”,登举婉言推辞,不食俸禄。张广泗乃题“忠耿过人”四字相赠,并将“文公岩”渡口赐予吴登举收费,以酬其劳。

是后,“文公岩”河段又多次出现岩崩石坠,淤塞河道。吴登举遂又多次组织修补,但岩石屡修屡坠,均无法通航。吴登举因此积劳成疾,忧愤而逝,享年五十五岁。

吴登举死后,“谈者为叹息,民劳天实灾”。后人为纪念他,遂将“文公岩”改为“吴公岩”,以志其劳,并在两河口处建祠塑像,以示纪念。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五月,黔北巨儒郑子伊取道茅台,见“吴公岩滩”山势险峻,急流旋转,腾跃如雪,怪石突奇,有感而发,赋诗《吴公岭》一首:

著箯吴公岭,侧目吴公厓。

飞狮落九天,脚插赤水隈。

奔湍撼不动,怒声天地回。

水怒石益静,万古苍嵬嵬。

蜀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

牵舟至狼滩,龙滩近可挨。

限此十里石,摩牙竞罴豺。

两岸壁削成,自古白不苔。

越山三十里,驮负费其财。

当年吴登举,力欲运道开……

赞誉吴登举疏浚赤水河的丰功伟绩。

新中国成立以后,仁怀政府又开始组织疏浚赤水河。1955年3月,暗礁中阻的吴公岩路段终于通航,行驶大小木船,上运盐巴,由二郎滩直运茅台。沉寂多年的赤水河上,又恢复了船来人往,富商云集的热闹场面。

今天,吴登举的塑像依然屹立在吴公岭上,镶刻在摩崖石壁上的“吴公岩”三个大字熠熠生辉,已然成为美酒河畔人们驻足留念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你可能感兴趣的:(吴登举疏浚赤水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