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传习录》中篇序

原创 刘长志 刘长志 2019-04-15

【序】

德洪①曰:昔南元善②刻《传习录》于越,凡二册,下册摘录先师手书,凡八篇③。其答徐成之④二书,吾师自谓:“天下是朱非陆,论定既久,一旦反之为难。二书姑为调停两可之说,便人自思得之。”故元善录为下册之首者,意亦以是欤?今朱、陆之辩明于天下久矣,洪刻先师《文录》⑤,置二书于《外集》者,示未全也,故今不复录。

其余指知、行之本体,莫详于答人论学与答周道通、陆清伯、欧阳崇一四书;而谓格物为学者用力日可见之地,莫详于答罗整庵一书。平生冒天下之非诋推陷,万死一生,遑遑然不忘讲学,惟恐吾人不闻斯道,流于功利机智,以日堕于夷狄禽兽而不觉。其一体同物之心,譊譊终身,至于毙而后已。此孔、孟以来贤圣苦心,虽门人子第,未足以慰其情也。是情也,莫见于答聂文蔚之第一书。此皆仍元善所录之旧。而揭“必有事焉”即“致良知”功夫,明白简切,使人言下即得入手,此又莫详于答文蔚之第二书,故增录之。

元善当时汹汹,乃能以身明斯道,卒至遭奸被斥⑥,油油然惟以此生得闻斯学为庆,而绝无有纤芥愤郁不平之气。斯录之刻,人见其有功于同志甚大,而不知其处时之甚艰也。今所去取,裁之时义则然,非忍有所加损于其间也。

① 钱德洪(1496年-1574年),名宽,字洪甫,尝读《易》于灵绪山中,人称绪山先生。浙江余姚人。王阳明的学生,是王阳明之后儒家心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与王龙溪齐名。

② 南元善:即南大吉(1487—1541),号瑞泉,今陕西省渭南人,心学大儒王阳明得意弟子之一,著名学者。性豪宕,雄于文。后罢官归乡,以讲学为业。

③ 八篇:王阳明的八封信。即《答徐成之》二封,《答人论学书》,《答周道通书》,《答陆元静书》,《答欧阳崇一书》,《答罗整庵书》,《答聂文蔚》的第一封。

④ 徐成之:徐守诚,绍兴人。

⑤ 《阳明先生文录》,嘉靖十五年出版,为《王文成公全书》第四至第二十五卷。

⑥ 遭奸被斥:南大吉为官期间,得罪豪强,遭受排挤,终被罢官。

钱德洪,即绪山先生,浙江余姚人,和阳明先生同乡,是先生的大弟子,也是王门授业师之一。能授业说明已经掌握了王学的精髓。钱德洪修身水准很高,人品也非常好。早年以授徒为业。明正德十六年,阳明先生回乡省亲,德洪率侄子门生七十四人迎请于中天阁,拜王阳明为师。

孔子评价曾参用了一个“鲁”字,阳明先生评价钱德洪“沉毅”,鲁和沉毅都意味着一个人反应不太敏捷,不太聪明。曾参参透孔子的一贯之道,著述《大学》。《大学》的“格致诚正”核心是个“诚”字。阳明先生说,“诚”就是“吾道一以贯之”的“一”,亦是“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的“一”,“一”就是良知。

嘉靖七年(1528),钱德洪赴京殿试途中得到先生病逝讣告,立刻弃考,返身料理先生后事,并守墓三年。

嘉靖十三年(1534),因弹劾武定侯郭勋被捕入狱,在狱中,他给王畿写信,认同王畿的见识。在信中,他写道:“亲历了生死劫难,亲情和身心都成了幻相,心中只有一念觉知,一天半夜里,豁然省悟。”

嘉靖二十二年(1543),钱德洪48岁出狱,被削职为民,此后二十多年游走各地讲致良知学。讲学足迹遍及浙江、江西、广东、安徽、湖北、江苏等地,组织编撰出版阳明先生文集。

钱德洪此人,是值得钦佩的。

钱德洪作序,交代一下《传习录》(即今本的上卷和中卷)成书的前因后果。德洪说,南元善当年在浙江绍兴刻印的《传习录》有上下两册,下册有八篇阳明先生的书信,其中有两篇是《答徐成之》。当时形势不是很好,大家都认可程朱理学,都觉着这是最权威的,很非议陆九渊的东西,舆论属于一边倒。这种情况下,先生不得不写书信调解两种学说的观点,目的是引导有些人开始反思,为学的人自己通过思考来获取真知,向心学方向靠拢。现在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大家很多都已经知道了,认可陆王心学的人越来越多,这两封书信就没有必要再收录到《传习录》,归到《王文成公全书》了。

《传习录》中篇中讲关于“知行本体”方面,就是“答人论学”与“答周道通、陆清伯、欧阳崇一”四封书信说的最清楚了,所以录入。这里的“答人论学”指的是顾东桥,顾为阳明先生嗜好词章时的好友。南元善做《传习录》的时候顾东桥还在世,不能直呼其名,要顾忌一下彼此面子,所以就隐晦了一下说成“答人论学”。

至于格物、修心和求学者下功夫的具体方法方面,《答罗整庵书》是最详细的。

当时阳明先生刚提出心学的时候,整个天下都是程朱理学的,冒着天下人的非难诋毁,艰难险阻可想而知。先生当时弘道的一个根本目的就是想恢复儒学本来的面貌,正本清源,以免后来的读书人流于功利机智,内外分离,堕入追求功名利禄的尔虞我诈,距离人性渐行渐远,日堕于夷狄禽兽而不能自我察觉。

如果人类社会变成只注重追求外物,人与人之间的伦理道德就会逐渐被淡化,社会就会趋于只讲功利,不讲人性,丛林法则盛行,这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

阳明先生一辈子很艰辛,孜孜不倦诲人不倦,直到离开这个世界之前,一直都矢志不渝的坚持做这件事情。这番苦心,在《答聂文蔚书》中讲的非常清楚。

而阐述“必有事焉”和“致良知”功夫的方面,没有比《答聂文蔚书》第二封更清晰详细的,所以增录了进来。

以上这些封书信是由南元善收录的。当时南元善的上官是朱熹的追随者,因此对南元善讲心学非常不满。南元善没有因为上司的不满而止步不前,反而逆风而行,“虽万千人吾往矣”,直至被陷害罢官。

即便如此,南元善不因为这件事情对阳明先生有任何怨恨,依旧矢志不渝的弘扬心学之道,他对阳明心学的传播和发扬光大是有大功的。

钱德洪先生说,我现在不用元善前版本的东西,加以取舍,不是因为有什么见地,而是因为现在形势不一样了,不得不做一些裁减而已。

刘长志

儒学学者、阳明心学践行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134】-《传习录》中篇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