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

如图~❤【2019.06.21  星期五  多云】

佛说,人生之苦包含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
这些苦,太宏大,也是我们每个人都无法越过的路。
既然是必经之路,且人人平等,大家对此也就不存在太多的异议,共情和理解也会相对容易。
唯一的区别大概在于,有的人心理素质强一点,洒脱一些,在面对同样的苦痛时更容易完成心理创伤的修复,而有的人则可能迟迟走不出阴影,颓废的时间更长些。

生活中还有些苦,虽然同样具有普遍意义,但却会因为人的观念差异而产生截然不同的应对方式,由此导向的结果,自然也千差万别。
比如,学习之苦。

每一个人,天性中都有着“好逸恶劳”的成分。这似乎是人性使然。
但,此处的“逸”和“劳”对应的,并不是简单的休息之安逸和辛苦之劳作。仔细分析下去,这四个字其实有着更深层面的含义:我们“好”的,是自己喜欢的那种状态,即使看上去身体在“劳”,对在心理上却是“逸”;而我们“恶”的,也只是让自己感到痛苦的任务,即使身体上看起来“逸”,在心理层面确是妥妥的“劳”。
举个栗子,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的小小朋友,他们总是精力充沛,一刻不停地多摸摸西碰碰,或是撒开小脚丫子丈量整个游乐场所仿佛毫不知疲惫。按照一般的理解,安静地坐着是“逸”,而不断地消耗体力是“劳”,那么小朋友们,怎么反着来呢?这就是典型的“以大人之腹度小孩之心”——对他们来说,安静地坐着才是无聊得要死憋得心慌慌的“劳”,而疯跑疯玩之乐,才是“逸”!

从这个角度看,其实,人的勤劳因子其实是足够强大的。

Get到重点了吗?
为什么同样是面对学习,学霸可以轻松(至少看起来是)愉悦甚至乐在其中,而学渣则痛苦万分?
没错,不是因为学霸勤快而学渣懒惰,而是他们对学习的认知不一样。

在学霸看来,每一次作业和考试,都是发现自身还未掌握的问题的机会。而每次对此问题的解决,都是自我能力的一次证实,并推进自己往前一步——而进一寸,就有进一寸的欢喜。有了这个过程打下的坚实基础,学霸们自然爬得更高。若此学霸还拥有“看得更远”的能力,知道自己兴趣点是什么未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并把当下的学习看成是达成目标的阶梯,那么他们学起来会更有方向感和掌控感,也会更带劲儿。
而学渣呢,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应付的心态面对学业。一旦在精神层面认定学习是痛苦的,是不想为而必须为之的被动加与我身的任务,那么,内驱力也就无从谈起。结果,痛苦地学习了十几年不说,若始终不能觉悟,未来还可能继续吃苦——生活的苦。

生活之苦,和奋斗的苦,是反向相关的。如同拿到成绩单时的心苦,和在学习上下功夫的辛苦之关系。
杨澜的名言“轻轻松松,过辛苦日子;辛辛苦苦,过轻松日子”和连岳先生的“没有轻松而体面,只有辛苦而体面的生活”就是这个道理。

每个人都有向往的生活,但能达成目标的,不多。如同学生们都想考出好成绩,但佼佼者总是寥寥。重点都在于,我们如何看待为了目标所要付出的劳动,以及是否采取了切实行动。

若我们更在乎好成绩和体面生活带来的“逸”,那么刻苦努力的学习或打拼就不再是让人厌恶的“劳”,而变成了能帮助我们摘下星辰的阶梯——虽然长且曲折,但因为心怀拥抱美丽星辰的愿望,即使身体劳累甚至会因为阶梯阶段性地下降而伤心哭泣,也会很快振作起来继续向前且甘之若饴。

所以,若孩子不爱学习,第一时间不应责备其懒惰或愚笨,而应引导孩子认识到学习不是任务而是实现理想的必经之路;若自己碌碌无为一事无成,不能只怪自己太懒(懒说:这个锅我可不背),而要扪心自问,心中可有足够闪亮的星辰?

奋斗和学习,是辛苦;没有体面的生活,是心苦。

劳累但快乐的辛苦,还是轻松但憋屈的心苦?
嗯,我要选择前者!ヾ(◍°∇°◍)ノ゙

你可能感兴趣的:(“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