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历史上从没有什么时候科学技术发展如今天这样迅猛,计算机、互联网、生物、医学、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等诸多领域都是日新月异。科学家和研究人员都得时时关注学习才能了解科学发展的前沿,使自己的研究不至于落伍。
科技的发展也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人们从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感受到科学技术力量的强大。时不时地,我会看到网络上、社交媒体上有人表达对科学的崇尚、甚至将科学神圣化,有些“科学正确”的味道,争论时会占据“科学的至高点”,不容反驳。
对科学研究持积极的态度当然是好的,但对科学的过份崇拜会让自己固步自封,反而错失科学研究本身“探索”的本意。
动态的科学
首先,正因为科学研究发展很快,所以没有什么是绝对的“科学真理”。今天认为的正确答案,说不定很快就会被推翻。
记得早些年生活刚刚好起来时,各种心血管疾病也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那时的宣传好像是说胆固醇是不好的东西,要尽量少吃含胆固醇的食物。
过了几年,我们又被科普,胆固醇分HDL和LDL, HDL是好的胆固醇,LDL是坏的胆固醇。近年来的研究又发现,HDL和LDL各有其免疫功能,对人体都很重要,而且我们日常饮食中摄取的胆固醇,对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影响很小。从2015年起,美国FDA发布的饮食指南已经不再建议限制胆固醇摄取量。
其实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以前知识的更新是几十年的跨度,现在可能是几年或者几个月。比如这次新冠疫情以来,医学专家和医护人员对这个病毒的了解也是日益加深,早期的很多认识被迅速推翻,在很多国家和地区,病患的治愈率大大提高。
所以,保持开放的心态很重要。多听听不同的意见,设想一下各种可能性,以积极的态度应对新的科学结论。
多维的科学
在某些科学领域,科学结论会在更多的维度上变化,甚至受自然及人文因素的影响,比如流行病学。
如何控制传染病的流行,这个课题就相当复杂。如果单纯考虑隔断传染途径,那么完全的封锁隔离肯定是最“科学”的方式。问题是病毒流行的什么阶段封锁隔离比较合理?什么程度的封锁隔离最有效?完全地切断传播途经可不可能?封锁隔离的代价是什么?还记得疫情初期美国CDC号召lockdown, 让大家居家两个星期,一遍遍强调要flatten the curve(压平曲线),结果如何大家都知道了。
有人会说,那是因为美国人不听话!是的,我以前从没想过,人群听不听话也是影响疫情控制的因素。如果把散漫惯了的美国人都强行关家里,过不了多久很多人估计会精神崩溃。你看,这疫情控制上“最科学”的方式也许在心理医生看来就非常不科学。
人群的心理健康只是影响疫情控制决策的一个因素,还有更多的因素,比如气侯、当地人口密度、经济实力、产业结构、国民性格等等,都可以影响疫情的发展走向及其控制方法。科学决策要考虑到各种相关学科的影响,综合考虑、平衡决策。
因人而异的科学
大到不同的国家,小到每一个个体,情况各异,最“科学”的方式也各不相同。仍以疫情控制为例:我们家两个孩子,一个有慢性病,日常所用的药会影响他的免疫系统。我们比较担心疫情影响他的健康,另外他的性格和自制力也适合上网课,所以上网课对他而言是一个相对科学的决定。
另一个孩子性格外向,一定要有人与他互动才开心,天天呆在家上网课估计会闷出心理疾病,所以去年九月我们这里疫情还很严重时,我就毫不犹豫地送他回学校上课。他开心地恨不能拥抱每个小伙伴。整个一学年学校基本正常运行,我们家长也轻松不少。我真的非常感激我们学区开放学校的勇敢决定。
疫苗问题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不能盲目认为WHO或者CDC或者疫苗公司说的话就是科学。如果你有仔细跟踪,就知道关于这些疫苗,差不多每天都有新的认识、新的发现,研发公司对疫苗的长期安全性仍没有多少把握。这当然可以理解,和其它广泛应用的疫苗相比,新冠疫苗研发的时间毕竟很短。截止七月七日,美国新冠疫苗引起的心脏病、残疾等严重副作用的报告超过43万,疫苗相关死亡超过九千,有人有顾虑也很正常。
这种情形下,有的人身体健康,即使感染新冠,凭借他自身的免疫力,加上很多一线医生们发现的越来越多的有效药物,以及新冠治疗的各种手段,他康复的机率可能是99.999%。对他而言,接种那些仍没有长期安全实验数据的疫苗风险反倒是更大一点。
有的人可能感染新冠的危险比较大,造成严重健康问题的可能性大过打疫苗的风险,对他而言,可能疫苗是更好的选择。
总有人因为各种因素无法打疫苗,我们无法代替他人做决定。对一个人是相对科学合理的决定,对另一个人可能恰恰相反。
一直有专家在预测,接种疫苗到百分之多少多少可以达到群体免疫,数字从百分之四十几到百分之七十几甚至更高都有,到现在仍是无定论。病毒变种频出,疫苗接种率高的国家并没有比接种率低的国家在疫情控制上显现出显著优势。这种情况下,每个人保护好自己就是对家庭、对社会最大的贡献。
我的心得是,最科学的决定因人而异。健康机构和科学家不是上帝。我们可以借鉴他们的意见,然后对各种方案进行风险评估,选择风险最小、利益最大的一个。每个人情况各异,所以我尊重别人作出不同的选择,没有哪一个选择是绝对的权威或者绝对的科学。
接受质疑才是科学
不接受质疑的科学是人造的偶像崇拜。标榜自己是科学的人,要么是所声称的科学结论可以为某些人或者团体谋利,要么是对科学没有清晰的认知,抓住一个符合自己心理需求的结论奉为科学真理。
你说,这也太难了吧!我们又没有那么多专业知识,怎么知道什么才是科学的选择呢?
是很难,人类历史就是这么艰难摸索过来的。当然更多的人是盲从,付出昂贵代价的人肯定不在少数。可别无它法,生存和发展的唯一途径就是学习和思考,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作出更科学的选择,也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科学进步。
大多数人没有时间精力去学习思考更深入的专业知识,那只能用常识判断。如果平常有总结思考的习惯,即使没有某些专业知识,也往往能作出比较合理的判断。
最起码的,我们要做到不给别人扣“反科学”的帽子。在我看来,“反科学”恰恰是真正的科学精神。如果我们从不质疑已有的科学结论,科学怎么能发展呢?
如果您读到这里了,也欢迎对我的观点提出质疑哦!让我们都多一点质疑,多一点“反科学”精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