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旧衣现状调查,春蚕启动O2O新模式回收旧衣服

衣,服装,

是穿在身上的“历史画卷”,

也是时代变化的脉搏。

上世纪70年代,

人们要做新衣,

要凭布票,

还要一针一线手工缝出来,

所以,

在那个年代,

大家普遍都是,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旧衣服,现代人痛心的累赘

俗话说的好:去年的衣服配不上今年的气质。随着我国民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作为衣食住行之首的衣服,已经出现闲置过剩的现象。

据中国循环经济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纤维加工总量约5000万吨,产生超过2000万吨废旧纺织品(包括旧服装、旧家纺、边角料等),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量约为300万吨,综合利用率仅为15%左右(央视问卷调查结果甚至还不到10%)。

从调查中我们不难看出,我国有大量闲置的旧衣服,且民众并不清楚如何合理得处理旧衣服,大部分还仅仅停留在“免费捐赠”这一模式中。

其实,旧衣物除了捐赠给贫困山区外还有很多合理的用途,比如出口东南亚国家及非洲国家,或将其生产成隔音材料、建筑材料、保温材料、农业及工业用布等。

旧衣回收各地区各有不同

在国内的沿海省份,由于海运相对发达,旧衣回收出口产业起步早,产业链完整,而像中西部等内陆省份,则有大量的闲置衣物被抛弃,随意处置旧衣服不仅没有让闲置衣物变废为宝,反而因随意乱扔加重了环境的负担。

旧衣捐赠无门的尴尬

旧衣捐赠场面一度非常尴尬,因为精准扶贫的深入实施,2021年,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的胜利,山区民众现在生活条件今非昔比,早已不会为温饱发愁。相比过去,现在的受捐助者也会挑挑拣拣,担心皮肤病和传染病。

公益捐赠工作人员表示,不收旧衣服有苦衷:收过来之后没法处理,消毒、运输成本太高,现在贫困地方缺衣服的很少。一般只会在发生大灾的时候,才号召市民捐赠衣服。

国外模式值得借鉴

国外的旧衣回收模式值得我们借鉴学习。欧洲的比利时回收的旧衣中,30%属于质量较好的旧衣服,挑选出来后,一部分送到回收公司所属的二手商店销售;60%的旧衣通常不能再穿,被转入专业工厂进行资源回收和再利用处理;剩余的10%则被送进垃圾厂处理。这样,回收来的旧衣90%获得了“第二次生命”。一部分经过处理和加工后生产成油污抹布、汽车内使用的脚垫、绝缘材料、粗布地毯、日用抹布等;另一部分则进行碎布处理,从中回收纤维用以制造新的纺织品。

目前,欧洲市场上销售的许多纺织品,如台布、床单等商品都标明是由回收纤维布生产的。使废弃的“资源垃圾”得到了循环再利用,也给自然环境减少了压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国旧衣现状调查,春蚕启动O2O新模式回收旧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