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137.国风•陈风•东门之枌[fén]

《东门之枌》描写古时少男少女狂欢日场景,意中人互表爱慕之情。


  • 东门之枌,宛丘之栩。子仲之子,婆娑其下。
东门白榆绿成荫,宛丘柞树枝繁茂,子仲家的小姑娘,大树底下跳起舞。
  • 穀旦于差,南方之原。不绩其麻,市也婆娑。
良辰美景正当时,来到南方高平地。搁下手中纺的麻,闹市也来舞一舞。
  • 穀旦于逝,越以鬷迈。视尔如荍,贻我握椒。
良辰聚会总有去,你要大胆往前走。看你美如荆葵花,送我花椒一大把。

:木名,白榆。
:柞树。
子仲:陈国的姓氏。
婆娑:舞蹈。

榖旦:榖旦,良辰,好日子,吉日。
:选择。
南方之原:到城南的高平地去相会。
:把麻搓成线。
:集市。

:往,赶。
越以:作语助。
:古通“总”,会聚,聚集。
:走,行。
:锦葵。草本植物,夏季开紫色或白色花。
:赠送。
:一把。
:花椒。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诗经》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color{gray}{(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风》,“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收集了大部分为黄河流域的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十五个地方的民歌160首。这160首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谣称为“十五国风”,是《诗经》的核心内容。

这些诗有的以冷嘲热讽的笔调形象地揭示出奴隶主贪婪成性、不劳而获的寄生本性;有的写征夫思家恋土,对战争的哀怨;有的记叙了奴隶终年的劳动生活,还有的表现了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

这些诗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西周时期不合理的兵役制度、战争徭役给人民带来的无穷痛苦与灾难,都是有感而发,真挚坦率,质朴流畅。

《国风·陈风》为先秦时代陈国民歌,共10首:宛丘、东门之枌、衡门、东门之池、东门之杨、墓门、防有鹊巢、月出、株林、泽陂。

十五国风图

你可能感兴趣的:(《诗经》137.国风•陈风•东门之枌[fé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