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我关于高效阅读的个人感悟:
在我看来,读书分为: 明确目的— 选书—快速阅读—主题阅读—学以致用 几个环节。✨<读书目的>
我认为,无论是读什么样的书,明确读书目的至关重要,这也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目的决定方式,方式决定效果,效果决定行动。
比如,笑来老师说,逻辑很重要,我就集中火力连读了10几本关于逻辑的书籍,从各个层次,各个角度进行学习。
✨<如何选书?>
正如笑来老师所说,”输入的是垃圾,输出的也会是垃圾“。
这一点我深有感触。如果书选得不对,就会缺乏读书兴趣,导致看书动力不足,结果书倒是没少买,买来往书架一放,有的甚至几年都没动,最后成了屯书大户。
尤其这次挑战100篇拆书的时候,起初在选书方面走了许多弯路。一开始不知读什么书好,在微信读书里看别人的书单,不假思索,拿来主义,发现效果甚微,对自己没有太大用处。更痛苦的是,有些书名起得太诱人,读了许久,发现内容很空洞,浪费了不少时间。
后来,慢慢悟出,选书如择友,书的匹配度,书的质量,非常重要。
所以,选书的时候,我会问自己3个问题:
我需要解决什么问题(读工具书类),或者期待什么样的激励促动(读传记类)
这本书能满足我的需要,能给我想要的答案吗?
这本书的质量过关吗?
我的具体做法就是:
1.豆瓣上看一下书评,如果6.5或7分以下的就可以忽略掉。现在豆瓣上的评分有弄虚作假现象,所以,除了高分外,我还会看看低分者的评论。如同淘宝,也要适当关注差评,看是否戳中了我的关注点。如果是,就果断放弃。
2.尽量选教授的书籍,或者正规出版社的书籍。因为,现在写作门槛低,出书门槛也降低,作者水平参差不齐。
3.首选经典书籍,最底层最核心的书籍。比如,效率管理的书籍,国内的书很多都是根据国外经典书籍演绎而来。所以,我认为读最根基最源头的经典书籍很重要,而且能读原版书就读原版书。
4.一开始选书的时候,建议选择兴趣比较浓厚的书,像读琼瑶/金庸的小说一样最好让自己爱不释手。让自己先读起来,有了读书兴趣读书习惯之后,再进一步加深读书的深度,拓宽读书的广度。
我发现,书读多了,渐渐心中的问题点会比较明确,读书方向也比较清晰。正如白岩松所说,书就会带领着我们去找书。读完50多本的时候,我由一开始的无所适从,变得如饥似渴。很多书都在排队等着去看,去拆,逐渐形成读书的良性循环。
✨<如何快速阅读?>
读书不是一刀切,我认为并不是所有书籍都适合快速阅读,应该根据书的类别选择最佳的读书方式。
文学作品类
比如,散文,诗歌,古典名著——这类书籍,读起来最幸福,适合慢慢品读。
尤其是推理小说,如果跳读,三下五除二,就知道凶手,那不就失去了推理的兴趣了吗?
趣味性书籍类
比如,小说,传记,当下流行书——娱乐消遣,这类书籍,可以根据需要,随心所欲地泛读。
实用性书籍类
比如,工具书,专业书(职业技能类)——这类书,我认为比较适合快速阅读,按需阅读。
2. 循序渐进——培养读书习惯
”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簡难“,同样"由怠到勤"也是比较难。起初读书的时候,尤其是读工具书的时候,不太容易坚持。所以,从长期角度来看,我觉得培养读书习惯非常重要。
我一开始用的是【5分法则】,就是每天读5分钟,我一般是利用午休时间读书。说是5分钟阅读,但是一般都会至少读上10-20分钟。看到最想看的部分,我就强忍着停下不看,晚上会迫不及待地想看完。
当然,根据个人习惯可以是饭后,也可以是睡前。读感兴趣的书,不仅可以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循序渐进,还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读书速度。
3.带着目的读书。在本文最前面我也提到了,带着目的读书很重要。读书前,我都会问自己,我要从这本书里学到什么,解决自己的什么问题。这样在读书的时候,就可以有侧重点地过滤信息,跟着作者的思路,快速找到书中的宝藏。
4 框架阅读法
我以前读书,一翻开书直接跳到第一章,直奔主题。后来发现此路不通,要想提高读书效率一定要先看一看作者简介、序,目录、后记、了解写作背景,掌握一本书框架。
我的做法是3步走:
首先,通过读序和后记可以了解书的梗概。
然后,通过目录了解主线,通过关键词抓书中重点。
再根据目录,对主要感兴趣部分速读一遍,对有启发的部分仔细阅读品味。
5.读书集中力的提升
在读书的时候,我会给自己设限,规定一本书所用的时间,2小时还是3小时。然后用番茄工作法,比如,读书25分钟,休息5分钟,让自己更加高效集中。
看书的时候,即便有不懂的地方也不要停下来。因为不利于集中注意力,而且,往往作者会在后面重复或者详细描述。所以,即便不懂也要硬着头皮继续往下读。
为了训练集中力,起初尝试指读,或者略带发声,这主要是遵循大脑的运行机制,哪里运动哪里就有注意力。
进入状态之后,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采用一些快速阅读的技巧,比如S形扫描等。
S形扫描法的核心,我认为就是寻找关键词。先用用最大的S曲线迅速浏览,把握主题,找到关键词和相关内容后,切换到精度。这样,通过S形扫描法可以实现快速阅读和精读的有效结合。
从写作课的第一堂,笑来老师就让我们进行画圈阅读,体会感知。
我整整画完了一本280页的《目送》,通过画圈阅读⭕,我发现对寻找关键词,提升快速阅读非常有帮助,⭕真的可以一石多鸟!
✨< 如何掌握书中内容?>
我采用的是自测法,自问自答,自己检测自己。
比如可以问自己:
这本书主要在谈什么?
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他说的有道理吗?
对我有什么启发,我怎么才能学以致用?
比如,有人说”棒打出孝子“,有人说”非暴力沟通“,那么我该怎么做呢?
有人说早上黄金2小时,但是对于早起毁一天的我来说,该怎么高效利用时间呢?
每看完一本书,我都会最后考虑,我如何才能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如何加深理解?>
主题阅读可以加深理解。简单来说就是,围绕想要探讨的主题,寻找很多本相关的书来交互参照。
比如,刚才也提到了想学习逻辑学,我就短期内读了10几本逻辑学的书籍。通过比较阅读,取长补短,对整个逻辑学加深了理解;比如,学习克服拖延,我也会找一些相关的书籍进行横向比较。触类旁通,就能构建出自己的知识体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改善方法。
笑来老师常说的100遍写教程的方法。我理解这也是主题阅读的一个具体应用。想要了解一个领域,首先列出一个大纲,然后去找这个领域的图书,对照大纲去阅读,不断的去填充里面的内容,并在阅读的过程中去调整优化大纲,完成教程。
✨<如何学以致用>
1.做读书笔记
读书之后,很容易忘记,而且容易混淆。我的经验是,读完书以后,一定要做笔记,而且是马上,我挑战的是当天完成。写什么呢?我会写对自己有启发内容,写哪些可以拿来使用,写如何使用等等。而且,通过写,也可以检测自己是否真正地理解了。
2.定期再读
即便当天写了拆书笔记,过一点时间也会淡忘。所以,最好是反复阅读,我每写完一个系列,或者每个月的时候,都会大概读一下自己的拆书。每次再读,都会有不同的感悟,也可以再次复盘是否自己做到了知行合一。
3.聚沙成塔
通过一本书知识内化,为己所用。然后,通过多书籍,多层次主题阅读,不断地分析和整理信息,将零散的知识点粘合在一起,由点成线,由线成网,聚沙成塔,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碎碎念>
最后,关于读书,我想补充3点:
1.开卷有益固然重要,但是不好的书籍,没有必要一定要读完,应及时回头是岸。如同择友不良会耽误青春一样,浪费时间是可怕的,不好的书读起来是痛苦的。
2.我建议听书和阅读应适当结合。我们生活在一个美好的时代,听书固然轻松,但是听一段时间后,就会注意力不集中。另外,我的个人感受是,听书在某种程度上会取代或弱化读书能力。从长期来看,书还是用来读的,读书速度和读书理解能力的提升,也是一种定投,不可忽视。
3.我不建议过多的碎片化阅读,仅通过读拆书稿来试着掌握一本书,虽然我的个人公众号就是《懒人拆书》。
通过拆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再高明的拆书者都是”贪污犯“,不会将作者的真实感受100%如实地表达出来。读拆书文,读的都是别人咀嚼过的东西。读拆书文,如同透过别人的眼镜看风景,总是容易缺失最真实的一面。
所以,好书,一定要自己读。
++++++++++++++++
忠华@东京
微信:w00861113
微信公众号:懒人拆书
践行群邀请:0RDE9SB3E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