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 坚持分享1350天 2022-03-22
在筑基课的社会心理学第三讲上,刘老师主要讲解了社会化和社会角色。
第一单元 社会化
一、社会化
1、社会化:就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是个体与他人交往,接受社会影响,学习掌握社会角色和行为规范,形成适应社会环境的人格、社会心理、行为方式和生活技能的过程。
2、社会人:指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的完整意义上的人,与“经济人”相对。通过社会化,使自然人在适应社会环境、参与社会生活、学习社会规范、履行社会角色的过程中,逐渐认识自我,并获得社会的认可,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
3、社会化的阶段划分:
传统上认为,社会化到成人期即告结束。而现在学术界则主张,终身社会化的观点,认为社会化伴随人的一生。
(1)早期社会化:儿童及青少年时期的社会化。在孩子早期社会化中,家长无人可替代,所以父母要多陪伴年幼孩子。
(2)继续社会化:成人时期的社会化。现在是终身社会化,所以要活到老学到老。
另外还有其他的划分:
再社会化:包括主动再社会化(自愿学习)和强制社会化(指的是服刑人员的学习)。
反向社会化:指的是年龄小的教授年龄大的人学习。
二、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1、掌握生活与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家长要学会放手,不要保护太多,让孩子学会照顾自己。以免以爱之名,行伤人之事。你剪断了孩子的翅膀,却怪孩子不会飞翔。
2、遵守社会规范。父母要教育孩子从小学会遵守社会规范。父母也要严格遵守,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父母真诚、积极、乐观,会影响到孩子,父母的言传身教就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3、教导社会成员明确生活目标,树立人生理想。我们做事不仅考虑其价值,更要看看自己内心是否喜欢,真正喜欢才能带来快乐,物质奖励是短暂的快乐和刺激。
4、培养社会角色。社会化的重要功能就是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获得适合自己身份地位的社会角色。
三、社会化的基本条件
1、人类有较长的生活依附期。人和动物的一个很大的差别就是,人从出生一直到人独立生活,有一个比较长的对父母或者监护人的生活依附期。人的依赖期比较长,18岁才算成人。教育孩子,让孩子学会独立与担当,孩子能做的事,家长不要插手,孩子为家庭多付出,才更有责任心。
动物没有人的大脑,缺少思维能力,所以动物完不成社会化。
2、人类的遗传素质提供了社会化的可能性。
四、个体社会化的主要载体
性格起源于家庭,显现于学校,成熟于社会。 (1)家庭。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性格的形成有影响作用,此外,遗传的因素也是很强大的。
(2)学校。学校是个小社会,有竞争,有矛盾和纠纷,学校的纪律对孩子有约束作用,是孩子社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大众传播媒介。
(4)参照群体。比如孩子的朋友,有的孩子出现状况之后,有朋友的陪伴能很快好起来,如果亲子关系不好,孩子又没有朋友,想从困境中走出来是比较难的。所以作为父母,要善待孩子的朋友,陪伴孩子走过一生的是他的好朋友。
五、几种重要的社会化类型
1、语言社会化:社会化的开始、社会化的完成。
掌握民族语言是社会化的开始,孩子小的时候多和孩子说话,老人带孩子与孩子互动少,会造成孩子说话较晚。父母要尽可能多陪伴孩子。
2、性别角色社会化。
(1)性,是个体生物学概念,即生理的,表示男女在生物学方面的差异,如遗传、内分泌、解剖及生理的差异。
(2)性别,指男女在人格特征方面的差异,男性特质和女性特质指的就是性别的差异。
(3)性别角色,指社会对男女在态度角色和行为方面的期待。
3、道德社会化
道德社会化,是指个体将社会道德规范逐渐内化,成为自己的行为准则的过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道德观念与道德判断,二是道德情感,三是道德行为。
四、政治社会化
政治社会化,是个体学习接受和采用现实的社会政治制度的规范,并且掌握相应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过程。爱国意识的发展和培养是政治社会化的核心内容,包括国家形象阶段、抽象国家观念阶段、国家组织系统阶段。
第二单元 :社会角色
一、社会角色:
1、社会角色:是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
2、社会角色的性质:对在特定地位的个体行为的期待,在互动过程中形成。
每个人都有被社会期待的角色,有需要完成的责任。如果在某个角色下能很好完成社会期待,说明对这个角色是能很好担任的。在亲密关系中,人会不自觉地朝自己熟悉的模式和期待的方向去找对象,比如女孩找的对象像爸爸,男孩找的对象像妈妈。爸爸有家暴的女孩往往会找一个家暴的老公,这就是强迫性重复。
二、社会角色的分类
1、按照获得方式划分:先赋角色、成就角色
先赋角色,就是先天赋予的,不需要通过努力获得,是出生时就那样,比如王子和世袭的贵族子弟,父母的角色也属于先赋的。
成就角色是需要通过努力获得的,比如咨询师、医生、教师等。
2、按照行为规范化程度划分:规定性角色、开放性角色
规定性角色,是指各种职业,比如教师、医生、公务员等
开放性角色,指的是朋友。
3、按照追求目标划分:功利性角色、表现性角色
功利性角色,追求的是功名利禄
表现性角色,指的是为社会着想,不以赚钱为目的,更多的是责任和义务。
4、按照自觉程度划分:自觉角色、不自觉角色
自觉性角色:老师站在讲台上讲课是老师角色,医生给病人看病就是医生角色,这些都是自觉角色。
不自觉性角色:男老师讲课用的是男性的声音,这就是不自觉角色,不自觉角色更多是性别角色。如果一个男人男扮女装,用的是女人的声音,这是自觉角色。如果一位女老师回家之后仍是老师的角色,这就是不自觉角色,啥角色干啥事。
三、角色扮演
角色期待、角色领悟、角色实践
社会对每个人都有角色期待,在实际生活中,领悟别人对你的期待,根据具体情况和情境调节自己的状态,在实践中完成角色扮演。
四、角色失调
1、角色冲突:包括角色内冲突和角色间冲突。人生在世,扮演着很多角色,比如妈妈、女儿、老师,一个角色会有好多人要求和期待。
生活不易,需要负重前行。哪有什么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
2、角色不清:个体、公众 比如一个咨询师对自己角色不清,在家庭中还扮演咨询师角色,公众对咨询师角色也是不清楚,不知晓的。
3、角色中断:角色中断是自主的行为,比如一个学生主动退学。
4、角色失败:角色失败是被迫的,比如一个学生被学校开除,一个官员渎职被撤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