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背影

        再读《背影》,已是十年后。

  闲来无事,打开喜马拉雅听书消磨时光,便看到《背影》的推送,由董浩先生诵读。对,就是那位陪伴了我们整个童年的央视少儿主持人董浩先生。因此,再读《背影》多半是出于从小对董浩先生的喜欢吧。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散文,文中对父亲火车站送别时,扒月台为作者买橘子时背影的细腻描写打动了无数读者。也正于此,此文被中学课本所收录,让学子们去体会这份质朴而伟大的父爱。然而,当年的我,年少无知,看到文章后面全文背诵四个字,顿时兴趣全无,更别说去体会什么父爱了。

     不同的年龄段读同一篇文章,会有不同的感悟,应该是岁月与经历丰富了人的情感。再读《背影》,就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我的父亲。

   15年的九月,我离家到南京求学,从没出过远门的我,在开学的前几天,先去了无锡的姑妈家,由表哥陪我同去。两个月没见我的父亲,对我甚是思念,且对我初次外出求学多有不放心,就临时决定从盐城到无锡来看看我,顺便送我一程。

  九月份的无锡,虽已立秋,但白天的气温还是让人焦躁不安。父亲是我开学前一天到达无锡的,见到父亲时,父亲又黑又瘦。一件黑灰色的短袖松松垮垮地掖在裤腰里,那条沉淀了不知多少个岁月的西裤耷拉在那双穿了两年的黑皮凉鞋上,在繁华的都市中显得格格不入。两条粗壮的手臂经过两个月太阳的暴晒,似乎是被抹上了一层铜浆。中年发福的父亲,当年茂密的头发也早已成了地中海。为了对付夏天的炎热,周围的头发也干脆剃光了。几个月前还被我嘲笑的啤酒肚,也成了一马平川。见父亲如此消瘦颓唐,不免心酸起来。暑假里父亲就常打电话回家,诉说盐城的工作条件多么艰苦,也多以此来警示我多努力,莫不可像他那样生活。

  第二天,父亲,表哥和我一同坐火车去的南京。到南京后,就直奔学校。新生登记,领房卡,到宿舍将一切安置好后,我们一同去学校食堂吃了顿中饭。饭后,已到中午,父亲与表哥遂决定离开。离别之时,自然少不了几句嘱托,“出门在外,不同在家,与身边的同学要好好相处,宽厚待人。生活费不够,一定要跟我说,千万不要委屈了自己,常打电话给你母亲问好”。若是平常,定会对父亲的唠叨感到厌烦。但此时,想到一个人将要在这陌生的城市生活,由衷地希望能与父亲再多呆一会儿。还未到门口,父亲就让我别送了。“常给我打电话”,父亲已有些哽咽,于是我便停留下来,不然父子俩眼睛都湿润着,面对面不免有些难为情。父亲走了几步又回过头来看我一眼,“回去吧”。我本想也嘱咐父亲几句,但那句“你工作时要注意安全,累了就歇一会儿。”最终被我咽了下去。

  不知道为什么,与我越亲近的人,这类关心的话越说不出口,最后只以一句“知道了”答复父亲。

  望着父亲渐行渐远的背影,我心中五味杂陈。父亲的背宽厚饱满,小时候常坐在父亲的背上玩耍,因此我更能体会到如山般沉稳厚重的父爱。随着我年龄的增长,父亲的压力也一年年增大。这压力使他比一些同龄人显得更老一些,背没有了以前的挺拔,常年的劳作使他的腰也出现了问题。此时只希望时光慢一些,别再让他变老了。

  十年之后,若我为人父,再读《背影》,对父爱应该又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了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再读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