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病了,我妈没空照顾,你辞职回家帮忙吧”“怎么可能?”

文|新面纱

来源|公众号:新面纱(XMS-2018Y)

01.

一味地付出,时间长了,别人就觉得理所应当,他不会从你的处境思考,不会考虑你也有自己的难处,还有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要兼顾。只因为,他觉得,你既然跟我成了一家人,就应该无条件地付出,何况,你还是嫁到我们家来,你不为这个家做点贡献,怎么算称职的媳妇。

婆媳关系自古不好处,古代的女子在家从父,出嫁从夫,社会地位低下,没有收入,一切都得听从丈夫和婆家的安排,没有自己的主见,那是时代的局限性。

可如今,社会上的女子已经大不同以往,可顶半边天,出门可以靠着一份工作养活自己,回家可以操持起一家老小的饮食起居。可谓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

如果公婆还用旧社会的那一套去约束新时代的媳妇,不仅不太可能实现,还会自打嘴巴。

李珊结婚后,没有像其他女子一样,辞了职,回家专心照顾家庭。因为,她从小深受母亲的影响。

小时候,家里很穷,父母经常为了生计而忙活,那时候妈妈一边要照顾她和弟弟,一边又要想方设法赚钱,有时候根本无法兼顾家庭和工作,弟弟身体不好,妈妈常年要花时间照顾。所以,妈妈基本上赚不到什么钱,顶多是帮人缝缝补补,赚点小钱。

可是,尽管妈妈辛苦为这个家庭付出,还是得不到爸爸的体谅。大概爸爸觉得养家的担子太重了,经常发脾气,将火气发泄到妈妈的身上。

02.

从那时候开始,李珊就暗暗发誓,一定要努力学习,将来出人头地,拼出一片天地,谁也不靠,只靠自己。靠别人而生活,感觉尊严都丢了一半。

并不是她故意要强,而是原生家庭影响,让她产生了,无论什么时候,都别放弃工作的念头,只有工作和钱才能让她产生安全感和底气。

原本平静的婚姻生活,却因为公公突然生病住院,泛起了涟漪。平时,李珊跟丈夫两人,都是各自上班,也跟公婆分开居住,婆媳间的矛盾也相对较少。

李珊的工作比较忙,又赶上了升职考核的阶段,因而结婚后都不敢要孩子。

李珊的老公张天拿出一根烟,吧嗒吧嗒地抽起来。

李珊觉得情况不对,于是问他发生了什么事。

张天熄灭了烟,意味深长地说:“我爸病了,我妈又没空照顾,希望你帮忙。

“怎么帮?能做到我尽量做,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李珊听说公公病了,以为是要出钱,那是应该的,但没想到,张天接下来的话,让李珊懵掉了。

“我妈说,希望你辞职回家去帮忙照顾一下我爸,我妈身体不大好,又要做饭,太累了。”

“怎么可能?辞职了,谁给我发工资?”李珊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婆婆竟然敢让她辞职照顾公公,想到都气。

李珊怒怼老公:“那不可能,我愿意出钱,但不可能辞职。”

张天:“你出钱?那还不是我的钱吗?你作为我张家的媳妇,难道不应该帮公婆,帮我吗?”

“要辞职你辞,反正我不可能。”李珊气得七窍生烟,火冒三丈。

03.

原本以为,这件事就这样结束了,夫妻争吵过后,不会再提起,可是没想到,婆婆依然打电话来给张天,催着让儿媳辞职。

李珊抢过电话,就冲着婆婆怒怼道:“妈,不知道你出于什么样的目的,非得逼我辞职回家照顾公公,你是不是以为,我赚的钱不值钱,你们看不上,所以就应该辞职?

还是你们觉得,你儿子的工资很高,我辞职了可以靠他一个人养活?你别忘了,现在的房贷每个月6千,还有生活费,将来还要养孩子,你们的养老钱还要从我们身上出,公公生病的医药费也要我们出,你是不是觉得你儿子一万块的工资很高啊?

我已经说了愿意出钱,如果你觉得照顾公公太累,就请护工帮忙,但逼我辞职,就不可能。你以为一个已婚未孕的女人这么好找工作吗?”

李珊一番话,怼得婆婆哑口无言,她只想到自己照顾丈夫很累,儿子上班又忙,希望儿媳来帮忙,却没想过儿子媳妇的处境也不乐观,更不知道现在的工作行情有多紧张,一个女人想要找一份合适的工作,有多难。

听完儿媳的话,婆婆羞愧难当,从此不再提此事,也听从了儿媳的建议,请了护工来帮忙。

对于李珊来说,同样是帮忙,但出钱比出力却是更妥当的做法。

04.

家人有困难,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原本应当。

对于李珊这种年轻媳妇,身上背负沉重的包袱,公婆并不理解,一是因为代沟影响,两代人存在思想差异;二是婆婆多少有点为难媳妇的意思,觉得媳妇嫁进来,就应该替自己的儿子孝顺父母;三是张天这样的丈夫,没有自己的主见,只会顺从父母,多少有点愚孝,格局小的嫌疑,完全没有想过,自己身上所存在的压力,一味地让妻子辞职,但如果结果真的这么做了,却又得不偿失。到时,引发的婚姻问题,更是难以解决。

没有哪个男人能够真正忍受妻子长期没有收入,在家只靠丈夫养活,也许刚开始觉得男主外女主内的婚姻模式很理想。可在经济压力下,人的思想就会改变,这时候,男人便会将工作压力,经济压力,转变为对妻子的怨恨,甚至引发争吵,家暴等问题。

所以,李珊这样的女子,坚决不辞职,是明智的做法。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爸病了,我妈没空照顾,你辞职回家帮忙吧”“怎么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