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领导力30讲》——成为你自己

    领导力是责任是解决问题。领导力的责任就是承担解决问题的责任领导力的责任就是带着一群人才能去解决的问题。

    刘澜老师从什么是领导力,以及学习领导力的目的着手,逐步展开领导力的学习。通过刘澜老师的介绍,领导力不再是狭义上的名词,而更应该是一个动词。学习领导力不仅是为了工作,或者是领导与管理,同时是让自己建立跨学科的心智模式,为承担更大的责任做好准备,为更好地解决人生的难题。

    领导力不是职位,而是行动。领导力是领导职位的责任,领导职位是领导力的资源。

    领导力的本质不是在于了解或者知晓,而是在于行动,其验证就是在于结果。虽然说没有职位也可以彰显领导力,但职位是为领导力的赋能。强大的领导力与高职位之间可能是鸡与蛋的关系,如果需要量化,还是需要集合绩效、结果的考量。

    领导力十律包括:承担责任、解决难题、密切联系群众、讲故事、当老师、从失败中学习、反思、深思、认识自己和成为自己。

    领导力十律也是对管理各项权力体现的基础,我所理解的各项权力包含内容,报酬权:工资+奖励;强制权:规则+惩罚;合法权:组织制度+社会赋予的权利;专家权:专业能力;参照权:典范,牺牲与贡献;信息权:说服力。想建立具有影响力的领导权力,领导力十律是行动指导。想将领导力发挥到最大成效,则需要分清推力和拉力,同时多使用拉力,尽量让推力变得多余。

权力和领导力最主要的区别是,实现单方目标的只是权力,实现双方目标的才是领导力。魅力不是发挥领导力的前提条件,魅力往往是发挥领导力的结果。

    领导力不是说设定一个单方的目标,然后把目标硬推给大家。领导力是要设定一个共同的目标,让他人相信这个目标,把大家吸引到这个目标的周围,让大家心甘情愿地投身于这个目标。目标的设定需要团队的参与,集体的决策。如通过提问,动员团队成员参与。

    面对一个集体难题,你说“我来”,这句口诀帮助你采取这样一个行动,你挺身而出,承担责任。“让我来”是你挺身而出承担责任,“跟我来”更进一步,是你挺身而出之后指示方向。

“我来”是承担责任,同时也是对领导者基本功,或者说技术技能的体现。管理者的基本功同样不能丢,由其需要作出典范的地方。像建国70周年大阅兵,各方阵领队都是上将。“跟我来”更是一种态度,拉近成员间与上下级之间距离。

    领导更宏观、管理更微观,领导决定战略、管理决定战术,领导是决策、管理是执行,领导抓方向、管理找方法,领导更动态、管理更静态……等等。领导是解决挑战性难题,管理是解决技术性问题。本尼斯说“管理者正确地做事,领导者做正确的事。”

    领导是从管理中分化出来的。领导和管理在社会活动的实践以及社会科学的理论方面,都具有较强的相容性和交叉性。领导与管理的根本区别体现在他们的功用上,管理行为通常具有很强的可预测性,以有效地维持秩序为目标;领导行为则具有较大的可变性,能带来有益的变革。

    管理是维持秩序,领导是实现变革。管理是解决技术性问题,领导是解决适应性问题。

    科特把管理过程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计划和预算,然后是建立组织和配备人员,最后是监督和控制。他把领导过程也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确定经营方向,然后是凝聚团队,最后是激励和鼓舞。

    发挥领导力还需要你在适当的时候说“我不知道”。

    动员群众+解决难题才是领导力。解决技术性问题靠权威,解决挑战性难题靠群众。动员就是让群众自己想要改变,自己能够坚持改变,以及发现更好的答案。即使领导者已经有了答案也可以说“我不知道”,目的在于鼓励下属、鼓励其他人先说他们的答案,以发现更好的答案。同时动员参与能够让团队成员更好地理解这个想法,更喜欢这个想法,更愿意去采取行动。

    “你觉得呢”领导者最重要的能力是提问。

    领导力是动员群众解决难题,所以提问是非常关键的能力。一是为了解决难题,需要提问;二是为了动员群众,需要提问。提问是思想上的启发,情感上的激励,关系上的促进,以及让对方积极行动起来。

    追随力是一种特殊的领导力。追随力是站在追随者的角度发挥领导力。追随力就是:动员领导解决难题。第一,委婉地唱反调。第二,积极地唱反调。第三,向上建立关系。

    追随力体现在基于情感的行动,打动情感的两大要素是形象和距离。离我们越近的事物越打动我们的情感。这个距离包括物理上的距离,但主要是心理上的距离。越形象的故事,讲的道理也更具体。离听众距离越近的故事,讲的道理也越有说服力。

    正确的领导力故事主要有四种,分别是:我是谁的故事;我们是谁的故事;我们向何处去的故事;还有我们为什么要变革的故事。

    三种特别的讲故事的方式:第一种是用道具讲故事,这属于目睹-感受-改变;第二种是用仪式讲故事,第三种是用行动讲故事,这两种都属于体验-感受-改变。最有冲击力的讲故事的方法,用行动讲故事。

    伟大的老师首先是设计,然后是教导,是仆人。

    组织就是指人们为实现一定的目标,互相协作结合而成的集体或团体。所以首先要设计组织的目的,也就是组织“为什么”干事;然后要设计组织的运作流程,也就是组织“怎么”干事;最后要设计组织的学习流程,也就是怎么让大家学会前面两点。同时需要明白领导者的成功是建立在下属、团队、部门的成功之上的,通过利他来利己,通过贡献来索取。

    领导者要做的不是补人之短,而是用人之长。用人之长的两个操作原则:容人之短,识人之异。选育用留。

    我觉得推翻传统“木桶理论”的最好方法是把木桶倾斜,同时把长板无限延伸。结合“长尾效应”,同样可以发挥更大的功效。而选育用留,则是可以参考曾国藩的治幕之道——广收慎用勤教严绳。

    领导者当老师的第一个层次是“管教”,第二个层次是“说教”,第三个层次是身教,第四个层次:请教,“你说怎么做?”第五个层次是“传教”,你为什么做?

    管教是推力,是领导力的入门;说教是言教,指导员工推进;身教是以身作则,身教胜于言教;请教是提问,是动员参与;传教是逻辑,动作背后的思考。五个层次也可以结合员工意愿与成熟度的情景灵活应用,告之式、指导式、辅导式、授权式。

    组织对待失败的第三个态度:深入分析失败,主动实验失败。

    失败是学习的机会,这是对失败最重要的重新定义。

    反思的本质是对思之再思,反思的四大要素:抽身而出、放下情感、转换角度、指导实践。

    最简单的反思方法就是经常问自己“我要改变什么?”包括改变行动、改变目标、改变心智模式。心智模式可能影响到的所有行动、所有目标。

    决策思考就是做决策,而不是做决定。

    决定是针对个别问题的个别性解决方案,而决策是针对普遍问题的一般性解决方案。走动式管理就是走到一线去了解信息。做决策要求你在更高的层次上分析问题。要学会做决策,你要升级你的分析层次。“为什么”的第一种用法,就是找问题的原因。

    要学会整合思考,你还可以使用领导力修炼的第八句口诀“为什么”。第三种“为什么”其实问的是“为什么不”。

    商场是战场主宰着企业领导者看待竞争对手的方式,人力是资源与组织是机器同样是思考的关键。领导者要决策思考,第一种为什么是为了找到问题原因,第二种为什么是找到系统目标,第三种为什么是要整合思考,为什么不能二者得兼。

    成为你自己是become yourself,是一个打造自己的过程。

    “我是谁”包括三个核心问题:我的热爱是什么?我的擅长是什么?我的机会是什么?擅长、热爱、机会,这是个人的三环理论。通过十句口诀打造领导力,最终目的是成为具备高效领导力的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北大领导力30讲》——成为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