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的平凡之路

原创: 牲产队长



昨天,突然被一件事情刺了一下。


下午四点多,收到了一条公众号推送,题目叫《57分后又61分,两场18个三分球:哈登的手感醒了?》。


我脑海中盘算着,火箭与马刺的德州德比,结束于早上十点多。也就是说,比赛方一结束,知乎第一大V张公子便投入了写作之中。


附带编辑处理了5张GIF图。


我打开了公众号“张家玮写字的地方”,进入历史文章,拉倒最底部,第一篇文章,推送时间为2014年6月10日,直到今天,共计1951篇原创文章。


什么概念,单人作战,无固定选题,他日均推送1.12篇文章,篇幅长则七八千字,短则一两千。


他虎扑生涯的文字,不做统计的前提下,在长达近五年的时间里,张公子苦行僧一般,码着字,日复一日。


毋庸置疑,他是一个天才。因为,只有天才自律如此。


作为一个个体文字工作者,唯有高度自律,才能保持稳定的产出。而只有稳定产出,才能保持热度。


读者是健忘的,互联网时代,代有才人出。没有热度,观众很快便会散去。


再想聚拢,无比困难。


而日更这事儿,听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无论是体育,还是时政,抑或金融,有影响力的大号,非团战的模式下,能做到日更者,屈指可数。


以三年为门槛衡量,做到者:张公子,政事堂,招财大牛猫。


如何衡量公众号作者团战与否?


蛮简单,文章的味道,以上三位作者,将这点做到了极致。


譬如,读张的文章,总是能从体育中,读到人情世故,尝到人间烟火,不可模仿。


这也导致,优质的公众号之衣钵,很难通过文字技巧的教习,达到传承的目的。


换言之,无论大V们能聚拢多大的商业价值,传统手工作业的模式,难以更改。


另一个,把日更做到极致的,是大家熟悉的政事堂。


咱牲产队的读者,一到晚上九十点钟,就会在群里念叨:明公快更了吧!


若是还没,恨不得一个电话甩过去催更。


我有时,会在群里调侃说,明公这么有钱了,还苦哈哈的每天码字,都是被咱读者们逼的。


一个作者,被需要着,应该是幸福的。


但码字,总归会夹杂着与“舒适”背离的情愫。而但凡是人,都容易与自己的“偶尔放松放松未尝不可”和解。


此种和解,一旦出现,便难以收拾。


所以,日更的公众号作者,就算不推送正式文章,也会在消息框,与大家唠两句,以为仪式。


不然,被十万+的读者惦记着,睡着困难。


网络自媒体时代,更新频次也会影响读者习惯。


譬如,NBA粉看完比赛后,下意识地想去看张公子的解读。


再譬如,时政粉刷到一条有价值的新闻后,会默默地等“政事堂”更新。


类似的现象,也出现在了金融自媒体圈。我最开始接触“招财大牛猫”,是华泰证券的朋友推荐的,关注后,便被作者深刻地影响到了。


其实,他就是每天在推文里,嘚吧当天的财经要闻及股市动态。但枯燥的数据,经他之手,就活泼了起来。


由于他坚持日更且不带广告的风格,每次他开赞赏,打赏人数很容易就破万了。


你没看错,是打赏人数。


作者任小姐称之为“征集稿费”。


之所以,他的阅读数据与读者层次,都是业内翘楚。我最直观的感受,除了客观理性的分析之外,是他能够持续为“股民圈”带来清新的三观。


而一个人,要想把自己的思想装入别人的脑中,需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聊到更新频次,很容易想到唐家三少。


媒体扒出,就算是带着妻子产检,三少依旧码字不止。在“不断更”的100个月里,他在起点上创作了10部系列作品,总字数超过2500万字。


论才华,我以为“南派三叔”更胜一筹。但,这个世上,有资格比拼才华者,毕竟是极少数。


平庸如你我者,万不可有此念想。


著名大V“牲产队长”说过:于我们普通人,死磕是才华本身。


在群里介绍过他的苦难史:几百篇原创公众号文章,流量主赚到的钱,也就一两千块。


而开通流量主,还是花的四百块钱,买来的僵尸粉。


大V“牲产队长”还说过:于我们普通人,就算死磕,大概率上,会失败掉。


所谓失败,即公众号永远没有熬出头的那一天。


“二八定律”,在自媒体这个圈子里,头部效应更加明显。言外之意,非头部玩家,喝汤的机会都没有。


哪怕你笔耕不辍,哪怕你日复一日,哪怕你披星戴月。


群友问了,队长,你是怎么熬出来的?


大V“牲产队长”回答说:运气。


最残酷的答案,莫过于此。在这个行当里,我太清楚,有那么一批,阅读量维持在一两千的日更作者。


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不会有出头之日。


甚至,想靠这门手艺混口饭吃,都不可能。而日更的劳动程度,不亚于日常坐班。


他们中的一大批,比队长我有趣得多,知识丰富程度,也有过之。甚至,勤勉远胜于我。


但,阅读数据与影响力,久久地卡在了瓶颈。


症结在于,他们需要爆款,而在无力策划的局面下,爆款的产生需要运气。


所以,我经常劝一位颇有才华的作者,早点放弃。


可他总是给我讲,以前,为了准时更新,把闹铃调成了凌晨三点。时间久了,形成了生物钟。现在偶尔一天不更,到那个点,也会醒过来。


苦心人,天不负。有志者,事竟成。


我说,能吃这个苦,干别的,一样能成。


其实,我的潜台词是:自媒体行业,是一个成功概率偏低的生态。而一旦时间久了,还混不出来,连养家糊口,都不能为济。


更深一层意思,顶级才华圈子以外,若要混出来,运气不可或缺。


这里所说的运气,是基于读者情绪爆发不规则及不可推测的判断。


当然,在挑逗公众情绪方面,你能学得“咪蒙”十之二三,亦乃奇才,成名可以指日。


这样的人,终究太少。


所以,我从来不相信,所谓的三千越甲终吞吴,能落平凡之辈头上。


就像,我一直认为,一个普通的北京大爷,不去海碗居,或者去了海碗居,也不把岳云鹏推荐给郭德纲,是大概率事件。


于是,当有读者问我,如何在这行出人头地时,我会告诉他,先写上个一两百篇。


他问,为何要等那么久。


我说,“六神磊磊”那么厉害,都要写大几百篇,才有今日之成就。


而我隐藏起来的想法是,写上那么多,总该会放弃了。


六神磊磊在爆款《猛人杜甫|一个小号的逆袭》里写到过:有人告诉元稹:“那个作者很可怜的,客死异乡,被孙子千里迢迢送回河南老家埋葬,连个墓志铭都没有。”


连个墓志铭都没有,这将是之前、现在、将来自媒体行业从业者一个无比残酷,而又真实地写照。


如前文所述,自媒体生态中,头部玩家也不轻松。靠着自媒体起家的罗振宇搞跨年演讲,要卖二十年后的门票。


我深深的明白,这是一种残酷地绑定。因为,它意味着,在未来很长的时光中,你罗振宇,需要把自己推到“不进则退”的历史洪流中,片刻不得安歇。


死磕自己,不仅是做,连说出来,也难。


谁不图安逸呢?


何必如此?


吴晓波说:后来的几年里,疯狂地写稿子,为单位写,为单位外的报纸写、电台写,为企业写新闻通稿、汇报材料、讲话稿甚至情况说明,为广告公司写报纸文案、电视广告脚本,再然后,写专栏,写书,一本接一本地写书。


因为,他开始信奉这样一句格言——作为知识分子,你必须有一份不以此为生的职业。


这个职业,便是数百万甚至数千万文字,所沉淀出的独立“人设”。


在“人设”的辉映下,我们普通读者向罗胖要鸡汤,向政事堂要时政解读,向大牛猫要金融盘点。


而这层关系,一旦通过不断的交流而强化,则会构造出一个异常坚韧的生态体系。


在这个生态系统中,读者、作者、作品、更新频次、更新时段、反馈、激励,才会完成磨合,形成完美闭环。


如此,作为知识分子,你的“人设”就会成为你赖以为生的职业,谁也抢不走。


队长我是学地质出身的,我在群里讲过:人类社会的大背景,是生物性。而生物圈的本质,是螺旋淘汰。


记住,是螺旋淘汰,不是螺旋发展。


而我写“牲产队小人物”系列,初心就是,为那些淘汰者,祭奠。


大浪淘沙,也淘走金子。多数人的命运,远没到“拼手气”的份上,就戛然而止。


作为一个在自媒体圈,偶然受到读者赏识之人,我所歌者,实际是这个时代的基本盘。


很多朋友在问,为什么我能写出“屁股如此之正的文章”。


我说,因为我自己就是基本盘。


推之自媒体圈子,为那些永无出头之日的小号们撰文,也是因为,我曾是他们的一员。他们的苦,我亦有感触。


有平台发布了数据,2018年注册公众号破千万,在月活的350万的账号中,基本能实现盈利的,大概有一万个。


而刨去机构运营的大号外,真正能生存下来的日活小号,微乎其微。


机会越来越少,自媒体的草莽时代,已然过去。


一杯敬明天,一杯敬过往。


此文,就祭奠那些平凡之路上的小号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媒体的平凡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