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彩虹花 唤醒我的诗人梦

(申请奖项:优秀助学教师;申请理由:用优秀个体带动更多心动的观望者,让更多人受益。)

      真正的了解,不是人云亦云,更不是指鹿为马,妄加评论。真正的了解,只有融入。

        其实,早在2018年春便已耳闻“彩虹花”,可是由于条件受限,无奈只能听别人叙说彩虹花的美。因为不曾接触,所以觉得“彩虹花”不过就是维纳斯的断臂一般,给人无限遐想罢了。

        2018年9月,被调到了乡镇中心小,教室里有了网络,有了显示屏的一体机,终于可以带着我的乡村娃娃们一起揭开“彩虹花”的神秘面纱了。

        初识“彩虹花”,我跟娃娃们一样的兴奋与好奇,每周二、四早上,我们会准时与“花友”们相约。不论家离学校近还是远,孩子们每天都会早早的来到学校。当其他班级的学生还在学校嬉戏打闹时,我们班的孩子早已在教室里等待低段晨读的开启。我们的此举,迎来了学校其他年级孩子们的围观,他们也被我们的新奇举动所吸引。

        刚开始,也只知道每天早上将要学的小诗板书在黑板上,好等课后了让孩子们尝试着跟学课文似的配上一些动作将诗歌背下来。(一年级的孩子们阅读量实在太少,很多字词都不认识,也理解不了,所以只能希望借此方式可以一举多得。)

        渐渐的,当看到资深的“花友”们班级的板书后,“画盲”的自己也开始了尝试蹩脚的“诗配画”。值得欣慰的是,不管自己画得有多难看,孩子们都会很给面儿地夸赞:“老师,您画得好像啊!”然后他们也会依葫芦画瓢似的摘抄诗歌,学着“诗配画”。因为不够自信,所以在最初的小打卡里,我也只会尽量展示孩子们听课时的表现。只是,说实话,心里还是觉得痒痒的,感觉总缺了些什么。

        我会经常看“精打卡”的内容,发现“优秀”真的是老师用一个旁观者的身份记录着孩子们的成长。有时,我真的也很疑惑——资源,真的只属于孩子们吗?老师真的只需要“助学”吗?

        经过了一个学期的磨合与纠结,我选择了遵从内心。我不想只做一个观望者,我想要做一个真正的参与者。因为,我跟孩子们真的是在一起成长。

        在念初中的时候,其实自己就有开始尝试写打油诗。只是,在那个时候没有人指导,也没有参照,更没有人会愿意去看、去听、去评。久而久之,只能让内心深处诗意般的自己沉睡。

        以前,意识里觉得只有古体诗、词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诗词。可是,遇见彩虹花之后,接触的大都是自由体的现代诗歌,有长诗,也有短诗。我发现,很多时候我的内心里也有同样的韵律在回响。于是,我决定把它们写了下来。

        每次参与晨读后,我都会仿写一首小诗。一个学期下来,不知不觉的,自己竟仿写了21首小诗。闲暇时间,我也会偶尔翻阅自己的“诗集”。虽然有些还是很稚嫩,但是从字里行间我却读到了一种释怀的成长。

        彩虹花,似梵婀玲上奏的灵动音符,轻柔地唤醒了我那沉睡已久的诗人梦。

你可能感兴趣的:(遇见彩虹花 唤醒我的诗人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