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灵感真的很重要

(图片来自网络)

不久前,我加入了一个写作社群,群里的文友都是在各个平台默默耕耘的写作者。

偶尔会在群里看到类似这样的消息:熬了几天才写完一篇,好担心这个月不能达到目标哇!

又或者这样的:今天有灵感,下笔如神助。

灵感,这个熟悉而陌生的词到底是什么意思?我特地上百度搜了搜。

百度百科是这样解释的:灵感也叫灵感思维,指文艺、科技活动中瞬间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突发思维状态。

直白的解释透漏出一丝玄妙,那么,写作,真的要靠灵感吗?


(图片来自网络)

坦白说,我觉得有灵感是一件特别重要的事。

记得我有天无意中刷到一则热搜,是关于“男性避孕针”的新闻。当时,真的是那种灵光乍现的感觉,于是就立即罗列提纲,找到了需要的素材。

真正动笔是午饭后,下午四点前写完就发给了编辑,第一时间我就收到过稿的回复。

当天晚上看到发稿出来,我心里的那种感觉甚是奇妙。

不得不说,有灵感,真好。

有感时,洋洋洒洒根本停不下来;无感时,磕磕巴巴也力不从心。

曾经看过有人总结了各大作家灵感产生的原因,说巴尔扎克是咖啡派、村上春树是跑步派、贾平凹是啃萝卜派,我虽无处考证,但总也感觉灵感之于写作的重要。

可是当我端起咖啡,却只有一个感觉:烫,一会儿再喝。

灵感确实是个好东西,但它也讲究“择优录取”。


(图片来自网络)


我认识一位文友,翻看她的文章,相关的大多数新闻我也看过,有时候刚看到一则新闻,她的文章就已经推送了。

她不仅能在新闻事件公布后极速成文,而且还是拥有百万爆文的写作者。

那些敏锐的写作视角、那些文思如泉涌的作品背后是她笔耕不缀、坚持了快三年的日更。

说到底,哪有什么从天而降的灵感,只不过是日复一日的积累与努力罢了。


(图片来自网络)

优秀的写作者都是相似的,平庸的写作者各有各的不同。

写作过程中“没灵感”的情况屡见不鲜,我也看到很多写作者都有与我相似的困惑。

想写,也给自己时间写,但是常常是呆坐桌前,文思枯竭,半晌都不动笔。这时间都花去哪里了?

我曾经在网上和文友们交流过写作问题,我发现,有些问题是相似的。

比如收集素材。我个人的习惯是笔头记录和事件截图。没有特别详细的分类,就增加了查找的时间。

还有,为了找寻素材陷入刷手机的无限循环里,以致丢了初心。

说到底,没有横空出世的灵感,只有有迹可循的写作纪律。

作为高产作家,严歌苓几乎每年都出一本书。之所以有如此旺盛的创作力,就在于她坚持每天写。

据报道,她一年有360天都是创作期,凌晨四点起床写作,保持每天写三千字的习惯。

有灵感而写作是锦上添花,无写作而责于没灵感不过是懒惰。


(图片来自网络)


我关注过一位日本的微型摄影师田中达也,他擅长于在生活中最普通的物件里寻找脑洞,然后通过拍摄表达出来。

从2011年开始,他坚持了九年的更新,现在个人网站上已经累积发布了三千多张作品。

当被人问及是否会遇到没有灵感的时候,他回答说:我从来没有灵感枯竭的一天,因为创意全部来自于对生活的观察。

写作亦如此。

当纸媒转型、新媒体兴起,当人人都可以为自己发声、当写作不止于记录,对于生活的观察成为写作者灵感的无尽源头。

灵感往往偏爱那些擅于观察、敏于执行的人。


(图片来自网络)

如果写作是我们看待世界、表达生活的方式,一直写下去就是每个写作者的宿命。

很多时候不是没有灵感,而是它在闪耀的时候你却闭上了眼睛。

没有一文封神的大咖,只有坚持不懈的写作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写作,灵感真的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