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我问:天上到底是否有佛及神仙?要是有,他们又在哪里?地下到底有没有十八层地狱?要是有,门牌号多少?
2009年的我答:天上没有所谓的佛及神仙,地下也没有所谓的地狱。佛、地狱都同时住在你的心里面。如果你能把自己的心魔压住,你展示在世人的面前可能就是圣贤或佛;如果你内在的佛性被贪、嗔、痴给遮蔽了,你呈现在世人的面前可能就是地狱里的魔鬼。
2020年的我答: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事,目前三维宇宙的人类最多只了解宇宙的5%,就算5%的宇宙中确定不存有鬼神,那也不能简单就说余下的95%里面也肯定没有。但不可否认,这世界只是我们自己内在的投射,只有你好了,你的外在世界才会好;如果你修到佛的境界,当然地狱就会湮灭了;太过卑劣的内在,那是会投射出十八层地狱让你住的。(2020-11-16新增)
以前的我问:真的有佛这个人吗?佛代表什么?
2009年的我答:有!佛在两千五百多年前他只是一个觉悟者的尊号。而在今天它更是代表一种觉悟的境界。类似我们今天在谈雷锋,雷锋早已经不只是代表某个人而已,更是代表一种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境界。佛的境界表现为:全知全觉、大智大慧、慈悲化身、逻辑超强......
2015年的我答:佛教最重要特征:菩提心 + 般若。(2015-10-15新增)
2017年的我答:佛陀在世几十年的说教,其目的就是希望众生能通过了悟真理、看到事物的实相而得到解脱。(2017-11-13新增)
2020年的我答:佛教境界最重要的智慧:空性,空性就是这世界的实相。(2020-6-25新增)
2020年的我答:空性学说的核心并不是为了证明佛陀2500年前就了知今天物理科学所说的所有物质放大到最后就什么都不存在了,而是发现及提醒大家,这世界什么都是无常,没什么东西需要去执著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现在发现佛陀的逻辑思维可能也包括了非逻辑。(2020-11-16新增)
以前的我问:要成为佛,真的不能杀生吗?真的只能吃素吗?
2009年的我答:不一定!不杀生、不吃荤的核心精髓是培养换位思考及慈悲的一种方法,一个不杀生或吃素的人也不一定就具有慈悲心,反之一个杀生的人也不一定就是凶残的。如果这世界上老鼠的数量是人口几十万倍的时候,是让地球变成老鼠居住的地球,还是保持以人为主居住的地球?到那时候灭鼠或让老鼠节育的人应该算也是有慈悲的吧!
2016年的我答:如果吃素者自以为站在道德制高点,甚至看不起吃荤的人,那吃素反而会成为他修行的障碍、成为他傲慢的资粮。(2016-5-12新增)
2017年的我答:动机、发心,很多时候比行动还重要,甚至它决定了你的行动是在造善业还是造恶业。例如,你为了救一群人的生命而造成对另一个人的伤害时,这样的行为不但不是在造恶业,更是在累积善业。(2017-1-9新增)
2020年我的答:吃素很好,但不要被它束缚了,因为执著、着相都是觉悟路上最大的敌人,不论你执著的是善或恶、着相的是佛法或科学,都一样会是觉悟的障碍。(2020-6-25新增)
2022年的我答:如果是因为慈悲、因健康而吃素那很好,而如果只是道听途说、只是想通过吃素获取福德、不了解吃素的意义而吃素,那反而是愚痴的。(2022-10-11新增)
以前的我问:佛教的教法是永恒的吗?佛教会永存吗?
2009年的我答:不会永存!佛陀说过:一切无常,当然这也包括了佛法及佛教了!要是有一天大家都达到佛的境界了,佛教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就如:要是今天我们大家做人做事都已经达到雷锋的境界了,这个社会还需要“向雷锋学习”这句标语吗?显然是不需要了!
2016年的我答:佛陀所说的“空性”、“因果”、“无我”、“三千大千世界”,也许真的就是宇宙的真理,近年来的量子物理学的研究就越来越认同了佛陀2500年前的见解。(2016-11-20新增)
以前的我问:这世界真的有神通这种事吗?真的能通过算命了解自己的未来吗?
2009年的我:当然没有,要是有这种事,美国到现在还找不到本拉登吗?四川汶川地震造成的损失还会那么惨重吗?选个总统还需要国家花那么大的财力物力吗?如果一个能知道自己未来的事,我觉得也并不是一件什么好事!
2015年的我答:就是有神通这事的存在,它也永远无法与业力对抗,你当下正在造的是善业还是恶业,这才是最大的神通,如果你造了恶业,再大的神通也救不了你。(2015-6-14新增)
2020年的我答:佛陀本身就拥有传说中的大神通力,但他还是一样也无法阻挡自己家族的灭亡、一样无法令他所有的弟子开悟。太过执著于神通反而会错过佛学的精华,佛教很多的神通故事,也许这只是一种比喻的说法,不要被表法的故事所迷惑了,它在佛学中只是渺不足道的说法。(2020-6-25新增)
以前的我问:真的有六道轮回这种事吗?真的有因果报应这种事吗?
2009年的我答:到现在自己还是无法相信六道轮回的事,我更相信六道轮回只是一种教育的方式,是一种劝人为善的方式。因果报应的事我是百分百相信,如果因果报应再有一个六道轮回故事作为辅助说明,效果就更好了!例如,在我们的周围还是会时不时出现好人没得到好报的事,也有不少干坏事的人并没得到相应的报应。如果出现诸如此类的事的时候,用六道轮回来加于说明就非常完美了,这辈子没得到报应,下辈子也一定会得到报应的。如果一个经常殴打父母的人,听了六道轮回的故事(这辈子用左手打父母,下辈子就会长只残疾的左手。),明白了这辈子殴打父母的恶业,下辈子这恶业一定会给予有很严重的报应时,他能停止继续殴打父母。这个时候六道轮回是否真实已经不重要了,劝人为善的目的达到了,这才是它的核心价值!
2012年的我答:从逻辑上分析,六道轮回的说法是完全行得通的,从目前的科学层面尚无法给予有效的证据说明,所以目前的我不再说不相信轮回之说了,但也还是无法确定轮回的存在。其实人道中也能用六道来加于说明六道的各种状态,甚至十道层次来区分众生,如果一个人经常发怒,那这种人跟阿修罗道的怪物又有什么区别;如果一个贪欲非常强烈的人,他何尝不是生活在饿鬼道上的饿鬼;如果一个人经常不带目的地帮助他人,那这种人何尝不是行走在菩萨道上的菩萨。(2012-1-18新增)
2015年的我答:轮回也许是佛学里很重要的特征之一,但人生的核心是当下,而不是在看不到、摸不到的前世或下一世。轮回是否存在关我屁事,因为我已经能安心接受一切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所有好事与坏事,已经懂得努力去做当下最好的自己,下辈子也许会轮回变成一只愚痴的猪,但我相信那也会是一只快乐的猪。(2015-10-15新增)
2017年的我答:目前的物理量子科学最前沿的研究,什么量子纠缠、什么超炫理论、什么多维空间、什么宇宙黑洞……很多观点越来越接近2500年前佛陀的发现,确实事物的存在并不是你看到或看不到决定的。至今对六道轮回的事,我更欣赏佛教一段偈:“菩萨畏因,众生畏果”。所以种好你当下的每个“因”才是最重要的,所有的下一世会去哪里?都将由你当下所种的“因”而决定的。(2017-1-5新增)
以前的我问:真有命运天注定这种事吗?
2009年的我答:当然没有,一切无常!我对命运的理解是:已经发生的事是定数,叫作“命”;还没发生的事都存在变数,叫作“运”。未来的“运”大部分都是由你现在所作所为的因去创造出未来的果!当然厉害的人也许从你目前的所作所为,就能精确判断出你的未来会有怎么样的果。
2015年的我答:这世界出现一些不可思议的囧事及逆境,也许都只是在还上辈子造的业的果报而已;但要告诉自己这辈子所造的业,大部分的业債是不会让你拖欠到下辈子还的。抱怨囧事及逆境还不如安心接受它及努力改变它,因为那只不过是属于还掉自己的业債而已。(2015-10-15新增)
2018年的我答:命运也许有部分是存在的,而宿命论的说法肯定是荒唐了。一部分的命运是你无法改变的,就如你的父母是谁、你的兄弟姐妹是谁、你看到了此篇无厘头的文章,而你的人生是否幸福快乐的大部分决策权却大都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所以不快乐是应该从自己身上开始查找问题所在,而不是去抱怨命运。(2018-12-4新增)
2020年的我回答:完全相信命运的存在与完全不相信命运,两者都有所缺失。怎么把两种并存的观念运用好,接收无法改变的,改变应该改变的,这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2020-6-25新增)
以前的我问:济公是个和尚,好事做得特多,而且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这样的和尚真是好和尚!
2009年的我答:济公做得真好,但作为和尚还酒肉穿肠过就不是很好了,每个人做事还是要尽量遵守世间的一些法规。当然如果济公戒律遵守的很好,但没能帮助别人,那我还是希望看到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济公。但如果能见到又遵守戒律又帮助别人的济公就更完美了。我们团队的一切都跟我们每个人有关系,不能因为自己个人的行为而影响团队的信誉!
2015年的我答:现在才知道这句经典的话出自:明朝张献忠攻打渝城(成都)时,在城外的庙里驻扎还强迫寺里和尚吃肉。当时有个叫破山的和尚说:“只要你答应不屠城,我就吃肉。”张献忠答应了,于是破山和尚一边吃,一边念“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他是为了城里数千百姓的生命才破戒的。我不知道该故事是真是假,但故事还是让我明白了,不论任何人说的箴言,都还是要经过自己思辨后再去学习及行动。济公、佛陀所说的话,他们也都是允许我们去怀疑、去思辨的,否则就容易让自己走入迷信的怪圈。(2015-10-15新增)
2020年的我答:不能太轻易对一件事下结论,当我们的智慧不足,很多时候只能看到事物的表现而已;也不要太过相信自己的所见所闻,智慧不足,所见所闻一样可能都是不真实的,保持对未知的敬畏之心应该多在生活中加于运用。(2020-11-16新增)
以前的我问:人死了,会去哪里?
2009年的我答:人应该是由一个看得见的肉体及看不见的灵魂或思想或佛教所说的阿赖耶识而组成的,肉体一定会消失的,思想也不一定可以永垂不朽,但灵魂、阿赖耶识会去哪里呢?对这些问题其实最好的方式就是不去考虑,考虑也没用。当然不怕死并不是意味着自己就可以随心所欲去做一些危险的事,碰到危险的事,过后还是应该加于反省总结,今后才能避免再次发生类似危险的事! 该睡的时候就睡,该吃的时候就吃,该爱的时候就去爱,该死的时候就由它来。活在当下才是最重要的!孔子对这个问题就回答得很好:未知生,焉知死?生的事你还没弄明白,干嘛急着想要去了解死呢?
2013年我的答:佛教的概念,死后你会根据自己的业而去该去的地方。佛陀也改变不了你的业,业是自己创造的,所以自己才是自己未来及下辈子的主人。就如:我梦想成为富翁,但决定你是否会成为富翁却不是梦想,而是每个当下自己是否努力了、是否利他了…….(2013-11-12新增)
2016年我的答:佛教对死亡的很多观点我是认同的,如: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分析死亡,并不是为了让我们产生恐惧,而是要珍惜当下的人生,我们可以努力做些更重要的事;等死亡来临的时候,才能避免让自己恐惧及不知所措。自己还是觉得可以了解一下死亡,但没必要花太多的精力耗在未知的事上,如果活着的时候,你能每天积福、积德,死亡来临的时候,你也能非常淡定去面对它,如果一个对死亡很有恐惧感的人,不论他有什么宗教头衔,他的佛法一定没修好。(2016-5-22新增)
2020年的我答:太过纠结于下辈子的事,何尝不是一种执著、一种业障,所有的执著都是修行路上的障碍。练就坦荡地接收任何发生的事,反而会让自己活得更自在,死亡只不过是生命必定经过的一站而已,不论你是恐惧还是轻松,不论你是厌恶它或藐视它,它总还是会如约而至。(2020-11-16新增)
以前的我问:僧人、居士每天念经,有用吗?
2009年的我答:因人而异,如果念完经会让你内心得到平静,让你从经书里得于智慧的提升,那这样的念经就是有用的。如果诵经只是因为别人说每天念诵几遍经文会带来什么福报、消什么灾,我觉得这样的念经是没任何意义的。就像小学生背乘法口诀一样,刚开始学的时候,肯定要背,但到你已经完全能熟练运用乘法口诀的时候,你还坚持每天背诵一万遍乘法口诀,这样的努力也是不可能让你成为数学家的!
2017年我的答:佛学有很多种重要的修行方法,其中有以信心、诵经、诵念佛号为主要方式;也有以思辨、批判及逻辑性思维的修行方式。我个人更认同后面这种修行方式,佛陀出生在一个印度教家庭,如果他不是一位叛逆、批判思维的高手,那估计我们就看不到今天的佛教了。(2017-1-9新增)
2018年的我答:跟解脱、智慧相比,佛教所有的仪轨、膜拜、念诵都只是它的旁枝末节,如果你只重视它的膜拜等仪轨,那可真的是舍本逐末,你将错过佛学的精华。(2018-12-4新增)
以前的我问:奇怪,想不出自己的人生目标是什么?社会上很多信息都说人不能没有理想、不能没有目标,否则这种人活在世上也是走肉行尸,郁闷中。
2009年的我答:继续郁闷着!还没找到答案!还是喜欢闽南歌中的一首《欢喜就好》,自己的原则:自由的心(什么都不上瘾,心不随境变)+ 随意而安+正确地快乐着,欢喜就好!也许这也算是人生目标吧!做一个没有明确人生目标,却能正确地快乐的人何尝不是一件明智的事!
2020年的我答:做事一定是需要有目标、有计划;而对于人生而言,目标很多时候反而会变成执著及障碍,最后目标不但没能成为你的助缘,反而束缚了你,让你很难拥有幸福与自在的人生。(2020-11-15新增)
以前的我问:观音菩萨到底是男的还是女的?
2009年的我回答:我们所见到的菩萨形象,其实都是人类自己所创造的,唐代之前观音还是留着小胡子的男性形象,后来的人觉得由女性形象来代表慈悲更为合适,于是就硬生生把观音变成了女性。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就如我们有时为了更好的跟小朋友交流,我们会把自己变成孩子,我们都有这样的转化技巧,观音怎么可能会不懂这种技巧呢?
以前的我问:释、儒、道谁最强?
2009年的我答:没有谁强,合适才是最重要的!每个人不同的阶段,他的需求也是不同的,所以说合适才是最重要的。但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杂家”,也许今天没有这个名词,但今后可能会有。杂家吸收的是各家的精华,就连黑道有的精华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借用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老子说的: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以前的我问:乩童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
2010年的我答:乩童就是类似人与鬼神之间的联络员,自己倒是没在现场看过,只是听说及电视上看过正在工作的乩童而已。真假就要看从谁的角度来判断,如果从乩童的角度来看,我估计有真有假,肯定有部分乩童是因为要骗钱财而从事乩童的工作,有部分乩童可能真的觉得自己能与神明连接上,这部分的乩童他自己肯定觉得是真的。但实际呢?感觉出错的事本来就是常事。如果我们的世界真的存在有另外的空间,为什么我们会想去打扰不同空间的人呢?有人思念逝去的亲人,也许也会通过乩童到不同维度的空间把逝者找出来聊天、关心。请这些人试想一下,如果逝去的人在其它的空间也思念你,他在他的空间也找个乩童,想找你去他的空间与他聊聊,你会有什么感受?自己觉得还是顺其自然才是最美的,不打扰别人才是硬道理。(2010-1-27新增)
以前的我问:追求名、利而努力不对吗?如果大家都看空名与利,那社会还会进步吗?
2010年的我答:如果只是为了名、利而努力,并把此作为自己人生的奋斗目标,那就不是明智的一件事了,那只会是为自己增加一个无形的枷锁而已。名与利只能作为人生努力后的一件附属品而已。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把自己本份的事做好,满足并超越别人对你的期望,不断提高自己的人生价值,名与利早晚必定会在你生命中以附属品的形式出现。(2010-3-15新增)
2020年的我答:太过追求名利,所得到的结果也许是名利的增强,但这些名利中往往也会隐藏着很多的祸患;我们也许无法做到只利于他人而完全不考虑自己的利益,但可以学着除了考虑自己利益的同时也考虑考虑他人的利益,这样的社会当然是会更加的进步,你的人生也肯定会更加的顺风顺水。(2020-11-16新增)
以前的我问:去寺庙膜拜佛菩萨,他们真的就能保佑我吗?
2011年的我答:如果你只是带着水果、香火……、带着自己美好的欲望,去向佛菩萨祈求保佑,我估计佛菩萨很忙,应该是听不到你的祈求,而无法帮上你的忙。如果你能真正了解佛,佛也许还真的会保佑你。但首先你要知道寺庙里的佛像是谁?其实那佛像就是你自己,是内心深处的你、潜意识的你,如果你把拜佛的过程,当成自己与内心深处的自己一次真诚对话,也许那佛像(内心的你)还真的就保佑了你。 如:你去寺庙祈求佛菩萨保佑自己事业有成,首先你就把这个信息告诉自己心灵深处的“佛”。“佛”会说:首先属于你自己的本份工作做好了吗?肉身的我回答:还好,本份工作至少能完成80%。“佛”说:本份工作都无法做到100%,我怎么能保佑你呢?要想事业有成,完成本份工作是不够的,你不但要做好本份工作,还必须做好超越你本份的事。今后让我来随时提醒你,但再厉害的“佛”也无法在行动上帮助你,你要懂得用行动来体现你接受了我给予你的帮助,如果你不行动就代表你不愿主动接受我的保佑,那我也是无能为力了。反之佛的力量也是要靠你的行动来得以体现的。(2011-6-23新增)
以前的我问:佛陀当年传教时,真的那么忙吗?忙到伙食都无法自己解决,整天要托钵去到处乞食才能存活下来?前几年看到中国百丈禅师设立的《百丈清规》强调“一日不做,一日不食”的事,觉得很是感动,都是四肢健全的出家人,靠自己完全可以活得很潇洒,何必要去托钵乞食呢?
2012年我的答:现在完全能理解佛陀老人家托钵的用心良苦,布施的最高境界应该就是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他人有发善心及布施的机会,这种方式不但可以培养他人增加更多的善心及慈悲,还能帮他人积更多的福德。也许这就是佛陀老人家的用心良苦! (2012-1-18新增)
以前的我问:佛像需要开光吗?
2012年我的答:我的办公室及书房摆的佛像都是没有开过关的,传统都说佛像需要开光才能有灵性,才能保佑你,你去膜拜它才有感应。不知这是何时流传下来的习俗,让佛像有灵性是为了让它能听到你的祈求?为了让它来监督你的行为举止?还是为了让它来满足你内心的慰籍?其实心外求法都是不如法的,别整天想着祈求佛菩萨的保佑,你干嘛不学着自己保佑自己?你干嘛不开一下自己的智慧之光?开光后的佛像也拯救不了无明的你。
2012年我的答:虽然我办公室的佛像没开光,但这并不影响我与佛像之间的交流,虽然我没有请法师来帮佛像开光,虽然我没有外在形式的膜拜他,但他却一直是我内心最尊敬的圣人,从他留下的善知识使得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与成长,也许这也是一种内心最虔诚的膜拜。(2012-6-15新增)
以前的我问:佛陀的《割肉喂鷹》、《捨身飼虎》故事怎么可能是真的,如果是为了国家、为了救人而牺牲自己,这是英雄所为。可这佛陀却为了畜生而牺牲自己,除了“傻”“骗人”这词汇,真不知怎么去形容他老人家了。
2013年我的答:任何的故事都有着两层的意义,一层纯粹故事的感观内容、一层却是隐藏在故事深层的内涵哲理。故事的真假,跟我又有什么关系?故事能让我明白了什么道理才是核心!现在我明白了,鹰、老虎虽然给了佛陀的前世伤痛甚至死亡,但它们却也是佛陀成佛很重要的助缘。如果这哲理能在我们生活中得到运用,也许还是成不了佛,但在生命中碰到痛苦及烦恼的时候,你就不会再用抱怨的方式去面对它们,而是会采用淡泊的心去面对它们、去处理它们。任何的痛苦、烦恼都能成为我们成长的善缘!帮助他人很多时候是需要舍去一些自我的东西,舍的过程也是去掉“我执”最有效的一种方式,这世界的伦理往往就是有舍有得。佛陀说的故事并不是让我们去学他割肉给挨饿的动物吃,而是让我们要有颗慈悲的心及努力去除“我执”之心、让我们明白付出的时候不要太过于考虑回报之事,付出也不能太在意是否马上有回报,汇款都需要有一定的时间才能到你的帐户,这辈子来不及回报,下辈子也会回报给你的,不论善业或恶业只要是你的,谁都夺不走的。今天佛陀的这两个故事对我来讲,它的内涵已经超越了它的真假,感恩佛陀讲的好故事。(2013-11-12新增)
以前的我问:磕长头能开悟吗?
2014年的我答:我不知道。磕长头是藏传佛教信仰者最为至诚的礼佛方式之一。在318国道上我曾看到过一批藏民从青海要磕长头到拉萨的布达拉宫,他们预计用8个月时间完成;在冈仁波齐转山的时候也碰到不少藏民采用磕长头的方式转山,我们用徒步两天完成,磕长头却需要15-20天,他们的虔诚真的是震撼到我这颗脆弱的心。虽然是非常震撼,但我真的不知道这么幸苦的磕长头会为他们带来什么益处?这可能要取决于当事者在整个磕长头的过程中内心是否受到佛法或其它各种外缘的触动,是否诱发出内在深处的智慧,如果没有,那不排除这只是一趟强度超强的运动而已。
以前的我问:都说学佛的目标是成佛,那这辈子怎么观察一个修行者的成果?
2017年我的答:个人觉得目标定得太过远大未必就是好事,我更觉得不应该把成佛定为自己的人生目标,成佛最好的方式是以附属品的方式而来,你只要通过生活中的修行提高自己的智慧,拔除自己更多的贪、嗔、痴,并努力去利益更多的人,不断的在生活中去实践、去叠加,搞不好真的在未来的某一世你就成佛了。观察一个修行者的成果,并不是看他的头型及身上的服饰、不是看他是否能把五部大论背得滚瓜烂熟、不是看他打着双盘能静坐多久、不是看他能说出多少的佛理、不是看他的上师是否是高僧大德、不是看他是否拿到了格西的学位,而是要看他的烦恼是否更少了、他的嗔怒是否更少了、他是否更谦逊了、是否更慈悲了、发现美的能力是否更强了、看不惯的事是否更少了。因为你所有的修行成果,它必然会体现在你的脸上、会体现在你的语言上、会体现在你的行为上。(2017-1-8新增)
以前的我问:观音心咒---嗡嘛呢叭弥吽,说长期持诵这六字真言就能消灾,这是真的吗?
2017年我的答:六字大明咒是代表观音(四臂观音)关闭六道之门,使众生从痛苦中解脱,往生清净极乐净土的纯佛教理念。以我目前的水平还是无法理解只靠持诵这六字大明咒就能消灾的修行方式。如果求观音、拜观音、持诵观音心咒算是一种修行方式,那我还是更愿意选择用学做观音的修行方式进行修行,在生活中学用观音菩萨的慈悲思维模式进行思考、进行行动,努力给予他人更多的快乐、也尽量帮助他人去除一些苦恼,而要做好这两件事,就必须通过修行让自己拥有更多的智慧才行。当然这只是自己目前的观点,不敢说别人采用持诵六字大明咒的修行方法就不对。(2017-1-8新增)
2020年我的答:如果有一种靠念诵,就能得到他人帮忙的修行法门,不修也罢了!任何不能改变自己内在的修行都是在浪费时间。观音法门最核心的就是学习观音的三德:智慧、慈悲及勇猛,并在生活中去运用这三德,这才是最有效的观音法门。(2020-11-19新增)
以前的我问:虔诚祈求佛菩萨的加持、保佑,这就能算是虔诚的佛教徒吗?他们是因为相信了佛菩萨才去膜拜祈求的吗?
2017年我的答:如果你去寺庙膜拜是带着许多自己的愿望,希望能得到佛菩萨的帮忙或保佑。这样的行为是否会有不信任佛菩萨的嫌疑?更严重讲,这是否是在诽谤佛菩萨?难道你觉得佛菩萨会因为你的膜拜才保佑你?会因为你不来膜拜就不愿保佑你?(2017-11-13新增)
2022年我的答:也许你觉得通过膜拜、祈求能大大提高自己的信心,那当然可以继续,因为信心也是一种的力量,但最后还是需要多觉察这信心落实在实际行动的效果,而如果无法落实到行动的信心,那就成了精神鸦片。(2022-10-11新增)
2018年的问我:学诚大和尚事件对佛教的负面影响大吗?是否会让许多佛教徒对佛教失去信心?
2018年我的答:学诚大和尚事件的详细情况本人了解不多,如果因学诚事件而让你对佛教失去信心,那悲哀的是你而不是学诚大和尚了,有时我都在怀疑学诚大和尚是否是文殊菩萨化身而来的,是否通过这样的丑闻来引戒我们,对失去信心的佛弟子们,是否该叩问一下自己的信仰是什么?到底信仰是学诚大和尚还是相信佛陀的教法?我个人觉得学诚事件也有好的一面,它反而会让不少佛弟子清醒一下,对法师可以有信心,但不该变成了执著及迷信;但我们也该清醒分析此事,不能因为学诚大和尚目前的丑闻而觉得他之前的话都是屁话,他之前的一些文字还是不少充满智慧及正能量的,如:要想改变命运,先从好好说话开始;原谅不代表他是对的,而意味着自己不需要为对方的错误而痛苦了;君子争罪,小人争对;看看自己的嗔心,跟对方有何区别?一个巴掌拍不响;放生,不仅是放外在的生命,更进一步是要放掉心中的贪婪、嗔恨、愚痴。不应该因为他的丑闻而否认这些智慧的箴言,努力学习他人的好,警惕自己是否存有他人的坏;当智慧够的时候,任何的好及坏都是文殊菩萨安排来让你成长的善缘;一旦能把厌恶之人、伤及你之人都看是成文殊菩萨的化身,那将是多大的智慧与福报!(2018-9-10新增)
以前的我问:“不思善,不思恶”是觉悟的境界吗?怎么自己遇事总是先要分辨善与恶呢?难道把自己变成一块没有思维能力的石头才算是觉悟?
2018年我的答:这问题问过不少高僧大德,可能自己较为愚笨,还是无法理解“不思善,不思恶”的精髓所在。有时别人无法给你答应更是好事,这会让自己继续思考。近期自己觉得这也许属于所谓的胜义谛境界吧,而我这种还在世俗中打滚的俗人,面对的事情还是需要用善恶去加于分辨,断恶修善才是较适合我这种俗人的修行,也许分辨善恶后的自律行为才会让自己觉醒变为可能。有人说胜义谛是真有,俗义谛是假有,但要达到胜义谛的境界,俗义谛却是必经之路,包括佛陀也一样是这样走过来的。再好的理念或说法,也要适合自己才是硬道理,否则会让自己走火入魔;清华北大再好,如果自己的基础太差,那清华北大可能就会成为自己的地狱,但不可否认它们确实是很多高手的庙宇。(2018-11-4新增)
2019年我的答:每件事从思善、思恶开始,并按照善的方向努力去做,这是有为的修行方式;修到一定高度,很多事你就可以不需要在事前思善、思恶了,因为善与恶的认知早就合一融入你的生命里,虽然思考善与恶的人好像不在了,但你随手所做的事都已经超越善与恶,这时候的状态也许就是六祖所说的“不思善、不思恶”。思善、思恶只是修行过程的一种方法;不思善、不思恶才是修行的目的。坚持、用心只是生命过程的方式,在坚持中忘记坚持、在用心中忘记用心才是生命的解脱。(2019-12-3新增)
2020年我的答:善与恶它们是一体的,就如一枚硬币的两个面;胜义谛与俗义谛它们也是一体的,就如一条公路上的两个站点。也许这就是佛教“不二”之学的精华所在,幼儿园与清华北大也是不二,都一样是让人学习成长的地方。现在就发现自己眼中很多的“恶”只是自己智慧不够的产物,一旦智慧够了,那“恶”就会被转化为珍贵的善缘。(2020-11-18新增)
以前的我问:观音菩萨说的都是真的吗?《普门品》经中说:“假使兴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观音力,火坑变成池;或漂流巨海,龙鱼诸鬼难,念彼观音力,波浪不能没。”( 假使有人兴起害你的意思,把你推落到大火坑里,你一心念观世音菩萨,这火坑就会变成水池。或者在大海里漂流,巨海里有毒龙、吃人的大鱼、许多罗刹鬼,你一心念观世音菩萨,波浪也不能淹没你。)
2020年我的答:真理很难用言语去说清楚的,当然这也使得包括了观音、佛陀、老子、庄子等圣人也只能采用诸多比喻的、寓言的方式去尽量尝试说明真理,而如果你不能理解比喻后面的真理,那你反而就会因此而更加的迷惑,甚至迷信了。某天你被推进火坑,你还真的坐下来默念着观世音菩萨的咒语等这菩萨来救你?等着火坑变成水池?火坑是否能理解为“嗔火”或“怒火”,当你嗔怒生起的时候,这何尝不是一场火一样的灾难,通过念诵观世音名号让自己暂时平静下来,再观想观音菩萨碰到这样的事,她会怎么处理?也许你就会发现念诵观音名号还真的非常有效。而海水是否就是你的“欲望”,毒龙或许就是所谓的“奢侈品”,大鱼可能就是你的“名利”……佛语有云:“一念嗔心起,火烧功德林!”,禅宗说:“灭却心头嗔,火烧亦清凉”。
以前的我问:在厦门经常能看到很多的恋人在海边拍婚纱照,这婚纱照跟幸福的婚姻有关系吗?
2020年的我答:膜拜、烧香及各种宗教的仪轨,它们就跟婚纱照一样,一样跟核心没什么关系。婚纱照不等于幸福的婚姻;仪轨也不等于智慧的佛教。通过漂亮的婚纱照,是希望能有一个美好生活的开始?通过仪轨、诵拜,也希望能获得解脱?今天拍婚纱照的新人,近一半的人不久的将来就会离婚了,因为再美好的婚纱照也无法保证幸福的婚姻;同样道理,宗教各式各样的仪轨也不是让你上天堂或开悟的钥匙,千万别着相及执著于外界的是是非非,只有改变你的见地及内心,这才是一切修行的核心。(2020-11-20日)
以前的我问:都说学佛次第非常重要,真的吗?
2020年的我答:按次第学佛有点道理,就是上学就要从小学慢慢一步一步学上来。但我觉得此说法不见得全对,毕竟知识与觉悟是两间完全不同性质的事。太过相信次第学法可能反而让你着了所谓次第修学的相,那这样次第的见地可能反而就成了你觉醒的障碍。佛陀成佛的次第是什么?我们也要学他去深山老林苦修六年?六祖开悟的次第是什么?像六祖这样的文盲,连字都不认识,想开悟按学佛次第那是否该从学习识字开始,而如果六祖真的按次第去修学了,也许今天我们就看不到佛学圣典《坛经》了!开悟也许比世俗中的成功更难,同样开悟及成功一样没有什么固定的路径可以到达的,那路径是活的、是变化的,我们是该学习他人成功的经验,但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径更为重要。听说佛陀在涅槃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成为你自己的光”,只是不加思辨的一味模仿别人、跟随别人,那只会成为别人的影子、变成仿冒品而已。(2020-11-21日)
以前的我问: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及佛教哪种宗教最厉害?藏传、汉传、大乘、小乘到底哪种派教最牛?
2022年的我回答:宗教就如一瓶酒或一种美食,每个人对食材的需求是不一样的,你能品尝适合自己的食材及数量,那美酒、美食是美好的,但如果你吃过头了或吃到不适合自己的品种,那它们也可能变成你人生的毒药;每个人的酒量及口味都不一样,不要轻易用自己的酒量及口味去评判他人,那是极其愚痴的做法。(2022-10-11日新增)
以上的回答只是代表今天自己的看法,随着时间的转变,自己更多的经历及学习,有可能答案也会跟着改变的。
回音/2009-4-1日---2022-10-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