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回来

      沈从文在《边城》的结尾写到: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翠翠和祖父二人,生活在川湘交界处的一座小山城——茶峒。这里民风淳朴,没有等级之分,每个职业都是令人尊重的,即便是城里人瞧不起的妓女,在这座小城里,也都重情重义,为情发痴,如作者所说:“常常较之知羞耻的城市中人还可信任。”在这样一个人人平等的社会里,有钱的两兄弟爱上渡船人家的女孩儿,也就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了。

      老实憨厚的船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渡船,却不收取一分钱,“我有了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谁要这个!”他为过渡人备好了上等的草烟和茶叶,必要之时还告诉他们自己的药方。

      这样的老人,怎么看,也不像是会因外孙女欢喜二老而间接害死大老的人。

      船总顺顺一家,顺顺明事理而重感情,教出来的大老二老义勇双全而轻名利。

      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兄弟二人敢于向对方袒露自己的心事,而不是背地里诋毁对方。尽管大老听后有些气恼,但依旧选择与弟弟公平竞争。在爱情面前,傩送不要碾坊要渡船,即便大老死后,他在怪罪船夫,别人问起也仍是回答:“我命里或只许我撑个渡船。”

      傩送二老,是个长情而好性格的人。他和翠翠是有些缘分的,两年前的端午,他偶然结识了翠翠,二人心中都萌发了些许情愫,只不过相较少女的害羞与懵懂,少年表现得更加坦率。初次见面,翠翠骂了他几句,他也不生气,仍是笑着为她着想,回家后让人送翠翠回家。船总一家子人,都是非常乐于助人的,书里第九节写到:顺顺拿了船夫的酒壶,却是为了不让他把酒请人喝完。 

      爱情是美好的,但人死而不能复生,《牡丹亭》中的为爱而生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死者已去,与其记忆着死亡而离去,不如带着死者的爱与成全,为了死去的天保,为了欢喜的翠翠,也为了自己,从桃源回来更好地生活下去,和翠翠一起,让大老和祖父都走得安心。

        大老死去,无疑是对船总和大老的一个打击,但淳朴的民风与对生活的热爱,让他们在经历过挫折苦难后仍然相信彼此,相信有爱,并对未来抱有希望。尽管对船夫抱有不满,但冷静过后他们会明白,会理解,会原谅。正如故事的最后,船夫的四七过后,顺顺已经同意让翠翠作二老的媳妇。他已放下了。我相信,二老也会如此、他不会忍心让翠翠独自一人生活。心中的爱和责任,会将他带回来。   

图片发自App

      沈从文写《边城》的时候正是爱情事业双丰收的时候,他想要传递的情感,自然也是美好的。他笔下的小城,就像是个桃花源,在那里,人间尚有纯洁自然的爱、明净的心灵。祖父对翠翠无私的爱、大老二老兄弟之间的爱、他们对翠翠的爱慕、百姓之间的友善的爱……无一不令人向往。

    边地俗话说:“火是各处可烧的,水是各处可流的,日月是各处可照的,爱情是各处可到的。”

    圮坍的白塔都已修好,二老“明天”也该回来了。

0323 2019.2.10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明天”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