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十一假期听书笔记

1、《枪炮、病菌与钢铁》

在各大洲文明的接触和碰撞中,获得胜利的,多数时候都是欧亚大陆的人类社会,欧亚大陆的人类社会一直在科技和文化方面碾压其他大陆,而且这种优势越来越大。为什么会这样呢?戴蒙德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他这本书的书名:枪炮、病菌与钢铁。这三种因素,让欧亚大陆与其他大陆的对决中,占尽优势。而之所以这些优势,都会出现在欧亚大陆文明这一边,是因为只有欧亚大陆具备全面发展文明社会的自然资源库,其他大陆要么这缺一点,要么那缺一块,总之都先天不足,当地土著再聪明,也没法独自发展到能与欧亚大陆抗衡的科技和文化水准。
也就是说,不同民族的历史遵循不同的道路前进,其原因是民族环境的差异,而不是民族自身在生物学上的差异。

2、《历史的教训》

历史上的那些辉煌文明,并不会真的死亡,即使外壳消失了,内涵还在继续延伸。通过解读人类文明,提出了诸多的历史教训。概括来说有下面十条:
第一条,地理塑造了文明的底色,随着科技进步,这些因素会被交通和信息产业所接管。
第二条,生命就是竞争,即使合作也是一种竞争。竞争的终极形式是战争,国家在战争中表现得如同个人一样贪婪、野蛮,如果没有比国家更强大的保护性群体,人类文明会倒退。
第三条,生命就是选择。人的自然禀赋不会平等,社会要维护的是法律和教育的平等。
第四条,生命必须繁衍,自然喜欢庞大的种群基数。人是财富的源头,人口是政治经济中最确定的因素。
第五条,历史是一个不看肤色的色盲。种族不是区分标准,而是准备阶段。
第六条,文明是增加文化创造的社会秩序。文明进步需要:经济的供应、政治的组织、伦理的传统和知识艺术的追求。
第七条,人性基本不变,积极的人性和消极的人性,都是历史的统一体。激进和保守都有价值。
第八条,道德在依据历史环境做调整。
第九条,财富的集中和再分配趋势不能选,能选的是调整方式。
第十条,文明成长的源泉,是能回应挑战的天才智慧。

3、《历史上伟大的思想》

政治、经济是社会的骨架,而伟大人物才是历史的命脉。判断伟大历史人物的标准是:通过理性思想,对历史进步形成重要推动的思想家。人类的文明史,就是理性思想的历程。这10位思想家分两组:第一组是哲学家。从东方的孔子开始,囊括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伏尔泰、康德等西方哲学史上最重要的人物。另一组是科学家哥白尼、牛顿和达尔文。他们改变了人类认识世界和自身的方式。达尔文揭示了人类的必然灭亡,这反而在我们的精神世界中建立了一种不稳定的尊严。
文明的伟大进步、重要历史时刻,也和这些思想家的影响有关。他对历史进步的客观定义是:“人对生存环境控制力的增强”。这些进步包括改造自然的能力和自身发展的能力。他很其中重视的道德和教育者两个文明飞跃。他认为人类历史的顶峰是法国的启蒙运动。但他也提醒我们:进步不是一个永恒趋势,也不一定是连续性的。

4、《技术的本质》

技术从本质上来说是自创生的,也就是说,技术自己创造了自己。技术进化的机制是组合进化,每个技术都是通过对一组固定现象用不同方式进行编程创造出来的。新技术带来新的解决方案,但同时也会带来新的问题和新的需求。而经济就是技术的一种表达,技术进化会引发经济进化。

5、《清单革命》

首先,使用清单,目的是为了避免犯无能之错。无能之错指的是那些明明可以规避的错误。清单发挥作用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清单能够把大脑不擅长的记忆的工作给外包下来,解放大脑;二是清单更可靠,通过可视化和强制性执行来确保一个高绩效的表现。
其次,清单是如何避免无能之错的发生呢?通过执行清单,核查清单以及沟通清单,来应对简单的问题,复杂的问题以及那些不确定性的极端复杂问题。
最后,列清单必须遵循三条原则:第一条,清单要简洁高效,并且可测;第二条,清单的使用要有明确的检查点,在指定的检查点去使用指定的清单;第三条,清单的内容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
其实,清单的精髓不是罗列注意事项然后去打钩,而是改变我们的价值观。很多人不喜欢用清单的执行标准程序,觉得丧失了灵活性,会变得死板,但是恰恰相反,使用精心设计的清单不会让我们变得死板,它们会节约有限的脑力,不让大脑被繁杂的检查项目所占据,而是释放出来处理更加困难的问题。清单不是一种僵化的教条,而是一个实用的支持体系,使用清单反而带来最大的灵活性。

6、《脑与阅读》

人类之所以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获得识别符号和文字的能力,是再利用了大脑中用于其他功能的区域,尤其是负责视觉功能的区域。当我们在接触一项不熟悉的语言、不熟悉的文字时,我们无法做到直接提取意义。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将其转化为读音,然后才会发现这个读音模式是可以识别的。 教育将我们祖先大脑中负责狩猎和采集的功能,转变为加工新文化的能力。教育对于人类文化能力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7、《文字的力量》

文学塑造人类、创造文明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在文明初期,新奇的文字工具由抄写员主宰。在轴心时代,苏格拉底、释迦牟尼、孔子、耶稣的弟子们通过追忆,创造出“教师文学”,成了各种文明的思想底色。在第三阶段,独立作者创造了小说等新文学形式。在第四个阶段,纸张和印刷术被广泛使用,和文学一起,让地球成为一个被书写的世界。
在具体的视角下,文学是通过直指人心来改变世界的。比如,亚历山大的征服,是被一部传奇史诗所唤醒的。人类第一类近距离观看月球时,使用的也是文学的意象和语言,点燃了无数人对浩瀚宇宙的向往。文学的发展和文明的历程,是真正的“同呼吸,共命运”。

8、《文学回忆录》

木心认为,文学的意义是帮助人们认识个体性,更深切地体验人性和情感。在他列举的古今中外文学杰作中,特意提到了三个西方文学的重要的精神传统:古希腊文学完成了对人的发现。如果把《圣经》作为文学样本,会发现耶稣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莎士比亚能够把戏剧冲突挖掘成人类永恒的情感。在中国文学谱系里,最重要的源流是:《诗经》、楚辞,孟子建立的儒家话语体系、庄子建立的文学传统。此后的标志性文学家还有魏晋的嵇康和陶渊明,曹雪芹和鲁迅。

9、《书读完了》

本书讲的是通才学者金克木的读书方法。说“书读完了”,其实是说要先建立必读书系统。该先读的书是:知识有系统结构,必读书的特征是既不依附于其他书,又是整个系统的知识基础。把中外文化中的这类书通读之后,就可以说是“书读完了”。中外文化都有两套体系,一套是偏重逻格斯的道,也就是理性的知识。另一套是非逻格斯的道,也就是非理性的、潜在意识活跃的范畴,主要是宗教和神学。按照这个标准,金克木还开列了佛教经典的必读书目。具体而言,金克木开出的中西必读书单有:《易经》、《诗经》、《尚书》、《春秋左传》、《礼记》、《论语》、《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史记》、《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文献通考》、《昭明文选》、《圣经》、《古兰经》。
其次,关于金克木的读书方法,第一种是观其大略,也就是先整体判断书的格局和价值再读;第二种是用解密推理的方法,读出字里行间的含义。读书的动力来自于人的好奇心,人们通过获取知识,来增加与外部世界的联系。

10《连接》

多边平台并不是一个互联网造就的新事物,它已经存在了几千年。这几千年里,它遵循着一个不变的核心价值,就是歼灭阻力。

找到关键阻力,是多边平台做成的关键,而决
定多边平台能不能做强的,是它能否达到关键规模。具体来说要做到两点:第一是找到增长逻辑,解决蛋鸡难题;第二是活用数据,建立反馈闭环。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十一假期听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