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至今,陆续接到一些抑郁症青少年的个案,都是妈妈带着孩子来做咨询,发现,当家庭里出现了一位抑郁症的孩子,孩子内心乱糟糟,家长的心里也是乱糟糟的。
但,这样的状态,对于孩子康复并无帮助,有时反倒会因为心中烦乱,家长做出错误的回应,带来不必要的反向作用,造成孩子病情反复,甚至加重孩子的病情。
于是想到写篇文章,将每个康复过程中,容易掉入的心理陷阱,容易绕的弯路指出来,希望能支持到大家,因为了解而走得稍微顺畅一点。
曾经有段时间追剧,看到《豪斯医生》里有一段,将癌症病人从得知自己得了绝症,心生抗拒,到终于接受事实,开始接受治疗的心理过程总结为“死亡五步曲”:拒绝,愤怒,讨价还价,抑郁,接受。
而在一次直播过程中,被问到“抑郁康复通常要经过哪几个阶段”,当时便想到了这个剧情,再结合自身康复的经历,居然也总结出来了五个阶段。提出问题的朋友听完,表示很受益,提议将此“万婷康复五步曲”,分享给更多人,让更多人受益。于是,便有了今天这篇文章的标题。
“万婷康复五步曲”,这五个阶段分别为:
否认(Deny)
讨价还价(Bargain)
接受事实(Accept)
闪回重复(Repeat)
康复(Heal)
否认(Deny)
当孩子确诊患有抑郁症时,孩子和家长内心都会经历一段拒绝接受这个事实的过程。但,越是否认,孩子的状态反倒会越糟糕。
而且,因为自我觉察力不够,很多时候,家长以为在积极采取措施,积极配合治疗,实际上,却是由于内心抗拒而采取的行动,仍然是一种“否认”事实的状态,而这种对孩子真实状态不接纳的内心潜台词,常常能被孩子敏锐地捕捉到,让孩子进一步产生“爸爸妈妈很讨厌我得这种病,他们不爱我”的感受,结果,反倒带来“二次伤害”,状态变糟,或开始反复。
有些自我觉察力不够的家长会在这个阶段卡住很久,而浑然不觉,甚至当咨询师从旁提醒,也仍然意识不到,只认为把孩子送到医院,或者交到更专业靠谱的咨询师手上,就好了。至于自己,“没有任何问题,或者需要改变的”。
事实上,孩子的心理疾病,往往是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出问题了,要想孩子尽快好,家庭成员如果都愿意参与进来,一起成长改变,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康复环境,那么孩子的康复之路,就会走得顺畅很多。
不然,如果在这个阶段卡得过久,或者状态反复次数过多,孩子由原来的“勉强配合治疗”,渐渐越来越看不到希望,甚至绝望时,康复之路就变得障碍重重了。
所以,对于家长来讲,如果暂时还没有自我觉察能力的话,去看看孩子康复的进度,就知道自己内在的“否认”程度如何了。
“否认”程度越高,越不接纳,孩子状态就越糟糕,“否认”程度越低,越接纳,孩子状态就开始一点点转好。
讨价还价(Bargain)
这是比上一个“否认”阶段进步了一些,但又还没有完全走到下一个完全“接受(臣服)”阶段的中间地带。
在这个阶段里,家长似乎变得接纳一些了,也开始愿意去了解一些跟心理学、个人成长有关的信息了,也能在某个瞬间,进入到完全接纳的状态,给到孩子更多的爱和心力支持。
只不过,这个瞬间,来得快,去得也快。
因此,到这个阶段,会看到孩子的状态,的确比之前稳定一些,但又没有完全康复,同时,还时不时有反复,有时甚至会以为孩子的病情恶化了。
这个时候,如果家长有一定的自我觉察基础,就能具备一定的洞察力,穿过表像看到本质,以更稳定、更包容、更接纳的状态陪伴孩子度过这个康复阶段,更快走到下一个阶段。
同时,“愧疚感”往往是这个阶段,家长和孩子将要同时面对的心理陷阱。
孩子的愧疚感来源于,能感受到自己状态在渐渐改善,想快些复学,然而每次状态不稳定,有反复时,就容易产生过度自责,进而形成愧疚感。
家长的愧疚感来源于,这个阶段,家长开始有更多对自己过去教养方式的反思,也意识到“孩子得病,自己也有责任和问题”。在不断自我反思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产生了对孩子愧疚的情绪,并且陷在这种情绪里出不来。孩子在发病时所说的负面的话语,都会让家长很快进入到受伤自责的状态里。
但事实上,“愧疚感”是个情绪陷阱,当家长和孩子一味掉入到“愧疚感”的状态中时,反倒似乎给了彼此一个借口,可以在负面情绪的纠缠下不断上演“相爱相杀”的戏码,而不必看到问题的核心,并采取行动加以解决。
简言之,就是被“愧疚感”这种情绪绑架,而没有采取真正有效的行动来进一步改善抑郁的问题。
只有带着更深的觉知和爱,让彼此能够更快意识到这种情绪陷阱,从中跳出来,停止愧疚,转而采取实质有效的行动,家长才能够陪伴孩子顺利进入到下一个康复阶段。
接受事实(Accept)
在这个阶段,内心的“否认”、“讨价还价”终于折腾够了,小我终于意识到,所有的招都用完了,抑郁却仍然没有远离,来到了一个“绝望”的境地。
而恰恰是在这个“绝望”之中,全然的接纳、全然的臣服在这片不毛之地发生了!
这是一个临界点,也是一个转折点。一旦来到这个点,真正革命性的疗愈和转化,才终于发生。
到了这里,家长才会有相对比较稳定持久的包容、接纳和爱的内在状态,为孩子营造更真实温暖的家庭氛围,支持到孩子更好地康复。
而孩子的精神状态也会产生质的变化,能够肉眼可见地看到状态越来越好。
闪回重复(Repeat)
到了这个阶段,孩子通常已经对自己的情绪状态能够有更敏锐的觉察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已经能成功地跟抑郁共处,并且更快转化,呈现出“治愈”的状态,也容易被诊断为“康复”。
而恰恰是在这个阶段,潜伏着一个隐形杀手,我称之为“闪回重复”。
一方面,孩子的内心在无意识地做更深度地清理,将过去那些没想明白的问题和困惑,一一做梳理,这时会很容易在某个瞬间回想起之前曾发生过的,心里还记恨、纠结、未完结的事件,反复回味,直到内心和解,才最终放下。如果此时家长不了解,以为孩子的病情又加重了,或者疏忽大意,安慰孩子不用想那么多,则会令孩子反复体验到不被重视、不被看到的感受,无意中又将孩子推回到“旧病复发”的状态。
另一方面,有些家长看到孩子“康复”了,就以为没事了,旧有的言语、行为模式便又不知不觉故态复萌,很容易跟孩子的内心“闪回”记忆相重叠,形成刺激源,引起抑郁复发。
这是一个“黎明前的黑暗”时期,如果没有非常敏锐的觉察力,真的非常容易误判,以为孩子又退行到第一第二阶段了,结果采取了错误的处理方式,反倒将孩子又推入了更深的黑暗。
同时,当孩子尝试重新复学,融入学校、社会这个大环境时,“抑郁症患者”这个身份标签给自己带来的隐形歧视和排斥,也必将遭遇到,如何通过心理自恰,摘掉这个心理标签,以更强大的心理韧性,来与社会和谐共处,找到自己的未来发展之路,则又是这个阶段需要跨过的一道坎。
康复
来到这个阶段会是怎样的一种内在状态呢?
无论是心理、还是身体,都很清楚地明白,抑郁症那股特殊的能量已经消散,离开了自己的身体和心理,且不会再来。内心能够保持一份清澈宁静。
也还是会有常规范围内的抑郁情绪,而此时内在已经有一个强大的情绪调节器,让自己可以很有韧性地面对未来生命中的风风雨雨,起起落落。
从抑郁症中走出来,就好像是在一个迷雾重重、陷阱重重的迷宫里找出口,常常会遇到岔路口,如果没有非常深的觉察力,是很难分清孩子的状态是到了哪个阶段,是在前行还是在后退,以及接下来内在方向该何去何从。
有一次参加一个抑郁症青少年陪伴的学习时,一位家长曾问我:我真的搞不懂,小的时候那么乖、那么懂事的孩子,现在做的一些事情总让家长很不理解。他明明知道父母赚钱不容易,花钱还大手大脚,不节省,完全不体谅,不心疼父母,以前上学坐公交车,现在却每天都要打车来回,不然就不去。
我回答说,那是因为,孩子的内心里每天都乱糟糟的,喧闹无比。您有没有过在一个非常嘈杂的环境里呆一阵子,回到家里感觉到能量都被耗光了的经历。而抑郁症的孩子内心里每天都有一个喧嚣的闹市,甚至,更有可能是一个硝烟弥漫的战场。坐公交车去上学,在我们平常人看来很正常的一件事,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来说,会感觉更加嘈杂,难以忍受。等到了学校,就已经没有精力集中精神学习了。孩子为了保证自己到学校时,还能够有精力参加学习,下意识地选择用打车的方式来降低能量消耗。
听了我的回答,这位家长才恍然大悟地点点头。
瞧,这就是当家长没有足够深的觉察力时,对孩子的误会可以说是分分钟产生。而这样的误会,看似不大不小,却往往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一句脱口而出的抱怨,都有可能触发孩子的“自杀危机”。
附带说一句,社会上,对于抑郁症患者“矫情”、“装病”的误会和偏见,也通常来源于此。不同的内心世界,带来不同的行为模式,而每个内心世界之间,没有足够深度的觉察力,形成同理心,则会引发大量误会,冲突,和负面情绪。患者体会不到社会大环境的理解和包容,重新融入社会之路,就会困难重重。
这也就是为什么,到我这里来咨询的抑郁症青少年个案,我都会建议家长也要一起来学习成长。
抑郁康复之路,步步惊心,每当不小心掉入情绪陷阱里,都有可能引发“自杀危机”。
如果家长也能具备一定深度的觉察能力,就能更好地跟孩子共情,也能更深理解咨询师给出的疗愈方案,跟咨询师共同形成一个具有抱持、疗愈能量的空间和环境,帮助孩子重建内在力量,更稳定地走出来。
从灵魂蓝图的角度来看,疾病即良药,抑郁症的孩子表面看来,是引发家庭动乱的“罪魁祸首”,实际上是一记重锤,将家庭里的人性冰山敲碎,让一直隐藏的顽疾浮出水面。通过陪伴孩子疗愈康复,全家人都开始学会用更有爱的方式来相处互动,旧有的相处模式分崩离析,全新的更有爱的家庭氛围将慢慢形成,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个过程,一个化灾难为宝藏的过程。
如果看到这篇文章的您,心中有所触动,觉得有收获,可以将此文章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家长。
关于我是怎样发掘自己的高敏感天赋,借助塔罗牌这个工具,开创出了一个全新的心理技术——“塔罗深度觉察法”,在我的另一篇文章《“塔罗深度觉察法”是怎样炼成的?》里,会另行展开,欢迎点击文章阅读。
愿更多家庭关注心理健康,愿和谐友爱之花在每个家庭开放。
(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