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诺贝尔获得者——彼得·汉德克

2019年10月10日,彼得·汉德克获得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  。

授奖词为:凭借着具有语言学才能的有影响力的作品,探索了人类体验的外延和特性

彼得·汉德克,1942年出生,奥地利小说家、剧作家。代表作品有:《卡斯帕》、《骂观众》

汉德克的戏剧创作在不断地创新。第一,重在表现,无意渲染,改变观众被动接受舞台情节的常规习惯,打破观众与舞台之间的界限,要求观众参与,使之成为舞台演出的一部分;第二,其作品一般从剧情细节开始,渐入主题,擅长在简单的情节框架里表现艰深晦涩的哲学主题,容易令观众迷茫。唯有寻找,才能领悟。第三,其独特的感受方式源自他的思维方式,对他来说,表现观察和感受的意义在于体现文学艺术的审美内涵,而并不在于以娱乐方式取悦观众和读者。

彼得·汉德克在西方同时也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作家,因为他曾多次公开支持前塞尔维亚总统斯洛博丹·米洛舍维奇。

在此我要介绍一下这位米洛舍维奇,他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当选塞尔维亚总统,在其认知期间,置国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先后卷入克罗地亚战争、波黑战争、以及科索沃战争,这直接造成巴尔干半岛局势的动荡和巨大的生命损失。米洛舍维奇被称为“巴尔干屠夫”,并被海牙国际战争罪行法庭列为战犯。

正因为他公开支持米洛舍维奇,当国际易卜生奖于2014年颁发给彼得汉德克时,导致评委会某些成员因不满评奖结果而辞职;极权主义者Bernt Hagtvet甚至指责这是“史无前例的丑闻”,当汉德克抵达奥斯陆领奖时,在场有一批示威者向他抗议。

然而,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作家,汉德克无视这一切,依然我行我素,坚定地把自己的文学创作看成是对人性的呼唤,对战争的控诉,对以恶惩恶以牙还牙的非人道毁灭方式的反思:

我在观察。我在理解。我在感受。我在回忆。我在质问。

他因此成为“这个所谓的世界”的另类。

我不知道该怎样以我的愚钝去描述其作品的内涵,无论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还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都希望作为读者的我们能够自行寻找其意义与内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在《骂观众》的开篇,他把观众拉进他的表演当中:

在这里,你们不会听到任何你们不曾听过的东西;

在这里,你们不会看到任何你们未曾看过的东西;

在这里,你们不会看到任何你们在这里总会看到的东西;

在这里,你们不会听到任何你们在这里总会听到的东西。

汉德克以对语言和戏剧独辟蹊径的反思来否定传统的戏剧表演和接受行为,打破永恒的故事叙述,向束缚读者或观众思维和行为方式的千篇一律的语言模式提出怀疑和质问,从而唤起观众的思考和批判意识:

你们的观看乐趣将不会得到满足。

你们将不会看到演出。

这里并没有演出。

你们将会看到一出没有情境的戏剧。

读书的时候,你究竟是一个旁观者,还是一个参与者?

我们常常觉得书中的内容离我们很远,但写实作家一直在努力刻画生活,我们自己的生活,平凡的普通的简单的生活,我们时时刻刻参与在其中,我们无可选择。

我们需要思考,思考书中的主人公遇见的每一个窘境。

没有距离,我们本就身处其中。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诺贝尔获得者——彼得·汉德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