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高考一系列相关改革的逐步深入,语文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出来,以至于不少媒体惊呼:“得语文者得高考。”鉴于作文在语文中的较高占比,在一定程度上我们似乎也可以说:“得作文者得语文,得语文者得天下。”
作文如此重要,想办法在实际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然而,目前的作文教学却没有专门的、系统的、针对性强、可操作强的作文教材,作文教学在一定的程度上还是依附于语文教材中的单元作文训练,数量有限,质量有限。如何破解这个难题,我觉得在作文的“量”(多写)和“质”(多修改、讲评)上下功夫外,还可以另辟蹊径进行作文训练。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第三部分的“实施建议”中对于教材编写者的建议是:教材选文要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各种类别配置适当,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要重视开发高质量的新课文。因此,能选到语文教材中的篇目几乎都是文质兼美,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且具有很强的典范性的文章,语文教材中的这些文章,尤其是一些经典篇目,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成为我们作文的素材和范本,对教师的作文教学和学生的写作训练来说都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我发现:利用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进行作文教学可行也易行,它不仅能打通读和写之间的藩篱,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还能切实有效地提高老师的作文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写作水平,可谓是“一举多得”。
那如何利用教材经典篇目进行作文教学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树立“读写结合”的意识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个重要内容,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所谓“下笔如有神”的境界是建立在“读书破万卷”的基础上的,而写作是阅读的延伸,所谓的“读书破万卷”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下笔如有神”上。如果能将阅二者巧妙结合,就会相得益彰,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因此,教师一定要树立“读写结合”的意识,在语文教学中要努力做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
二、要注意作文素材积累和写作技巧积累
1、要注意积累教材中的作文素材。
语文教材就是一个非常丰富的作文素材库,我们平常作文所需的作文素材几乎都可以在语文教材中找到。如“爱国”、“选择”、“乡愁”、“母爱”等主题的作文素材比比皆是。同一篇文章亦可以从不同角度去积累素材,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就可以用作“爱国”、“选择”、“放弃”“师生情”等多个主题的作文素材。只要平常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积累这些作文素材并能迁移应用,在实际的写作中,学生不会有“难为无米之炊”之感了。
2、要学习并积累相关的写作技巧。
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并积累教材经典篇目中的修辞、表现手法、选材立意,布局谋篇等方法技巧。让学生不仅能在局部细微处学到相关的写作技巧,还能从整体上宏观上学到相关的写作技巧,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可以学习积累的就非常多:范仲淹在并没有实地考察的情况下仅仅凭借一幅画来完成朋友布置的写作任务确实很难,但他没有把写作的重点放在对岳阳楼的景物描写上,而是放在了“古仁人”不同于一般的“迁客骚人”的人生境界和自己的政治追求上来,既避过了未见实景而贸然描述的风险,又显得立意高远、志趣超凡。这稍稍动一动笔就成为了千古奇文,让人不仅佩服他的写法高超,更佩服他的胸襟抱负——这在选材立意上就可以借鉴的。至于作者在文中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结合起来,动静结合、对比映衬等手法和文章在衔接过渡布局谋篇等方面可借鉴的实在也很多的。只要老师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学习、体会并积累,相信学生能在作文上更是一层楼。
三、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灵活自由的作文训练
仅靠一学期七篇作文是没办法真正提高写作水平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利用教材经典篇目进行作文训练,以达到真正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仿写
富兰克林只上过三年学,之后由于家庭贫困在码头上做小工,每天坚持读报,并选择他认为写的好的文章进行至少七次的反复仿写,最终学到了写作技巧,打开了写作之门,十六岁就开始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后来成为美国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科学家。 教育家漆耕在他的著作《语文进修导语》中说:“从来不借鉴范例,不玩味名篇而能下笔琳琅的天才,即使有,也是凤毛麟角。”这句话道出了仿定在写作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而我们教师也应该注意仿写训练。没有不经过模范而获得的技能,模仿是所以技能获得的第一步。
所谓“仿写”,而是通过对文章的阅读解读,充分发挥文本的示范作用,从作者的构思与写作技巧上得到启示,把一些典型的课文构段构篇方法和修辞表现手法,能恰当地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仿写绝不是对教材的生搬硬套,生拉硬拽,而是汲取精华,再塑生命。
仿写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局部仿写,一种是整体仿写。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促进。
局部仿写从形式上来说可以仿句、仿段。从仿写的内容上来说,可是是仿修辞,仿某种表现手法等。如在学习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一段就可以进行仿写。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写水的一段,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中写月的等待都可以仿写。局部仿写灵活自由,可以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根据需要随时安排,可长可短,可多可少。
整体仿写对学生和老师的要求相对局部仿写要高一些,需要教师在在课文的分析赏析中就有意识地渗透引导后再进行作文指导,之后学生按老师的要求和指导进行作文训练。虽然不易,但真的很有效。在教授了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后,我让学生仿写了《龙岗阁记》(龙岗阁,陕西安康汉阴的一处仿黄鹤楼的建筑,位于龙岗公园中部山顶),仿《醉翁亭记》的结构和内容,先理出文章框架:龙岗阁所在的位置和地位——早晚及四季之景——人们游乐之景——抒发情感收束全文。再进行细节上的敲定,如四季之景的详略如何安排,写景抓住哪些景物及景物特点等,早晚的光线之美如何体现,如何让景物更具有画面感和动感、色彩感等,如何虚实相映等。在这样的指导下一部分学生写出了相当不错的文章。像议论文也可以进行仿写,如学习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就让学生仿写《勤学与乐学》。这类的仿写因为有文本作依托,有老师做引导,其实难度并不大,学生能从立意选材、布局谋篇和细节处的处理美化等方面进行作文训练,能收到较好的成效。
2、改写
改写也是作文训练的一个重要方法。语文课本中的很多经典篇目都是可是做改写训练的。改写的方式很多,如文体转换,人称改换,或者扩写、缩写、补写等。如让学生将《诗经》中的《关雎》、《蒹葭》改写成五言诗、七言诗或者现代诗,让学生将杜甫的《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改写成记叙文或者剧本,让学生将辛弃疾的《破阵子》改写成一篇散文等,将这些改写既让学生能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也能在写作训练中很快得到一定的提高。
3、自由写
在学生经过一系列地训练后可以抛开具体的文本进行训练了,给出学生作文话题或者题目,让学生有意识地运用一些表现手法和选材立意、布局谋篇之法,让学生的创作既有一定的针对性,又有了一定的自主性,便于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树立他们的写作自信。如以“爱国”为话题的作文,给学生规定,只能用语文课本中的素材,学生就会选择“鲁迅因为爱国而弃医从文”(鲁迅《藤野先生》)、“辛弃疾梦中驰骋沙场”(辛弃疾《破阵子》)、“苏轼被贬渴望扫除西北边患”(苏轼《江城子》)等素材,避免了以前写这类文章时的假大空的现象。如写人,仿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采用先抑后扬的方法等。
综上所述,只要你乐于寻找且善于寻找教材经典篇目和语文教学的共振点,能树立“读写结合”的意识,注意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和写作技巧,并在实际的教学中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灵活自由的作文训练的话,我相信,你会发现,利用教材经典篇目进行作文教学确实是一个可行、易行且有效的方法。自己的一点不成熟的看法,希望能抛砖引玉,得到更多的指导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