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秦帝国》中的韩非

前段时间从网上下载了《大秦帝国》的完整版电子书。看到卫鞅登场的时候就不可避免地联想到了韩非。作为法家的践行者和集大成者,这两人身上有着太多的异同。于是迫不及待地跳了几万页直接翻到“术制亡韩”一章,想看看孙皓辉老师笔下的韩非是什么样的。

然后一眼就被惊艳到了。

我曾经在很多动漫、游戏以及小说作品里看到过对韩非的再度演绎,也看过很多大佬的分析文章以及小说,各种设定可以说各有千秋,但始终觉得好像少了点什么。有的太活泼跳脱,有的太豪放不羁,有的又太矜持、太伤感,每一种二创设定都有各自的特点,但又好像都没能还原出我在读相关史料时心目中那个韩非的印象。至于具体差在哪里,我却怎么也说不上来。

直到我看到《大秦帝国》的这一章。

我很喜欢孙老师的用词——“撕裂”。韩非的眼界很广,以他的能力,是非常清楚天下一统的重要性的,而那个统一天下的国家,能且只能是秦。只有这里才会为他提供大展宏图的机会,也只有这里才能真正践行他的“法术势”。秦国自古变法图强、礼贤下士,已经超越了其余六国太远。而韩非又怎么可能不知道留在秦国的好处?秦可以说是他的翅膀,他的梦想,他内心中最向往最期待的美好的未来。

可韩非与李斯、姚贾等人又不同。他不是布衣之士,可以随意选择自己想要效忠的君主。他是韩国贵族,也只能为韩国说话。只因为他姓韩,而不能是李、姚、郑……这应当是一层束缚,一张枷锁。贵族的身份足以成就他,也足以毁灭他——韩非的志向与他现实的处境,已经足以将他彻底撕裂。

他应当有些冷傲孤僻,而不是像李白那样放浪形骸的。洒脱不羁、志在四方,是他内心的向往;而外在却终究是寡言少语、冷静沉着的。只身赴秦,没有人能理解他对故国那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复杂情感,而旁人却认为他只不过是故步自封、自取灭亡。他其实是被撕裂的。他的理性若是战胜了感性,那么他就不再是最初的他了;而若是感性战胜理性,他也许从一开始就不会赴秦,并在秦国留下那么多著作。他心中的“韩非”本可以拥有很多选择,拥有光明的未来,然后和他的知音们一起站在至高之处,看帝国一统,看天下归心。但“韩非”这个名字却在时刻告诫他什么该做,而什么不该做。他的志向触及了他的底线,终究谁也越不过谁,如对立的双方僵持不下,唯一的结局就是把身处漩涡中心的那人撕裂扯碎。万念俱灰。

而老者拿出的商君的酒,却更是将这种撕裂感推到了另一个高度。

商鞅赴秦,然后亲眼看着自己的法家大厦高筑。韩非本也应该是的。

可偏偏,他是韩非——也只能是“非”啊。

他最向往最期待最迫切地想要看到的那个未来,却终究没有一个属于他的位置。

你可能感兴趣的:(浅谈《大秦帝国》中的韩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