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提升自己,必须要有“生存余力”。

我一直认为一份好的工作,应当有足够多的时间给你充电,这样才能成长。但是像流水线工人这样的工作就绝对不好,因为基本上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思想上已经麻木了,不会思考。

今天我看到了一个生存余力理论模型,来支撑我的这个想法。

1963年,密歇根大学的成人教育学教授麦卡卢斯基(Howard McClusky)提出了生存余力理论模型(Margin in Life Theory),基本观点是:一个人总是在他需要的精力与可提供的精力之间寻求平衡。

那些消耗个体精力的事情,叫做“生存负载”,而处理这些负载需要“生存力量”。无论生存负载还是生存力量,都由外部和内部因素构成。

外部负载包括职场工作和家庭工作,内部负载包括各种期望,包括各种物质和精神欲望

外部生存力量包括家庭背景,人脉资源,经济能力等,内部力量包括天赋,能力和经验等。

生存力量除以生存负载,就是麦克拉斯基强调的“生存余力”。一个人必须有“余力”,才能进行学习活动来提升自己。

试想一下,如果每天被来自工作和家庭的事忙的团团转,承受来源于工作和家庭的巨大压力,生活都已经负载了,哪有精力和时间去学习,进而提升自己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想提升自己,必须要有“生存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