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来自哪里

古典老师在课中讲到,做一个事的意愿只有到了“我必须要,除非……”及“我一定要,无论如何”的意愿度,才可能办成,否则根本没戏。

个人体验

我从小喜欢书,上小学第一天喜欢书包里装满书的样子,把家里的毛选装进小书包。这样我才心满意足地拖着鼻涕挎着撑饱满的书包,屁颠屁颠去上学。而学习成绩并不突出。

一天感冒发烧了,大姐不让上学去了,把我反锁在家里,我在家里转来转去,最后跳墙头出去,赶在上课前来到教室。坐在教室里踏实。

12岁上初中,早出晚归,往返十里路程。不知什么原因,听不懂许多课程,成绩很差,辛苦异常,却从来没有放弃过学习。到初三一下子开了窍,物理、数学似乎一夜之间入了门,成绩突飞猛进,考上了高中。

上高中,上大学,回到高中母校教书。

喜欢学校,一辈子没离开过学校。喜欢书本,一辈子手不释卷,基本达成自己的心愿。但是结婚不久,就特别想考研究生。那时考研不热,经常招不够,达不到国家线,还可以提前读研,三年内考过即可。开始我信誓旦旦,辗转从北京买回书。每天上课下课的缝隙里看书,有意愿作一个高端的读书人,却没有“我必须要,除非……”的劲头,更没有“我一定要,无论如何”的决心。心力不足,行动有限,结果书看得并不多,第一年没敢参加考试。心想再复习一年,准备充分了再报考。第二年复习得更少,也没有报考。考研的想法就这样没有经过失败,就偃旗息鼓,成了一个永远带伤的想法。

一个隐约的想法,没有幻化出强大的内心力量,没有激发出强有力的行动,干不出什么来,也改变不了什么。

想法,就是滔滔河水不经意泛起的浪花,力量不大,推动不了什么,改变不了什么,旋起又落下,只是微小的隐蔽浮荡。想法只有化做强有力的行动力,才能带来改变。如同水流在地势推动下,形成巨大漩涡,才能发电一样。

当一个想法冒出来,就要检视是否有“我一定要”,“无论如何”的气势,是否有一定达成的决心,是否有重要到让其他所有事情给他让路的行动力,如果没有,那想法只是个终将幻灭的水花。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力来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