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感与课堂的碰撞

    冬阳斜逸入教室,一节古诗词教学张志和的《渔歌子》正在进行。

    “这首词意境优美,可谓‘诗中有画’。第一句如果画成一幅画,你会画些什么呢?”

  “群山、白鹭。”学生答。

    “第二句呢?”

      “桃花,小河,鳜鱼。”学生答。

    “第三、四句呢?”

      “戴青箬笠,穿绿蓑衣的渔翁,斜风细雨。"学生又答。

  “读了此诗,你体会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呢?”我继续追问。

    “高兴。”学生异口同声地答道。

    “还可以用什么词呢?”

    “悠闲、闲逸、悠然自得、自由自在。”学生陆续小声说道。

    “孤独。”此时教室里传出一个微弱的声音。

    我眉头一皱,心想:“怎么会有这样的答案呢?”

      “因为书上画的是一个渔翁在钓鱼,他怎么不孤独呢?”那个学生弱弱地说。

      我略一沉思,就想: “学生体验到孤独,可能与他们的年龄特点有关。于是对学生说‘独处未必是孤独的,你们还小,你们的快乐来自于外界,如朋友,美食,玩具,漂亮的衣服……当可等你长大了,你会发现你的快乐是深层次的,有时是深藏于内心的,所以有时独处时也是快乐的。”

    此刻,我突然想起柳宗元的《江雪》一诗,立刻写到黑板上: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同学们,在这首诗中,诗人所抒发的才是一种孤独的心情。茫茫雪地,不闻鸟声,不见人影,只有雪花悠闲地飘,簌簌地响。老渔翁在冰天雪地里钓鱼,他钓的不是鱼,是孤独,是独属于自己的那份孤独,无人能知,无人能解,也无人能分享。”

  同学们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我们再来看江雪这首诗所描绘的景物是白雪覆盖的山、路、江,给人冰冷孤寂的感觉。而《渔歌子》描绘的景物是青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斜风细雨,让人心生喜悦与希望。我们从作者所描绘的景物中也可以体会作者的心情。乐景传喜,凄景传悲,这就是借景抒情。”

    学生侧耳倾听,眼神中透射出喜悦,那是一种收获知识后的喜悦。

    下课了,我走出教室,一种满足感在心底荡漾开去。课堂上的这种生成是我无法预设的,而这正是这种生成让课堂有了活力与生机。

     

     

     

你可能感兴趣的:(灵感与课堂的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