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提升规划力,让你从此“一飞冲天”

人都说,毕业三年后,同学间的差距会越拉越大。当小伙伴们在吃吃喝喝中,闲庭信步地拿下挑剔的大客户,高难度的资格证,一年读过好几百本书,不时地写出妙笔生花的企划书、商业文案和工作报告,而自己加班加点,费尽心力,工作生活却一团糟时,你是否深刻地怀疑过自己智商欠费,能力欠缺,对别人的聪明脑袋瓜子各种羡慕妒忌恨呢?

别沮丧,这不是能力或才华的问题,你只是没能发挥出自己的“规划力”罢了。日本教育专家斋藤孝在《规划力:如何清晰预见成功的轨迹》一书中,明确指出:除了特殊的天才或艺术家外,一般人的能力和才华都是差不多的。所有的成功都是有预谋的。除了天分与努力外,还需要百分百的规划力。


作者斋藤孝,是明治大学文学部教授,专攻教育学、身体论和交流论。除了《规划力》一书外,他还有多本著作,如《深阅读》《学会学习》《如何打造你的独特观点》《如何有效提问》等。

《规划力》书中呈现了大量优秀的成功案例,斋藤孝深入浅出地的剖析了蕴含其中的优秀规划力。旨在教会我们用“规划力”视角看待成功事物,并从中汲取的能量,有技巧地锻炼规划力,并使之技术化,越来越靠近成功。此外,还细致地介绍了规划力在收纳整理、写作、职场等日常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五大场景的实践技巧,和十一种有效提升规划力的技巧供我们参考。总结来看,《规划力》的主要内容为:树立有难度的目标;从小规划开始逐步提升“规划力”的格局;以及规划力的跨领域应用。

第一,树立有难度的目标。

有句话说得好:没有目标的人就像没有浆的船。做任何事之前,都需要先明确目标,否则,只能随波逐流。有了目标,我们才能积蓄力量向特定的方向使劲。锻炼规划力的第一步,是树立有难度的目标。这是因为,要是目标太低的话,很可能让我们着眼于细枝末节,所思所想只围绕着局部进行。有难度的目标,则能促使我们思考,从根本上寻求改变,质疑原有的常识和主体构架,从而形成全新的方案和步骤。

比如,上班族想通过阅读来自我提升时,“每天阅读”和“每天阅读1本书”就是两个难度不同目标。前者难度很低,着眼点就在于如何突破零阅读。只要随身带本书,碎片时间扫两眼,哪怕只读了5分钟都算是达标了。而后者,则是难度非常高的目标。它不仅需要挤时间和养成阅读习惯,还需要考虑如何才能用最少的时间读完一本书。

需要注意的是,在做规划时,一定要设定自己可接受的状态才行。以“每天阅读1本书”为例,想实现目标是有方法的。只要摒弃传统的逐字逐句“通读法”,转而去学习并掌握新的“速读”阅读技巧,从根本上改变阅读流程和方法,大幅度提高阅读速度。可事实上,要是你在碎片化阅读时吸收率很低,而集中阅读时效率却很高的话,那么,调整成“一年阅读300本书”这样弹性较大的目标,反倒更有利于你引发出超过自身的潜能。

第二,从小规划开始逐步提升“规划力”的格局。

要知道,一口吃不成胖子,一步跨不到天边。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能够进行人生、职业这样的大规划。可没有足够的经验知识,无法辨别事物的本质,无法掌握事物的结构和大框架,我们根本不可能做出能充满弹性、能够消化意外状况的大规划。故而,规划力的锻炼,应该先从小规划开始做起,积累经验,再逐步提升格局。这就好比要阅读英语资料,就得从字母、单词和语法学起一样。不认得字母,就无法辨别单词。而不懂语法,就算认得每个单词,也不明白由它们组成的句子,段落和文章到底在说什么。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参观汽车制造厂的小朋友们,能分得清是宝马的生产流程更合理,还是奥迪的生产线更先进?要想积累经验知识,就要从“规划力”角度看待事物。比如阅读量破百万的文章,热销的爆款商品,高收视率的电视节目,工作手册等,它们的背后蕴含着优秀的规划。尝试去分析它们背后的规划,步骤和流程,揣摩其目的和意图。思考若由自己来做,有什么样的思路和流程。进行对比,找差距和原因,是否缺少必要的知识和遗漏关键要素,其中又有哪些观点和方法可以借鉴等等。只有这样深度挖掘出来的东西,才能成为我们的经验知识和见识。长此以往,我们就能抓住事物的核心和本质,找到事物的大框架和先后次序,再结合自身的情况,调整吸收,内化成自己的规划力。

还有就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要知道,结构性的大规划是由一个个的小规划组成的长期规划。我们一定要随时意识到自己是“为了什么目的在做什么”,否则的话,我们很可能在长期奋战中迷失方向,半途而废。《肖申克的救赎》的主人公安迪,为了越狱花了20年才挖通逃离牢狱的地道。这份常人难望其项背的意志力和耐心,只不过是他沿着既定的目标和路线,完成既定任务的表象罢了。事实上,他在执行时根本就不思考与任务相关任何的事情——该考虑的因素,早在规划之初就全面衡量过了!

第三,规划力的跨领域应用

《朱子全书》有云:“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优秀的规划力,应该是触类旁通,有可迁移性的。当对某单一领域的规划逐渐心应手后,我们就应该尝试规划力的进阶训练了。即,进行规划力的跨领域的应用。要知道,很多看似八杆子打不着的事,背后隐藏的道理却是相通的。

比如擅长烹饪的,可以试着将烹饪的规划力扩展到写作、绘画以及雕刻等上面。

就烹饪和写作而言,要先明确观点和切入点,缩小主题的范围,才能省时省力地针对性收集材料,确保后续的创作顺利完成。比如,做哪个菜系中的哪道菜,写“烹饪”哪方面相关的内容,与烹饪历史、烹饪常识、还是和烹饪方式相关?

就烹饪和绘画而言,脑海中先要有最终蓝图的形象,才能构思整体风格、布局,进行具体流程安排。比如,要做“宫保鸡丁”这道菜,是正宗的,改良的,还是家常的口味?想画的“宫保鸡丁”图,是彩铅画,油画还是水墨画?

就烹饪和雕刻而言,都需要在意象和材料之间构建一条通道。要么脑海中先有最终成品的形象,再去配备材料,进行制作;要么就着手头的材料,去构思能够做出什么样的成品。比如,想做的“芭比娃娃”形状的蛋糕和雕像,是站着的、坐着的还是趴着的?或是,手头只有蛋糕粉、娃娃玩偶之类的烘焙材料,和酷似娃娃形状的石头,围绕材料进行思维发散,最终得出做“芭比娃娃”蛋糕和雕像的想法。

再比如,将探查事物“背后规划”的意识,运用在寻找职业发展方向上,可以让我们少走很多的弯路。表面上,艺人的工作轻松又多金:歌手只要张嘴开唱,演员只要露脸摆POSE。可事实上,歌手要练歌,录音,排练,和乐队磨合和讨论,有的还要作曲、填词等;演员要背台词,吊威亚,夏捂冬冻等常人无法想象的苦头,一遍遍的NG,和导演磨合,“杀青”后还得准备新片的宣传活动等。在明了这些工作内容后,我们就能预先衡量自己能否胜任,而不用等到实际参与工作后,再悔不当初。

总而言之,提升规划力的做到这三点就够了:树立有难度的目标;从小规划开始逐步提升“规划力”的格局;以及规划力的跨领域应用。心理学中有种“自我应验效能”,指的是,我们会按着自我预言行事,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最终都会应验。而当我们用“规划力”思维去看待世间万物,则正好破除了消极的自证预言的影响,引导我们向着积极的方向去思考和行动。抱持“并非自身能力不够,而是规划不周全导致”的想法,能从根本上帮助我们摆脱“无能”的负面情绪和压力,转而用积极的心态面对一切困难和未知,从而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加自信和游刃有余,成功也将不再遥不可及。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步提升规划力,让你从此“一飞冲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