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呐,何以了解你自己?

人呐,何以了解你自己?

——2022春《西方哲学课程》过关作业

162770郭良锁

一、过关作业内容要求

学习哲学的目的在于磨砺大脑和判明人生方向,但前提是能深入把握哲学家们的所思所想,鉴于此,我们的西方哲学课程的作业注重对哲学家思想本身的理解。本次过关作业拟定下列三个话题,任选一个即可。不能抄袭(查实抄袭一票否决),不少于4000字。

1.西方哲学家对世界的认识

2.西方哲学家的幸福观

3.西方哲学家对“人”的认识

二、过关作业提交截止时间7月3日23:59。


有人说,世界是混沌的,哲学家是通过某个孔道注入一缕光线、照亮整个世界的人。那么,西方哲学家是如何把握对“人”的认识的?本文试从三个层面展开,零敲碎打,记录了一些西方先哲分别在物前、在人前、在神前是如何认识“人”自己的。

“在物前”

“某物

来自落日的余晖

来自大洋和清新的空气

来自蓝天和人的心灵

一种动力,一种精神

推动一切有思想的东西,一切思想的对象

穿过一切东西而运行

……”——华茨华斯

精神是物质吗?

人处在美学阶段,生活充满着各种混乱、腐化堕落、厚颜无耻等行径。最先体验到的是绝望的情绪。个体的人饱偿一切,又厌倦一切,受到情绪的控制。

“我们就是万物那更广阔生活的切线。”【65】

巴门尼德“万物不变。”

十九世纪,哲学思想以生物学为背景,谢林、叔本华、尼采、柏格森等人在哲学舞台上扮演着各自的主要角色。

詹姆斯“世上本无结论可言。在我们应该总结的事物中,有什么终结了呢?”

爱尔维修说“人类,我敢说,是物质的创造者。”何也?人定胜天?


“在人前”

在伦理学阶段,人对于自己在生活的地位有了了解,遵循一定的道德原则,承担生活的责任。然而,道德的责任与美学的生活相冲突,这给人带来到痛苦。

人是可悲的,自从那年那月那天被无缘无故地“抛”到这个世界上来,既不能选择父母,也不能选择生之年代,“存在,还是不存在?”天知道。

“他人即地狱”,早年的萨特如是说。也就是说,他人是个人实现自由的障碍。后来,萨特认识到,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自由而奋斗。

认识你——认识你自己!不容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P133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应该追求幸福,而方法主要有三种:追求欲望和快乐满足的“享乐的生活”,追求名誉和正义的“政治的生活”,无欲无求、自我满足、探求真理的“沉思的生活”。

“每一个人,身上都拖着一个世界。”法国建构主义人类学创始人维特劳斯如是说。一个怎样的世界,让人充满了好奇。心驰神往。

“关键在于去寻找一种为我的真理,找到那种我将为之生、为之死的观念。”祁克果。新教育实验的许多理念,不正是我们要的“将为之生、为之死的观念。”进步主义教育在20世纪的美国也被称为“新教育”。

“一无所需是神的特权,所需甚少是类神中人的特权。”第欧根尼,犬儒学派的人正是一个非常好的注脚。每一个人一个“所需甚少”。

“哲学上最高的东西是人的本质。”——费尔巴哈。本质是一个什么东西?

“世界上本无结论可言。在我们应该终结的事物中,有什么终结了呢?命运不能预测,劝告无法赐予。永别了!”——詹姆斯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普罗塔哥拉(《世界哲学史》127),意思是,对人来说,不存在绝对的、客观的真理,而只有相对的、主观的真理。

祁克果哲学的中心思想是人如何实现自己的存在,即人如何成为他自己的问题。人是世界唯一的实在,他也是说人是万物的尺度。祁克果强调“主观性即真理”,对我为真的就是真理。个人愿意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的那个信念就是真理。关于人的存在,他认为有三个阶段:美学阶段(“在物前”),伦理学阶段(“在人前”),宗教阶段(“在神前”)。

“你是什么样的人,你便选择什么样的哲学。”——费希特。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进步主义,存在主义?要素主义,改造主义?不确定。


人,无所事事,也就相当于不存在。

人如果缺乏智慧,世界上一切美德都无法拯救我们。无知不是幸福,而是麻木、奴性;唯有智慧才能使我们把握自己的命运。只有学,才能拯救你自己。


“我们认识到的快乐是我们与生俱来的第一位的善。我们对行为的取舍,其出发点和归属都是快乐。”——“花园学派”伊壁鸠鲁。伊壁鸠鲁相信真正的幸福在于拥有平和的心灵和健康的身体。人所追求的终极快乐是宁静。这种宁静就是指身体的健康和心灵的安宁。只有减少我们的欲望,克服无用的恐惧,转向精神层面的生活,快乐才会持久。现在的人太多的贪欲让自己走向了反面。北京买楼、海南买房,乡下买地,起屋盖楼。不知道我们晚上睡觉仅仅是三尺宽的一床而已。人在物前,被物奴役,又有多少幸福可言?还有人窃权自肥,最终落得身败名裂,幸福又在哪里呢?无语。

早在1859年,达尔文提出生命的形式乃是长期变化的产物,人类本身也是进化的产物。世界在变化,任何事物都不是固定的、静止的、完善的。古希腊赫拉克利特主张“一切皆流,无物常往”的观点,周而复始,循环不已。人非上帝创造的,生生不息,代代如此。当我们之中有人说“少思考,多行动”时,不知是否还记得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

“思考始于分歧,不只是与他人的分歧,还有与自身的分歧。”——埃里克如是说。与高人对话,与低人对话,更要与不高不低的自己对话。呵呵,“哲学就是怀着一种乡愁的冲动,到处去寻找家园。”

1923年,萨塔亚纳几乎对一切事物都抱着怀疑的态度:世界就像一条小溪,它透过我们不完美的感官来到我们面前;我们的记忆也不可靠,它浸染着欲望,过去便透过这不可靠的记忆来到我们的面前。在他看来,唯有一物可确信无疑,即当下的经验——这颜色、这形状、这滋味、这气息、这质量,这才是“真实”的世界,对它们的感知便是“对本质的怀疑”。(《怀疑主义与动物信仰》P11)

哲学会与我们的积极偏好发生矛盾,糟糕的是,哲学要剥夺我们偏好的对象。坏了。


“在神前”

“人类为何总是违背自然,回过头来又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宽容崇拜虚无缥缈的神呢?”或许是灵魂不安于现状,渴求更美好的人生?或许是先人对自然认识有限,期望一劳永逸?或许都不是……

在宗教阶段生活的人,既摆脱了美学阶段那感性的束缚,又摆脱了伦理学阶段理性的束缚,人只是作为他自己而存在,他面对的仅仅是神——上帝。在神前,人才能实现自己的存在,找到自己。抛弃理性,笃信上帝。而信仰上帝,需要的是激情,绝不是什么理性,也不是什么知识。黑格尔哲学则强调的是思想而不是思想者。他有他的“绝对精神”为尚方宝剑!“信仰的东西只能是荒谬的东西,我信仰,意味着我放弃理智和真理而接受荒谬的东西。”在雅思贝尔斯看来,个人与神交往需要的是信仰。只有在与神的交往中,人才能真正实现自为的存在。个人的存在是一切存在的出发点,如果没有个人的存在,其他一切事物就不可能成为真实的存在。

萨特说“存在先于本质”,这一名言的含义是什么?他本人的解释是“首先是人存在、路面、出场,后来才说明自身。假如说人,在存在主义者看来是不可能给予定义的话,这是因为人之初,是空无所有;只在后来人要变成某种东西,于是人就按照自己的意志而造成他自身。所以说,世间并无人类本性。因为世间并无设定人类本性的上帝。人,不仅是他自己所设想的人,而且还只是他投入存在以后,自己所志愿变成的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西方哲学史组编,《存在主义哲学》,商务印书馆,1963年第一版,第337页)世界是荒唐的,人被无缘无故地“抛”到这个世界上来,人的存在本来没有意义可言。但是,人可以为自己构造意义。人的本质是人选择的结果。上帝、科学、理性、道德等对于人而言都毫不相干,它们都不能告诉我们生活的真理、生活的方式,对人也没有任何的控制和约束作用。因此,人有绝对的自由。

埃利亚学派克塞诺芬尼说“神是惟一的、不变的、主宰一切的。”

经院哲学家认为,“上帝是实在的,是自身存在的,是在万物之外和之上的,是必然的、惟一的、无限完善的、纯洁的、永不改变的、无量的、永恒的、智慧的”,哲学只能给人以启迪,绝对不可以去证实。如果上帝无所不能,那么,你我他,都是人家的玩偶吧?奋斗什么呢,任其自然发展吧。其实不然。

亚里士多德主张,幸福就是接近神的生活。他认为神是天体运行的原因,神是一种完全理性的存在。天体运动是出于对神的憧憬。所以,神是自己不动而使万物运动的“不动的动者”。

司各特则认为,人们虽然不能认识上帝,但是可以信仰上帝、爱上帝,信仰和爱是高于认识的。与司各特一样,奥卡姆也认为神是全能的意志者。神有绝对的自由,世界的一切都是被偶然创造的。信仰是信仰,学问是学问。学问的对象不能也不应该是天上的神,而应该限制在对地上人们对之有的自然现象探求上。把“可以经验并认识的东西才是存在”这一观点扩展之后,哲学走向了把意识作为存在的原理、知识的根据,以意识作为探求主体的近代哲学。奥卡姆把理智和信仰的分离是一大进步。是的,天生的神是人们信仰的对象,而地上的自然现象才是知识的对象。经由奥卡姆,理智与信仰共存的中世纪秩序轰然崩塌,走向近代的世界观大门。

存在主义注重人的存在,注重现实人生,并以此作为自己的出发点。从丹麦的祁克果到德国的尼采,二人的哲学思想为存在主义哲学的形成开辟了道路。祁克果的哲学思想中心是人如何成为他自己的问题。研究哲学的目的就是指导人类的生活,故,哲学要研究人。祁克果研究的人是指个人,非作为一个类的人。人是世界唯一的实在,是万物的尺度。祁克果强调“主观性即真理”,也就是说,对我为真的就是真理。个人愿意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的信念就是真理。只有在神前,人才能实现自己的存在,找到真正的自我。 祁克果认为,黑格尔哲学强调的是思想而不是思想者。祁克果主张教育应该努力发展人的个性以及个人与上帝的关系。唯意志论哲学家尼采主张,一切有生命的物体都具有权利意志,因为生命的本质就是掠夺、伤害、对陌生人和弱者的压迫、压制,就是把自己的倾向强加于人。人世间的战争不断,莫非是被尼采不幸言中?


神学家说:“上帝创造了世界。”就有两小儿天真地问“谁创造了上帝?”妙。

“研究哲学就是学习死亡。”一个人度过了正常的一生,对于死亡的恐惧也就减少了大半,只有活得漂亮,才能死得其所。只有做得精彩,才能写得精彩!

人既能够超越他自己,又能够超越他的文化,存在的中心是人,而不是神。如果把人的本质看成先于人的存在,那就是对人的主观性的蔑视和否定。

存在是偶然的、荒诞的。所谓偶然,指的是物质世界的存在是没有理由的,也不是某种绝对的观念、思想或精神演绎出来预先具有一定意义的。所有的存在都不是决定的,而是偶然的,所以,存在就是不确定的。从根本上讲,存在是荒诞的。如何解决荒诞的问题,有神论的存在主义者认为是宗教信仰,而无神论的存在主义者则认为人应该行动起来为自己挣得生命的意义,创造自己的价值。

“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绝对精神的外在表现。”黑格尔忙不迭地说。

2022年7月3日23:04:33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呐,何以了解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