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远自迩,笃行不怠

        培训进入第二天,从早晨8:30到晚上8:30,一连三场讲座,又是收获满满的一天。

        “学而不化,非学也。”虽然腰酸背疼,还是想把今日的所学所思记录下来,碰撞出的感悟会转瞬即逝。还好,今天不用发新闻稿,可以随心所欲。

        第一场是浙江省衢州市小学语文教研员吕虹老师给我们带来的讲座《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案例分析》。因为疫情的原因,吕老师没能亲临现场,而是通过远程视频进行的线上讲座。尽管如此,整场讲座秩序井然,没有一位老师随意走动。可见大家都是抱着一颗虔诚的心来好好学习的。她理论结合实际,以大量的案例向我们呈现了语文作业设计的多样化。当“减”之时,当“研”之年。浙江省在作业这一块的研究已经长达十余年,现在已经有了很多值得推广的科研成果。特别是国家颁布双减政策以后,作业成为了大家最为关注的焦点,减量减时,并且还要提效。可以说,吕老师和她的团队在这一方面做了很多前瞻性地实践研究。其实,作业一直是一线语文教师的痛点,因为我们平时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耗在了上面。如此的付出,到底有多少的回报呢?我们被作业捆住了手脚,没有时间去学习,没有时间去做教育教学科研,我们埋头苦干,却还总是收效甚微。我们把每天布置作业当成了习以为常,信手拈来,很少去深入的思考。作为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环,作业即练习,只有“教—作—评”一致,才能真正发挥作业的有效性。回头看看我们平时的教学,以为作业做了就好,有了就行,随意布置,甚至有很多老师不惜牺牲孩子童年的美好时光,认为布置得越多越好。作业成了学生的痛,家长的痛,更是老师自己的痛。吕老师在讲座中指出,落实“双减”,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要进行整体架构。在“控制”和“形式”上着力,才能真正实现作业设计的转型。控制作业总量、控制作业时间、控制作业完成的区域。设计形式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层次,要注意命题的面貌。有一个数据也特别值得一提,依据课标,人的发展,小学语文学科的特性,关注课内知识的只有20%,关于素养空间的却有80%。也就是说,我们每天完成的生字、词语、基训等这样的常规作业,不过是在落实这20%的部分。而孩子真正需要提升的语文素养,真正需要形成的语文能力却没有在作业中得到有力的支撑和训练。吕老师是一线教师成长起来的教研员,她深刻地感受到语文老师的辛苦,建议20%的部分,不要再增加教师额外负担。他们研究的作业一本通切合新教材的编排特点,简单高效,让我也十分动心。课堂作业一本通一直也是我心心念念的梦想,只有解放了师生的时间和精力,我们才能去做更多有趣的有用的语文实践活动,而不是只会抄抄写写。作业设计应在80%的素养空间上下功夫,以“题”导学,巧妙设计,给学生搭建行之有效的学习支架,精确提供作业支点,给孩子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顺应课标和教材的培养目标,梯度训练,螺旋上升。也就是说,不同的学段,同一个训练点有不同的训练要求,要在运用中反复实践训练,才能让语文素养真正落地生根。吕老师讲起一个个实例,侃侃而谈,没有大量的实践研究,很难有这样接地气的干货分享。敬佩之心油然而生!

        第二场讲座是芜湖市镜湖新城实验学校的唐晓俐老师给我们带来的分享——《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开展教科研》。知性的女子举手投足里全是优雅,站在那儿就觉得美。这种美,不在五官,不在体态,而是一种自信的美,理性的美。她29岁就通过了副高级,成为安徽省特级教师,享受省政府津贴。因课堂教学频频获奖而步步高升,直至成为一名校长。在做了七年校长后,她毅然辞去校长职务,回归课堂,甘心做一名一线的语文教师,扎根课堂,享受课堂。有一句话,我的印象很深刻。她说,“要想快乐到孩子们中去,要想幸福到课堂中去。”深以为然。人生很短,要做自己喜欢的事,做自己可以做的事。成功的人只不过是比大家多了一个“坚持”,每天进步0.1%,一个月呢?一年呢?十年呢?所以,要想找到自己的职业幸福,一定要去做教育科研。接下来,她主要和大家分享了怎样做课题研究,因培训内容和之前在学校参加的培训大同小异,不再赘述。

        晚上的讲座十分精彩,咱们长丰名人崔跃松作专题报告《学党史,立师德,树新风》。他的一贯风格,幽默诙谐,善于说故事,心态积极,思想站位高。那些大家都明白的道理,经过他诙谐而又接地气的演讲,更加发人深省。讲座围绕两个关键词展开,“信念”“情怀”。他说,人要有追求,专注而执着方可成事。就像大海里的船只,没有方向就是漂泊,有了方向才叫航行。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欲望,洁身自好,遵纪守法。作为一个老师,要从骨子里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一定要朝气蓬勃,要有良好的心态,远离那些负能量的人。做一个有情怀的老师,三观正,有大爱,境界高。要做天上的星星互相照耀,不要做天上的沙滩上的石头,互相撞击。

        当然,收获不仅仅止于此,想要记录的还有很多很多。不知不觉,写着写着,时间已经指向了凌晨。人到中年,犹如行至半坡。虽气喘吁吁,仍向往高处的风景。功不唐捐,玉汝于成。行远自迩,笃行不怠。三毛说:“给自己时间,不要焦急,一步一步来,一日一日过,不要急,请相信生命的韧性是惊人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行远自迩,笃行不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