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庄子の无为

图片发自App

老子是无为之有为,实为有为者。以果倒推成因,取大为无利之大利,无为只是一个虚着。

图片发自App

庄子是无为之无为,实为无为者。以虚衍生比相,获原来如此之醒悟,无为则是一个实着。

图片发自App

用数学符号,前后大意可书写成:

老子:无为≈大为,无为就虚即是有为之大为;

庄子:无为≡无为,无为至上即是思想之升华。

图片发自App

最是见不得有道貌岸然的有识之人,常假托老子的无为之道,摇头晃脑,“道可道,非常道”,故作姿态,潜性摸鱼,图有为之暴利,而劝其他寡淡无为以服。心神不一,假,真假。

图片发自App

读一简友谈无为之大器有成。随语。有关无为之类的作用和思想,古今诠释的够多的了,不想再语。这里,只是把老子与庄子的无为态势做个比较,而已。

图片发自App

就“为”而言,像哲学、科学等更趋于“无”,而工程师、工匠等更趋于“有”。然而这也是一个十分模糊的大概界定,互补互助是常,偏则废。再,别无他论。

图片发自App

至于你是喜欢无为而为呢,还是喜欢无为即无为,权由个人喜好。不同思想境会有不同的选择。

老子是想回到原始的母系自然社会,在他看来“反之动”就是最好的存在方式,行为要像水——柔顺。“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小国寡民是他的理想国。

而庄子是想追求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完全超脱的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庄子主张的“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完全就是意识“虚”境上的实在。

图片发自App

对于传统的普通国人来说,因为“实用”性思维根深蒂固,即使是口头上经常大谈无为的好处,你以为他是在“务虚”,但结果恰恰相反,他是在寻求更大的获得——比直接了当的有为收获来的更大。试想,两个持无为却都想有大为者,不露声色地谈判做生意,会是什么结果?难怪有这样一种感慨——我们的交易成本实在是太高了,弯弯绕弯弯,机关太深。

为,无为,真是一言难尽啊。

图片发自App

再就是,因为缺乏真“务虚”的无为氛场,导致科学思想很难走进我们的思维中去。于是,讲逻辑、不讲逻辑、讲特色逻辑的混杂场面处处可见;对冲型箴言与玄调型警示,根据场的背景需要做博大精深状,随时可以告解一二。你不服也得服的无奈感叹经常有之。

图片发自App

虽说老子的《道德经》通篇灌输着反之动思想,与人类文明进步方向有违(他究竟看到了什么,我们不好妄加揣摩)。但就其道的认识和万物存在绵延规律,他向人们揭示了“弱者道之用,反者道之动”主客体律动法则,是极其难能可贵的。他是中国能称之为哲学家的第一人,理当受人敬仰。

虽说庄子多少带有点虚幻的乌托邦样儿,与科学思想没有任何搭界的地方(他认为的灵性生命,就本体呈现而言非同常人,一般人也是做不到的,受历代文人墨客推崇却难以践行)。但就其“务虚”的无为之无为的合一观,毕竟在这片土地上是个难得。是很值得我们敬重的思想家。

而后期的由《老子》篇泛衍出来的道教似乎与老子和庄子皆无甚关联了,只是一个借用而已。

图片发自App

反之动——自然中的审慎

齐物行——自然中的逍遥

分野大概在此。你喜欢哪个?

也想说一句,提问不难,难得是回答。

图片发自App

记:插图均为霍嘉顺老师近期画作。农家,川西坝子,喜欢!战旗村,去过。就个人而言,还是喜欢青杠树村和农科村。感觉后来的战旗村,整体布局怪怪的,有种说不出来的不伦不类的气场在作祟。

图片发自App

好在霍老师的画作更贴近川西坝子农家原始院落,农家质朴的气息感觉特别亲切,我仿佛嗅到了菜花、麦田与野花花的复合味道。然而却是扑面而来,似有若无漾的感觉。真好,行道自然中!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老子&庄子の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