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孩子

原唱:西楼

词:向月娥

曲:西楼

改编编曲:华晨宇/郑楠

无辜的眼

迎风而张

抱不住的孩子

挥舞着手掌

被遗忘的书上

小人儿自顾自笑着

指向远方

车厢持续摇晃

打翻了好几个人的不安

河边的野花记不住

窃听到的失望

等着的  飞走的

那么的相像

悄悄的把鞋带系好

门敞着的缝隙

无声的时光在流淌

回了吗

回了呀

累了吧

一路上过的怎么样

今天去听了一些国内外声乐老师、资深业内人士对这首歌的分析。他们讲到在这首歌里,花花是怎样从气声转到鼻腔声音,让音色听起来圆润以及那种瞬间转换之间的相契;怎样利用嘴形来形成渐强的动态感,来呈现情绪的张力;既有分量又轻盈的有质感的头声;他自己有别于其他人的不同发声方式从自由的部分转到有张力的部分;在摇滚部分又是怎样让背景音乐环绕着自己而不是去迎合;在摇滚部分诉说的方式增强了弹性,增加了背后的力量,在律动种共鸣,不在那么悲伤;在最后的和声里怎样离开通常的和声方式(女高音男低音),达到一种完美的意境。

作为普通的听众,是学习到了新的知识,了解到花花本身具有的音乐素养和扎实的基本功,他的思想性和创造力让他能演绎出完美的作品。

这首作品在讲孩子,从小长到大,然后离开的故事。奇妙的是,你听起来会发现有两个人。就像我们常常讲的你看到一个孩子,尤其一个小孩子身后一定跟着妈妈。

第一部:

“等着的  飞走的”

妈妈在等,孩子离开。

“回了吗  回了呀”

一问一答

“累了吧

一路上过得怎么样”

妈妈再问离家的孩子

第二部:

“思念的  追寻的”

妈妈思念在外的孩子,孩子在外寻找着自己的方向。

“走了吗  走了吗 回了呀”

孩子走了,妈妈回去。

就会觉得词作者写得非常好,用精炼的词表达了最深的意。

第一部,花花用了缓慢的连长线的音,那种连续和浑厚的渗透力,甚至因为直白叙事略带的哭腔。营造出一种我们都很清楚的命运主题:抱不住的小孩,系好鞋带,穿过敞着的门的缝隙去向远方,无情的时光在流淌。第一次离开家的孩子和妈妈,都在挂念着彼此。

第二部,第一部结尾处的一个高音,从低沉缓慢的节奏转进轻快的摇滚里,节奏变化让人的心也放松起来。因为你很明白:家周围的小世界渐渐的不够滋养孩子了,他要去更大的世界,去寻找他的意义。离开家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妈妈不在觉得难过,孩子不在觉得害怕。彼此转身,望着背影走向各自的生活。

如果到这里就结束了,那它就不是一个完美的作品。结尾处花花和女生的和声,才是最美的华章。两个声音在空中相遇,又分开,再相遇,再分开,再追随。就这样窃窃私语,就仿佛妈妈和远在他乡的孩子虽然隔着山水,但是那种对彼此的牵念在无声的交集。

真的被打动了,你不得不说这是怎样一副美妙的画卷。歌声结束,在这样的荡漾中你情感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你可能感兴趣的:(花花·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