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还有书籍》:浮嚣尘世中的一抹诗意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捧起一本书,安静而专注地阅读,逐渐成为一件奢侈的事。我们的时间总是被工作、娱乐、家庭、社交等填满,书籍就像一位被遗忘和冷落的老友。但是,2019年12月出现的一部纪录片让我们重新走入书籍的世界,感受到属于书籍独有的生命力,也发现有如此之多的爱书之人在传播着人与书的故事。

这部纪录片有一个非常温暖的名字:《但是还有书籍》。

《但是还有书籍》是由B站出品,演员胡歌配音的五集人文纪录片。它一问世,就受到了很多观众的喜爱,豆瓣更是给出了9.2的高分。

《但是还有书籍》以书为题材,力图在阅读多样化、碎片化的当下,记录这个时代形形色色的爱书之人,捕捉和书有关的那些精彩故事。希望以新鲜有趣的视角和故事,点燃观众对于书的热爱,为人们提供一份在快时代里的阅读指南。

第1集  书海编舟记

编者、译者,一群隐身于书背后的人。他们穿梭于字里行间,钻研着逗号、句号的学问;他们以敏锐的眼光,探寻文学的矿脉;他们以细微琐碎的工作,搭建起跨越语言的桥梁。摆渡于作者和读者之间,编织着航行于浩瀚文海中的思想之舟。

朱岳,小说家,也是一名编辑。他在众多的书籍作品中挖掘出优秀作品,让这些作品能被更多人看到。他说:“如果我能发现一个《百年孤独》,那么做编辑这个职业也就值了。在被一些人视为夕阳产业的出版业,朱岳一直坚守着文化的阵地,他将推广好作品作为自己终生的使命。像朱岳这样的编辑们,他们的工作琐碎而繁杂,但却意义非凡。

俞国林,古籍编辑整理。他曾推出《郑天庭西南联大日记》。这是一份与孤独相伴的工作,并且,书籍出版后,编辑要率先面对读者的质疑,同时这也是一份焦虑长伴的工作。但是凭借对文学的热爱,他们在浩渺的词汇中,甘之若饴。

“虽然做的一向是为他人做嫁衣的工作,但当他们,以细小而绵密的针脚,连缀起那些被岁月尘封的文献,为读者编织出一条条通往前人思想的小舟,便是作,为编辑的高光时刻。”

第一集中最后一个介绍的人物是范晔,他是北大外国语学院的一名西语教师,也是《百年孤独》首个正式授权的中国译者。作为译者,他在外文作品和读者之间架起一道桥梁,突破语言的障碍,让更多的人能够阅读国外的优秀著作。

第2集  二手书的的奇幻漂流

书籍,从一诞生,便开始了它的奇幻之旅。从书店到读书人手中,从一个书房到另一个书房。它们在漫长的岁月中辗转迁徙,不断增添新的痕迹与记忆,与人共同书写着一段段故事与传奇。

这一集同样介绍了三段故事。

台北的旧香居是一家喻户晓的二手书店。当女儿接手父亲的二手书店后,在买书与卖书的过程中,她发现一个卖书人,在另一个买书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卖出去的书。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一本书经历了它的流浪,最后带着故事又回到原来主人的身边。缘分就是如此的奇妙。

陈晓维是北京的一个藏书家,他喜欢和其他藏书家们一同聚会,分享彼此获得的好书。这些藏书家们常常是孤独的,因为外人并不能理解他们对藏书的执着。对陈晓维而言,二手书最有意思的地方,不仅在于精美、稀有,更在于念念不忘之后的必有回响。他们兜兜转转,几易其主,带着不同的记忆与故事,来到了藏书家的书房。当你捧起它时,书本身拥有一个故事,写书的人有一个故事,书的流转又是一个故事。

第三个故事来自lulu和蜗牛。他们是上海的一对80后夫妻,也是一家书店的店主。从租书、图书漂流到快闪移动书店,他们一直在尝试有趣和好玩的方式,勾起人们对阅读的乐趣。Lulu和蜗牛的移动书摊从上海出发,跨越11个省份,出现在不同的场合里,邂逅了无数有趣的人和故事,也成为许多人日常生活中的一段小插曲。

第3集 绘本中的奇妙世界

绘本,是成人送给孩子的一份礼物。绘本人,以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为孩子绘制了五光十色的绘本世界,或通过分享绘本共读的魔法,为成人提供了一把打开儿童内心的钥匙。他们打通了成人世界和儿童世界的通道,为人们传递着奇妙的绘本之力。

蔡皋,绘本界的先驱者;熊亮,立于中国传统文化和东方哲学来进行绘本创作;粲然,国内知名绘本推广人。

绘本创作者们,以想象力,搭建起一座座桥梁,让孩子们得以跨越语言、文化和年龄的界限,去认识这个世界。也为成人打通了一条与孩子们沟通的秘密通道。

第4集 设计师的纸上王国

为无形的思想构建一个形态,是书籍装帧设计师的使命。他们通过精心的思考,缜密的编排,进行着内容与形式的实验。在纸上建筑起一个个王国,为文字与图像赋予新的价值。

宁成春,中国最早一批学习并践行现代设计理念的书籍设计师,见证了中国书籍设计变革与发展的历史。

从内容中来的设计往往谦卑内敛,不动声色。但细看之下,总能发现隽永的情感与深邃的思想,都统统锁在那方寸之间。

何浩,独立设计师,在中国当代艺术画册和书籍这个空白领域,为当代设计开拓了新的空间。

薄英,作为一名艺术家,他总在寻找合适的方式与世界沟通,或是用木头燃烧的灰烬作画,又或是将沙石做成的石像沉入水底,接受自然的侵蚀。书籍对薄英来说是一种艺术品。她相信通过赋予一本书合适的形态,色彩、气味带来的是呼应感官的生动沟通和无穷想象。

第5集  快时代阅读指南

在这个加速前行的时代,一切都脚步匆忙,快速与效率成为时代的关键词。人们在五花八门的生活中应接不暇。如何在拥挤与喧嚣中找到合适的阅读姿势,如何在碎片化的时间里开辟出一个精神角落。

朱利伟、小颖、杨早,三位读书人以不同的方式,为我们展现了这个时代珍贵的阅读风景,提供了一份别开生面的阅读指南。

朱利伟,一名普通的图书编辑,也是一个手不释卷的爱书人。利用每天上下班在地铁上的一个多小时,一年读完了几百几十本书。同时,她也在地铁上寻找同类人,开启了她的地铁摄影之旅,开始捕捉地铁上读书人的身影。

小隐,B站知名读书up主,通过推荐书单分享读书方法,她在B站上收获了数十万粉丝。

杨早,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也是一名专业的读书人。写书评、做公号、录节目,杨早一直积极投身于各种阅读行动。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人们的阅读场景和阅读方式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新技术和新媒体的出现,使人们的阅读内容、阅读媒介和阅读习惯都变得越来越多元化。快餐式碎片化的浅阅读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但也有很多人坚信,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深度阅读都不可取代,它是人们认识生命真相,抵达世界深处的最佳路径。

最后,想用一首诗结束:


但是还有书籍

切斯瓦夫·米沃什

杨德友  译

但是书籍将会站在书架上,此乃真正的存在,

书籍一下子出现,崭新,还有些湿润,

像秋天栗子树下闪闪发亮的落果,

受到触摸,爱抚,开始长时生存,

尽管地平线上有大火,城堡在空中爆破,

部落在远征途中,行星在运行。

“我们永存,”书籍说,即使书页被撕扯,

或者文字被呼啸的火焰舔光。

书籍比我们持久,我们纤弱的体温

会合记忆一起冷却、消散、寂灭。

我常想象已经没有我的大地,

一如既往,没有损失,依然是大戏台,

女人的时装,挂露珠的丁香花,山谷的歌声。

但是书籍将会竖立在书架,有幸诞生。

来源于人,也源于崇高与光明。

(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芒果屋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但是还有书籍》:浮嚣尘世中的一抹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