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最应该告诉孩子的一句话…

很多朋友可能知道我最近很长一段时间是在整理过去学习过程中对自己启发比较大的一些内容,其中包括投资学、心理学、认知等方面的内容,也希望之后内把更为优质的内容分享给大家。

今天在整理心理学方面内容的时候看到了这样一个故事分享给大家:

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后,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25美分,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5美分。他解释说,自己没有收入,只能少给一点。15美分还可以吧,孩子仍然高兴地走了。第三天,来人只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5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对了,不知道你看到这则故事的时候是什么反应,但我可以跟大家先聊聊我的感觉:我去,似乎自己在很多时候“被变成”故事里嬉闹小孩了。

我们要深刻理解这则故事,需要先了解两个心理学里的概念:内部评价体系和外部评价体系。

内部评价体系的人:以内部动机为主去做事的人,换人话说就是他们做事的动力主要是来自开心,享受,喜欢等自己内心的感受,对别人的评价不大在乎。

外部评价体系的人:对别人的评价特别在乎,甚至把别人的评价内化为自己做事的标尺,他们做事情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别人怎么看、怎么认为。他们做事的动机大都是博取别人的认可、金钱等。

这样一看两者的区别就显而易见了,(1)的动力在自己的内心里,(2)的动力在别人那里。

那这位老人做了什么呢?他成功的把驱动着的孩子们玩耍的内部动机——开心,变成了由自己控制的外部动机——金钱。而且这个动力的源头在自己的手上(每天给孩子们的钱),这样以来就等于老人控制了孩子们的行为,最终实现了把他们赶走的目的。

这则故事可以给我们一些思考,自己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是否无形中从内部动机变成了外部动机的人,无形中被别人掌控了?

但其实很多大佬(比如:巴菲特、宫崎骏、德川家康等)都有一个共同点:尊重自己的感觉!从这个定义上来看这些大佬其实都是属于内部评价体系的人。

所以其实作为父母或者老师的我能为孩子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尽最大可能的给他们一个抱持性环境,让他们尊重自己的感觉,并非用一些其他的东西去诱导(注意:是不去诱导并非是对孩子们没有反馈)。

你可能感兴趣的:(父母最应该告诉孩子的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