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人早逝 蜀国霸业成空

  此人不幸夭折,刘备痛哭流涕,蜀国的宏图霸业也从此变的虚无缥缈,而后就无法和强大的魏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较量了,无论是在权谋还是在军事。

  三国时期,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留下了无数的经典故事。众多英雄为天下所知,卧龙凤雏之于刘备,郭嘉司马懿之于曹操,周瑜鲁肃之于孙权。在蜀国的众多谋士中,最过著名的就是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了,传说只要得到一位就可以问鼎天下,由此可见这二人的能力值是多么的不同凡响了。不过有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三国演义的过度渲染,从而增加小说的可读性,给人更多想象的空间。其实历史上关于凤雏庞统的作战经历描述不是很多,此人英年早逝,在落凤破不幸中流矢而亡,所以后续没有了更多记载,相比诸葛亮不仅六出祁山七擒孟获,而且还留下了出师表这样的千古名篇。作为一个和诸葛亮旗鼓相当的人,庞统的经历实在让人叹息。不过历史上蜀国还有一位也是英年早逝在谋略上与卧龙凤雏旗鼓相当的人,他就是法正。

    法正字孝直,今陕西省眉县人,名士法真之孙。原为刘璋部下,刘备围困成都时,劝说刘璋投降,而后又与刘备进取汉中,献计将曹操大奖夏侯渊斩首,法正善奇谋,深受刘备的敬重与信任。

    法正和诸葛亮是刘备攻城略地的左膀右臂。法正还没有去世的时候,他一直随着刘备东征西讨,始终在战争的前线,为刘备出谋划策,属于刘备的前线保障。而诸葛亮主要负责粮草的供给和押运,属于刘备的后方保障。用一句通俗的话讲,其实就是法正善攻,诸葛亮善守,这也是诸葛亮最后没能打败司马懿的一个原因,在两个人的合力经营下,蜀国国力不断强大,在四川这个天府之国,很快形成了一个强大的蜀国,而且这个国家还被治理的井井有条。

    法正原来是刘璋的不下,但是刘璋胸无大志,而且用人不疏,做不到举贤与能,只让法正做了一个小小的县令。法正自然心有不甘,不想屈才与此。后来遇到刘备后,刘备以恩意接纳,尽其殷勤之欢,法正由此感觉到刘备的雄才大略,是可以辅佐的明主,于是计划和刚刚得到了荆州的刘备,打算里应外合,拿下益州。二人深入交谈了一番,相见恨晚,都不由自主的产生了千里马与伯乐的感觉,所以一拍即合,在法正的里应外合之下,刘备有惊无险的拿下了益州,同时拥有了荆州和益州的刘备,实力得到了空前的提升,依靠着物产丰富,易守难攻的天府之国,为之后的三足鼎立奠定了基础。

    一般的谋士分为两种。一种是跟随主帅东征西讨,根据战争不断的变化,而提供相应的计谋,随军出征,出谋划策,还有一种就是坐镇后方,保障大后方的安全。刘备在创业之初,通过桃源结义就得到了刘备和张飞这种万里挑一的猛将,后续又陆续得到了赵云,马超,黄忠,最终组建成了威震天下的五虎大将。但是他的谋士班底的打造历程就多少有点辛酸了。缺少谋士的他,曾经几次死里逃生,甚至还因为兄弟失散,产生过轻生的念头。后来经过徐庶的指引,三顾茅庐的了诸葛亮,著名的隆中对也由此产生,刘备的处境才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诸葛亮的作战特点是稳中求胜,虽说有过空城计这种千古奇计,但是从根本上来看,诸葛亮还是更擅长政治的斡旋和军事的筹备,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但是他基本不会走险招,不做没有把握的事。因为蜀国相对于魏国来说还算落下,但是在双方的拉锯战中并没有占的多少便宜。但是法正为人睚眦必报而且具有超越常人的判断力,善于用险,出奇兵获胜,定军山一站中,反客为主,步步为营,诱夏侯渊出战,最后一击击杀的策略确实高明。他和诸葛亮互补优缺,英雄惜英雄。不过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法正对于政治局势的判断就显得有点力不从心了,甚至可以用情情商低来形容。他为人正直,刚烈,狠辣,豁得出去,现实,残忍,精确,睚眦必报,不会溜须拍马,这些都是他正的一面,但是对于人际关系的处理就相形见绌了,诸葛亮因此也和他谈过几次,但是效果不大,他不相信虚名,鄙视普通人,是愤世嫉俗的天才。诸葛亮善与御人,他深知法正的才华,所以告知刘备容其之缺,欣其之才,正是因为刘备,诸葛亮和法正的和谐相处,才将蜀国的发展推向了一个伟大的顶峰。

    曹操曾经评价法正,吾收奸雄略尽,独不得法正邪?诸葛亮曾经说刘备的东征惨败,也是因为法正的英年早逝,如果法正在的话就不会让刘备东征,可以挡住刘备的错误决定,可见法正在当时群雄心目中的地位。后来天妒英才,法正重病而死,刘备肝肝肠寸断,痛哭了好几天,后续被追谥为翼侯,是刘备时代唯一一位有谥号的大臣,自此之后,蜀国在诸葛亮一个人的治理下也没有办法去全面有效管理。先是关羽大意失荆州,后来败走麦城被斩,刘备急火攻心发动夷陵之战,被陆逊火烧连营,不久后也抱憾而终,再后来诸葛亮病死在五丈原,最后乐不思蜀的刘禅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假如法正没有去世,那么蜀汉问鼎天下到底有没有可能呢,但是历史没有如果。

你可能感兴趣的:(斯人早逝 蜀国霸业成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