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运营成功密码——《电商军规81讲》节选

淘宝运营成功密码

        前段时间,我在今日头条上看到一篇“心灵鸡汤”:一个美国小孩,上门推销产品,敲了10户人家的门,只有两户人家买了,最后赚了10美元。所以小孩这么计算,每一户都没有白敲,相当于每敲开一户门,就能赚1美元。于是,小孩就坚持不懈、开心地敲更多的门了。我在“鸡汤”下面评论道:这不是勤奋,而是笨。如果是我,我不会盲目地去拼概率,而是首先花时间相好自己的产品和什么小区更匹配,然后想好不同的话术,根据开门的人的性别、年龄等,怎么去说,接下来再去敲门。也就是说,敲谁的门,比不加思考“勤奋”地敲更多的门更重要。

        淘宝一直在拥抱变化,也一直在残酷惩罚不改变的人。我们看到很多淘宝运营者也不是不够努力,但是店铺始终没有起色,主要原因就是他把时间浪费在“敲门”这件事上了,每天重复着昨天的工作。更可悲的是,这样的卖家每天都在钻研“怎么去敲更多的门”,而不愿意花时间想明白“敲谁的门”,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这真的不是大道理,身边的案例比比皆是。那些真正把店铺做到顶级的卖家,很少是因为运营技术上的领先,大部分店铺运营的成功,可能是无意识地选对了行业和产品。当然,如果我们能把这种无意识变成有意识,那么或许就可以找到淘宝运营的成功密码。

        最近半年时间,我不断复盘自己做淘宝12年来的亲身历程,再加上我成为淘宝大学讲师7年来看过的案例,整理出一个脑图,共包含六部曲:榴梿定位、开车理论、佛系运营、赛马思维、刻意练习、荷叶原理。当我把这六部曲应用在自己做的3个店铺上时,它们都成功地进入类目TOP,所以我才敢大胆地把这一讲叫做“淘宝运营成功密码”。很可能,你在做店铺运营时只要把这六部曲想明白并执行,就能大大地提高运营的成功率。

数据分析的“榴梿定位”

        “榴梿定位”的概念是根据“榴莲”这种水果的特点命名的,大部分人对榴莲的态度是两个极端,要么特讨厌,要么特喜欢,很少持中间态度的。“榴梿定位”要求我们在做产品时,基于数据找到产品需求人群,然后在开发产品时,只考虑这类人群的喜好,找到这类用户的单个需求点,做到极致。

      现在很多人都在谈定位,可在我看来,定位是弱者才需要的“武器”。如果产品足够强大,建立了技术优势壁垒,别人根本做不到,那么你就根本不需要定位,比如iphine、可口可乐等。不过,绝大多数产品是不具备这种绝对优势的,所以需要定位来躲避竞争。比如美图手机主打拍照,在iphine的威力下用差异化来赢得女性人群。当然,对于绝大多数淘宝卖家来说,在选择突破点之前要先问自己一个问题:在主营范围内,我有可能打得过谁?

      哪怕是刷单,你一上来就去刷一个强竞争的产品领域,目前这个产品的老大不管是在产品、运营、价格还是服务上都比你强,就算让你刷上去,你也不可能维持住的。淘宝搜索,或许在短时间内可能因为作弊行为被改变,但是庞大的市场是诚实的、海量的消费者是诚实的,基于现在的淘宝搜索机器智能,用不了多久,作弊的商品很快就会“原形毕露”。那些所谓刷单成功的卖家,他们只给你看宝贝上升到顶端的曲线,再往后一拖,他们没给你看的话是更快下滑的曲线。所以,当我介入一个新的行业时,我做的第一件事情是“类目平铺”,把这个店铺能做的所有类目都罗列出来,然后找出每个子类目前三名的商品,标记好月销量。

      这一步的目的,其实是为了“躲避强敌”,就像打拳击赛一样,就算让你作弊,取得了和泰森打的资格,结果毫无悬念,也就不用将时间浪费在过程上了。作为一个新店,在起步阶段必须学会“欺软怕硬”,选一个自己能够打得过的,或者努力一下就有机会打赢的对手,然后在这个类目下选择单品方向,而这时候一旦冲到类目第一,就可能会有持续的价值回报。讲到这里,可能有部分掌柜会担心,“小而美”承载不了自己的梦想,很能做出大销售额。举例“香飘飘只做奶茶,加多宝只做凉茶,但是两个企业年销售额都是几十亿元。在我看来,很多淘宝店没做好的原因就是因为太贪心,什么都想做,反而什么都没做好。与其在某个大的市场里苦苦挣扎,还不如找个小的品类称王称霸。在选类目这里还有偏门,我们会特别关注全新的产品需求,比如现在的拼音同款一具,这样的产品在“擂台赛“前期连个对手都没有,更容易取胜。另外,我们一般会选择高增长的行业。比如很多明星拍电影都破记录,并不是因为电影更好看了,而是因为电影行业在调整增长,选择高增长行业就意味着接下来的运营顺水行舟。

        作为中小卖家,即使在一个子类目里也没有竞争优势,别怕,我们还有一个撒手锏,叫做“降维攻击“——降到有机会成为全国第一的那个维度里。在线下,如果你做不到全国第一,那么依赖地域性仍然可以生存,比如你可以做东北第一品牌。但是在线上,我们几乎看不到地域带来的防御性,所以只有全国第一的说法,如果做不到全国第一,那就降低维度,做单个品类或者人群的第一。举例说明,如果做不到沙发类目的第一名,那么可以继续细分人群,整理每周沙发类目用户搜索词,发现有客厅沙发、卧室沙发、阳台沙发、儿童沙发,甚至有家庭影院沙发的美甲店沙发等,继续往下降维度,如试试能不能做到美甲店沙发的全国第一。比如罗列白酒的市场人群,发现中年以上的男性人群里的对手,茅台和五粮液像“泰森”一样站在前面,打不过,所以江小白辟其锋芒,转向年轻人的白酒市场,接下来进行的一系列操作就顺水推舟了。

      在切分好人群之后,最忌讳的一件事情,就是你推出了一款多卖点的产品。在目前产品严重过剩的市场中,消费者需要的并不是全面的平庸的多功能产品,而是单个点做到极致的单功能产品。比如手机有很多功能,VIVO主打拍照这一个点,火了。比如开宝马、坐奔驰、怕上火喝王老吉、送礼送脑白金,消费者对于绝大多数品牌的认知,往往只有一个点。在ipad很火的时候,笔记本电脑公司做出了平板笔记本电脑二合一,打算多类人群都能抓到,1+1=2,但最后连1的市场都没有拿下来,原因是消费者拿起笔记本就想起办公,拿起平板电脑就是要娱乐,宁可买两个产品,也不要二合一。

        综上所述,我们说现在做淘宝单品,基本思路是“4个1原则”:1个单口,只满足1类人群需求,1个卖点做到极致,全网1亿元销售额。

        其实切分人群、找方向并不难,基本可以流程化操作,但是当你找到人群、卖点以后,怎么让消费者能认同这个卖点,就靠个人对产品的理解和悟性了。这时候我们可以尝试运用FABE法则,把卖点做得具备直观性和传播性。需要强调的是,所有的“榴梿定位”理论都是建立在数据化运营基础上的,通过数据让消费者和厂家直接用产品“互动”,而不是找几个人开会进行头脑风暴。所以数据的本质其实是让工厂和上亿的用户产生“快速互动”,这正是目前新商业的魅力所在。

产品开发的“开车理论”

        我很赞同一句话,就是做产品很难像发射火箭,在做之前每一步都策划好。在实战中我们也会经常发现,你觉得会做爆的产品,最后没做爆;而当时没在意的一个小产品,最后却做爆了。在谷歌文化里有句话:所有的计划都会导向失败。因为在实战过程中变数太多,事前不可能将所有因素都考虑进来,所以做产品的过程,更像是开车,在驾驶的过程中,不停地基于路况转动方向盘进行调整,最后准确地到达目的地。

        我们在完成“榴梿定位”后,找到了产品的开发方向。比如要做一款美甲店专用沙发或者儿童房沙发,在做之前,尽量不要预测爆款或者赌博式大量生产,而是以最低的成本,快速推出几个简陋的“内测款”测试市场反馈,然后根据数据的反馈进行“爆”、“旺”、“平”、“滞”的库存数据和老爆初期数据类似时,那就基本确认找准了一个爆款。

        经常有人问我:“为什么我去年卖得很好的爆款,今年推不爆了?答案是:正是因为你去年做爆了,带来了大量的跟随者,所以今年同款产品在市场上没有竞争优势,推不爆很正常。没有一个产品可以守住不让别人攻上来,最好的防守,一定是进攻。所以,当爆款一旦成型后,你马上就要基于这个爆款来研发升级版本,如果你不自己升级产品打败自己,那么最后的结果肯定是被对手的升级产品打败。这就是需要淘宝店要有一定的产品开发和调整能力,如果现在没有这种能力,怎么办?在2015年以前,我的店铺销售额一直突破不了每月200万元的瓶颈,归根结底,就是因为我们自己没有产品研发和生产能力。我们一直在讲“产品为王“,在那段时间,我深刻地体会到:任何的运营技巧都跨越不了产品优势带来的鸿沟。而现在,我的店铺进入了大类目前五名,因为我想开了,放弃了自己做产品,转而依赖自己的数据挖掘能力,和有产品能力的工厂合作。

      我预测,一年之后淘宝生态会开始进行新的演变,不再是不管是工厂还是运营者,都一股脑地去开店做品牌,而是慢慢完成进化里的“蜕化“。就好像上岸的鱼会蜕化掉自己不再需要的鱼鳍,以更好地适应环境。接下来,优秀的运营者和散落在市场里的好产品,会慢慢地再融合,各司其职,强强联合,只有这样才能在淘宝生态里”适者生存”。所以,现在和未来两年,我会花很多时间去全网寻找那些有能力做好产品,并且有兴趣做产品的团队,用我的营销技术来完成和其产品的共同进化。还有,在产品开发过程中,随着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当草根卖家发现虽然销售额不错,但是到手的现金有限时,必然性会开始关注仓储、财务和成本控制。

热爱产品的“佛系运营”

        “佛系运营”的核心是心态,一旦运营者能够说服自己的内心,不再为了“钱”来做运营,反而成功的概率会更大。比如Facebook的创始人、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他们享受的是自己做产品的乐趣,而不是为了赚钱,最后反而把产品做得很优秀,赚了很多钱。我们经常听到别人说,做运营要“换位思考”,要站在用户的角度来思考。但是换位思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比如几年前我们店铺准备转向女性手机壳销售,我和店长两个大老爷们选了很多女生款,但是销售一直没有起色,最后问身边的女性朋友意见,发现我们压根就不懂女人,以为只要选粉色壳子就够了。所以,真正适合店铺的运营者,不是要求他有多么强的“换位思考”能力,而是需要他本身就是产品的典型顾客。经常有老板抱怨说自己的运营人员不行,或者从别人那里高薪挖过来运营人员,最后发现在自己的公司不好用,究其原因,大概就是因为:他在逼着一条鱼,学爬树。

        在我看来,招聘运营人员最重要的点,就是人和店铺产品的基因要匹配。满足这一点之后,所谓的淘宝打 造爆款技术,在后期培养并不难。曾有个做大码女装的老板和我说,她们在招聘员工的时候有一个硬性规定:体重低于160斤的不要。听起来挺无厘头,但是大家想想,如果你的公司不管是设计师、客服人员还是美工都对顾客的“痛楚”感同身受,那么顾客在整个购物过程中的体验一定会无与伦比,接下来她们怎么可能舍得离开你。

        “佛系运营”首先要说服自己的内心,做运营不是为了卖东西,而是为了帮助客户解决问题。比如,当消费者通过搜索“伴娘服”进入你的店铺后,我认为她有两个需求,其中硬性需求是“小礼服”;软性需求是问“当伴娘,穿什么礼服比较得体?”所以这时候“佛系运营”人员会询问顾客,新娘当天穿什么婚纱、婚礼是什么风格等,给顾客最适合的搭配建议。再比如,当瑜伽的初学者来买瑜伽垫时,为了帮她解决问题,“佛系运营”人员发现一个瑜伽垫是解决不了所有问题的,还要用到瑜伽砖、瑜伽球,那么接下来店铺就会围绕顾客的需求形成一种生态,顾客说她想要一棵小草,我们就试着把店铺培养成一方沃土,让能满足顾客需求的花草树木在这里都能生长。

        作为一个淘宝运营“老手”,当我接手一个新的淘宝店铺时,如果让我抓取行业数据分析店铺,那么给我半天时间可能就足够了。但是,最耗费时间的是,往往我要作为产品小白从零开始钻研产品,先让自己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因为在营销过程中永远是内行“忽悠”外行。除此之外,作为产品运营者还需要和消费者建立“共同语言”,这样才能和顾客产生共鸣。如果做儿童玩具,我就必须花时间去看动画片,知道每个角色的故事;现在我做蜜蜡,我甚至还会去看《心经》和《佛经》,并且其中的经典语录来写文案。

        “佛系运营”人员除要忘记赚钱,专注于用户问题解决方案之外,还要有“不求做大,先做成‘有人排队的小餐馆’的心态。当店铺越小的时候,你越容易听到顾客的声音。我们会用一个店铺微信号,挨个儿把店铺累计购买次数或者购买金额前100的客户加微信好友,然后让运营人员把这些顾客变成好朋友,基于她们的需求来打磨产品。最后用乔布斯的话来总结:当一个公司的营销人打败产品人时,这个公司就会走下坡路;而当产品人打败营销人时,这个公司未来一定会走上坡路。

渠道运营的“赛马思维”

        当你把店铺已经做成‘有人排队的小餐馆’后,老顾客络绎不绝,就基本说明你已经通过了产品打磨关。虽然理论上说,这样的产品早晚会赢得市场,但是如果选对正确的渠道,有好的运营辅助,那么就会大大缩短从单品到品牌的时间。换句话说,好运营和差运营的区别,就是看找到好产品之后的销售增长速度。在运营产品增长过程中,第一步就是要找到适合产品的渠道,而不是盲目地随大洲。在选择店铺渠道之前,先要进行渠道销售额分析,看目前哪个渠道的销售额最高,然后按照渠道销售比例进行人力和精力的配置。对于回购率高的行业,就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老客户回购上,而对于回购率低的行业,就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搜索端和新客户上。比如珠宝行业的店铺,其主要销售额贡献都在淘宝直播,再比如女装行业,钻展是一个很有效的推广渠道,但是它对路由器产品就非常不合适。大家不用因为看到淘宝在主推内容营销、推微淘,就不假思索地做自己店铺的内容,我看过几百家店铺后台数据,微淘流量占比没有超过0.1%的,所以你花时间做这个很可能是无用功。

      在运营每个渠道的时候,都要先想明白每个渠道流量入口的人群行为,复盘用户在这个渠道浏览与购物的行为和心理,然后再考虑这个渠道是否适合自己的产品、要不要做,如果适合了怎么去做更高效。在获取淘宝渠道流量时,有一个核心的思维:“数据本身没有价值,数据的价值都建立在对比的基础上“。比如某个宝贝的转化率是7%,你以此来判断能不能拿到搜索流量,几乎没有任何意义。首先,这个转化率本身是几个流量渠道的平均值,如果要看搜索,需要只看搜索渠道流量的转化率;就算你看到的是搜索渠道流量的转化率,那么搜索在计算权重的时候,计算的也并不是宝贝整体转化率,而是每个词的转化率,也没什么价值,原因是只要对手在这个词上的转化率比你的高,你的这个数据就不好。在推动一个好产品成为爆款的过程中,很像是“赛马”,能否跑得过别人。这里有三个核心点:起步速度、加速度和持久力。

      当同时起跑时,拼的是谁起步比较快,这里的“起步”对应于淘宝运营就是解决初始销量的能力;如果对手先起步,你想要后来者居上,就要拼“加速度”。假如你的展现量不如对手,你想要拿到更多的流量,就需要比对手有更高的展现点击率,而这个点击率就是你能否追上对手的“加速度”。最后一个是“持久力”,往往大部分类目的竞争都不是短跑,而是长跑,如何你的产品好、体验好,能够不断地带来好评或者回购,那么你的持续性就会比对手好。

      在打造爆款的过程中,需要强调两点。1、搜索的权重并不在整个宝贝上,而是在标题中的每个词上。所以在推动宝贝成为爆款的中,要先从做一个词的排名开始,提高这个词的点击率和单词销量。2、在淘宝流量红利期,流量为王,随着流量增长越来越慢,卖家在流量获取上最重要的思考是精准。

团队成长的“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理论,其实反驳的是“一万小时定律”,后者说,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刻意练习”举的反例是,出租车司机开了一辈子出租车,也没成为塞车手,原因是出租车司机不会记录每次跑这段路的时间,也没有跑得比上次更快点的欲望,所以就很难提高;而塞车手每次跑圈,都想办法再提高1秒,并且有教练不断地指正错误,所以才能成为“专家”。同样的道理,如果团队成员每天都在重复昨天的事情,也不思考怎么比昨天效率更高点,那么他就是一个淘宝店的“出租车司机”。日本一直在提倡“匠人精神”,我虽然不反对,但是觉得匠人精神的适用范围大多是重复性的机械劳动,而不是脑力劳动,脑力工作者更需要的还是通过“正反馈”来不断地进行“刻意练习”,完成自我成长。

        在淘宝运营过程中,我们会运用刻意练习的反馈闭环:猜想——执行——验证。如果验证错误,再重新猜想——执行——验证。需要注意的是,在应用刻意练习法则时,一定要先帮团队成员找到正确的“正反馈”方向。假设店铺的视觉主图是否OK,决定权在老板手上或者取决于运营者的个人意见,那么美工的“刻意练习”的方向就是讨好老板,适应老板的审美要求,如果老板的审美没问题,那可能问题还不大;万一老板是个“土包子”,那么接下来店铺运营就失去了提高搜索流量的“加速度”,很难做好。所以,我们首先要帮团队成员找到正确的“正反馈”方向,并且在这一点上设置绩效考核。比如美工的“正反馈”方向是让主图的点击率更高,接下来他就要先猜想,到底什么样的主图点击率可能高,然后执行自己的想法,最后通过数据来做对照测试,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如果正确,那么以后就往这个方向思考;如果不正确,再重新猜想——执行——验证,直到提高了点击率为止。

        基于以上理论,如果让美工长期从点击率的角度进行刻意练习,那么原来的倔强的艺术型美工,就会慢慢地变成数据型的实战美工。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想帮助其他岗位员工成长,那么只需要做两件事情。1、先找到每个岗位正确的“正反馈”方向。2、基于这个方向设计绩效考核方案。这样团队成员就会在完成自己的绩效指标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实现了自我成长。我建议电商团队的架构构建学习阿里巴巴、腾讯、小米模式——大公司下的小产品团队模式。更适合淘宝店团队的,应该是一个产品线由一个小组负责,不设置直通车专员,而是由小组完成该产品的所有运营细节。

        比如标题、详情页、基础销量、直通车、评价都由一个小组负责,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仅可以降低沟通成本,提高成功率,而且可以帮助这个小组完成正确的“正反馈”。原因是:如果一个员工只负责一项工作,那么就算某个产品被推成了爆款,他也不会有太大的成就感;但是如果他参与了产品打爆的全过程,一旦成功成就感就会“爆棚”,而且因为在打造爆款的过程中全程参与,他也可以很好地基于结果,对其中的每个操作点进行复盘,完成“刻意练习”。

        在团队管理中有两个比较重要的点,一是团队成员的自我成长,我们说可以通过“刻意练习”自我迭代;二是要提高“人效”,就是让每个人的效率都最大化。很多传统企业为了做电商,一上来主先把岗位都布全,其实完全没必要,刚开始有一个美工、有一个运营人员就足够了,人少反而效率很高。在团队成员越来越多的后期,为了避免执行力下降,大家可以尝试在每次会议后或者日常工作中做一个“项销表”来推进,把每件事由谁来做、在什么时间完成、由谁来监督做成流程规范,以此来提高团队效率。

销量爆炸的“荷叶原理”

        “荷叶原理”的概念是,假设一片荷叶通过复制,覆盖满整个池塘的时间是28天,那么请问:荷叶覆盖半个池塘的时间要用多久?答案是27天。原因是:荷叶是“得利增长”的,1片复制一次变成2片,但是到40片之后,复制一次就变成了80片。我们在朋友圈里经常会看到“荷叶原理”,比如有一个好玩的段子,开始只有一个人发到朋友圈,但是经过几次传播之后,一夜之间几乎全国的人都能看到。试想:如果你的产品起了一个好记的名字,并且想出了一个特别巧妙的卖点,经过复利式传播,瞬间被全国的人知道,你的销量想不爆炸都难。这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未来,我们身边应有已经成功的案例,如江小白、即将疯狂的抖音同款宝贝。

        通过“荷叶原理”打造爆款,我觉得面向商户的产品会比面向个人的产品更容易做,原因是:商户的人群更集中,信息传播更快。我有一个同学是做新娘头饰的,我说这个行业不太好,回购率太低了。但这个同学说回购率很高。我当时很意外,后来她告诉我,购买新娘头饰的大部分顾客是商户,比如影楼和给新娘化妆的公司等,所以回购率很高。假设有一天你的某款头饰被10个影楼使用,并且出现在她们的样照中,那么接下来就很容易被其他影楼看到,可能也会去采购,一旦有50个影楼使用了,这款头饰就会像“荷叶繁殖”一样,瞬间火遍全国影楼。

        至此,关于淘宝运营的成功密码就读完了。在这一讲中,我们提到了很多运营理念:榴梿定位、开车理论、降维攻击、4个1法则、FABE法则、佛系运营、点线面布局、刻意练习、正反馈、赛马思维、荷叶效应、复利增长等,好好运用,定会受益无穷。

你可能感兴趣的:(淘宝运营成功密码——《电商军规81讲》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