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从莫奈早期的、不那么“印象派”的画开始看起,才能更好地理解他的创新从何而来。
莫奈在勒阿弗尔
莫奈出生于1840年,比德拉克罗瓦小42岁,比马奈小8岁。莫奈生在巴黎,五岁的时候全家搬到了法国北部港口城市勒阿弗尔,在那儿他父亲开了个小店。
勒阿弗尔是个小城,莫奈15岁就成了这个城市的名人,因为他画的人物漫画实在是太像了,大家一眼就能认出他画的是谁。他把作品挂在一个画框店的橱窗里招揽生意,每幅索价20法郎,生意很好。
莫奈就把钱寄给姑姑让她攒着,打算长大了用这钱去巴黎学画画。
为啥让姑姑攒着,不让他爹妈攒着呢?因为他姑姑嫁了个有钱人,不会坑他。这钱要是交给爹妈,家里要添个新窗帘了,周末要吃个红烧肉了,不就没了嘛!
因为卖漫画,莫奈就结识了画框店的老板布丹。布丹人脉广,和库尔贝、米勒和波德莱尔都认识,马奈的师傅库退尔也是他的顾客。
除了卖画框,布丹本人也是个风景画家,画海景画得挺好。对于小城少年莫奈来说,布丹是个了解外面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布丹总是带莫奈出去写生,并要求他“画出眼睛即时看见的东西”。这对莫奈今后的创作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布丹
特鲁维尔的帆船 Sailboats at Trouvilles
1884
因为要画出眼睛即时所见的东西,这就需要极端强调速度。他姑姑写信给莫奈的父母说:
克劳德的速写总是粗略完成,这倒没什么,但是当他继续把这幅速写完成为一幅画的时候,就变成了惊人的乱涂乱抹。他在这种东西面前沾沾自喜,还找到了向他祝贺的一群蠢货。
不用说,这群蠢货就是布丹和布丹的朋友。
格莱尔的画室
姑姑的信引起了莫奈父母深深的忧虑。为了能让他摆脱身边的“蠢货”,不得不同意他去巴黎学画。
1862年,22岁的莫奈来到巴黎,进入格莱尔的画室。
格莱尔是个瑞士人,年轻时为了学画吃过很多苦,1843年以一幅《傍晚:消逝的幻觉》获得沙龙大奖,算是混出来了。混出来之后,他对年轻人特别好。他的每个学生每月只收10法郎,拿这个钱雇模特付房租,自己是不赚钱的。
格莱尔 Charles Glaeyre
傍晚:消逝的幻觉 Lost illusions
1865-1867
从格莱尔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是个中规中矩的学院派。
这么着,莫奈漫画式准确把握人物的特征,竟然成了缺点。格莱尔总是抱怨莫奈的素描,说:
你把人物画得太像啦!他是个矮胖的人,你就把他画得矮胖;他的脚很大,你也画得一模一样。年轻人,我要你记住,当你画一个人的时候,你心里要想着古希腊古罗马。研究模特的特点是对的,但是它提供不出任何好处。你要知道,风格高于一切!
格莱尔的这番话,就很典型地反映了当时学院派的教学。一切都是程式化,一切都是严格固定的套路。德拉克罗瓦就嘲笑说:“我们的教授们教绘画就像教几何。”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特别枯燥,而且特别压抑年轻学生们的创造性。马奈也抱怨过,说每次去画室学画,都像是走进坟墓。
可想而知,格莱尔的这一套,让莫奈特别难以接受。布丹对他的教导是:
当场直接画下的任何东西,有一种你在画室里找不到的力量和生动,要顽强地保留最初印象,它是个好东西。
不过格莱尔并不反对学生外出写生。正好从1864年开始,格莱尔眼睛出了问题,视力急剧下降,学生们其实就放羊了。莫奈就鼓动同学雷诺阿、巴齐依和西斯莱去枫丹白露森林里去写生。
这四个人,后来就成了印象派的骨干。可惜的是,巴齐依在普法战争中战死,西斯莱也在印象派大获成功的前昔死于喉癌。
走向印象派
莫奈他们四个人,去写生的时候住在枫丹白露森林边的一个叫舍依的小村子,离巴比松不远。他们因而结识了巴比松画派的柯罗、狄亚兹,还有前面讲过的米勒。巴比松画派对这四个年轻人产生了相当的影响。
柯罗
风暴天 Stormy Weather
1870
但是对莫奈影响最大的巴比松画家,却是当时已经离开巴比松的画家杜比尼。
杜比尼是个粗犷派,也就是说,他喜欢像伦勃朗一样的厚涂,喜欢在画面上留下鲜明的笔触,而不是像柯罗那样有意把笔触掩藏起来。
杜比尼
春天的景色 Spring
1862
巴比松画家们和学院派一样,都是在户外只是写生,然后回到室内完成作品。而莫奈他们四个年轻人特别宝贵的是,他们坚持住了在户外完成作品的初衷。这对于日后形成印象派的风格和创作理念,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我们看莫奈的早期作品,这种朦朦胧胧的效果,极力模仿柯罗的痕迹也还是很明显。
这并不奇怪。当时,柯罗是法国最成功的风景画画家,而且自从1863年允许3/4的评委由沙龙历届得奖画家投票选举产生之后,柯罗立即就当选为评委。
莫奈对柯罗的模仿,有急于获得沙龙承认的成份。毕竟,画漫画攒的钱已经花完了,而父母又不肯资助他继续学画。而且,他也有女朋友了——卡美伊,他的模特儿。吃饭,总是第一位的。
卡美伊似乎给莫奈带来了好运,他的两幅海景画入选了1865年的沙龙,并且得到了极高的赞誉。
《美术评论》杂志是这样写的:
莫奈先生的《塞纳河口》突然使我们停了下来,而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它,从此我们一定会对这位诚恳的海景画家以后的作品感到兴趣。
对于第一次参加沙龙的年轻画家来说,这样的评价可以说是喜从天降。
莫奈
塞纳河口 Mouth of the Seine at Honfleur
1865
第二年,莫奈又有两幅作品入选,包括这幅著名的《绿衣女子》,模特就是卡美伊。莫奈行情一路看涨。1866年,他卖画收入达到12000法郎,是普通公务员年收入的八倍。
但是卡美伊太年轻了,完全不懂怎么持家理财,而且还怀孕了。很快莫奈就负债累累,日子过得是屁滚尿流。
莫奈
绿衣女子 The Woman in the Green Dress
1866
莫奈的朋友里,只有巴齐依家有钱。为了帮助莫奈,巴齐依以2500法郎的高价买下莫奈的这幅《花园里的女人》,而且是以每个月给50法郎分期付款的方式,以免莫奈两口子一下子又把钱造光了。这幅画是莫奈早期很重要的作品,值得好好说说。
莫奈
花园里的女人 Women in the Garden
1866
这幅画尺寸很大,达到205cm x 260cm。但即使是这么大,莫奈也坚持在户外完成。因为画实在是太大了,所以莫奈不得不在花园里挖一条沟,画上面的时候就把画架降到沟里去。
在他画这幅大画的时候,库尔贝跑来看了好几次,给了莫奈很多建议。但有趣的是,正是在这幅大画的创作过程中,莫奈反而走得离库尔贝越来越远了。
原因很可能是,库尔贝正是在这个时候低了头,按照学院派的路子画些裸女和风景之类,这让曾经受过他影响的年轻画家们产生了逆反心理。所以,你库尔贝强调“阔大原则”,我莫奈偏要用细碎的小笔触,来表现光的颤动。
另外,莫奈坚持只在每天差不多的时间画画。这样,从天空到树叶,再到卡美伊阳光下的裙子和阳伞下的脸庞,都处于统一的光线之下。
莫奈与库尔贝最大的不同还在于,库尔贝和学院派一样,都是用深色打底,而莫奈在这幅画中却选用白色打底。这样一来,整个作品的亮度就提起来了。
好,总结一下。我们用了整整一讲的篇幅来介绍莫奈在进入印象派阶段之前的创作,是要说明,如果没有布丹,没有巴比松画派的杜比尼,甚至没有库尔贝这些人对莫奈的影响,就不会有印象派绘画的产生。
颠覆性的变革总是有一些偶然的因素,但是只要我们仔细梳理就不难发现,草蛇灰线,在前人的工作中早已有所埋伏。
到这儿,印象派的一些基本要素已经初见端倪。而印象派标志性画法的成熟,还需要一件意外的事件来加速,就是普法战争。
战争打响后,莫奈和毕沙罗跑到英国避难,在一系列事件的催化之下,成熟的印象派才真正问世。下一讲,我们就来介绍进入印象派时期的莫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