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资治通鉴》读书体会-卷第二-周纪二-显王-3

01

读史使人明智,我们继续分享《资治通鉴》,显王在位的这几十年,发生了很多值得记录的历史事件。所以,在这段历史故事分享过程中,我们的速度是无法提上去的。

文章的开头我说了一句话,叫做“读史使人明智”,这里的明当明白讲,关于这个智,我特别想好好说一下,智应该当情商讲吧,最近总是有人和我探讨情商的问题,经过我的开发,读历史够多的人,情商都不会低。例如,今天的历史故事,就能给我们在情商课上,好好的上一堂。

02

公元前341年,魏国不顾他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悍然入侵韩国。魏国的综合战力是很强的,战国初期,魏国产出大量的人才,有战将,有谋士,不过由于当领导的一代不如一代,大多数有才能的人,都选择“西入秦”。

话题撤回来,此时的魏国也是相当强大的国家。军队的素质过硬,魏韩两军一交锋,战局成一边倒态势,把韩国揍得不清。韩国眼瞅着不行了,赶紧拍使者去齐国求救,希望搬兵助韩。

齐威王就和一帮大臣商量,开会的议题只有一个:怎么救。发兵援助韩国抵抗魏军入侵是肯定的了,但是问题是,火候。咱们中国人特别看重火候,正确的事情在不正确的时间做,好事情也变成了坏事情。做事情的时候,真的需要好好想一想。

给齐威王做丞相的是邹忌,大家对邹忌是相当了解的,中学的时候学过一篇非常有名的文章——《邹忌讽齐王纳谏》,让我一度对邹忌本人报以崇高的敬仰。

邹忌说,我们不要谈论早救还是晚救的事情,我们干脆不要救。

大将田忌不同意,如果我们不救,韩国必然亡国,韩国也会随之并入魏国的版图,那个时候,对我们齐国就更危险了。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护好韩国这个盟友国,将韩国作为我们和魏国的战略缓冲带。所以说,我们赶紧发兵救援吧。

孙膑想了想站了起来,现在韩魏两军士气正盛,还没有分出个所以然来,我们如果现在去救援,就是替韩国挡枪子,当炮灰。不仅这样,我们还要听命于韩国。魏国国力强盛,有灭国的野心,到时候韩国肯定节节败退,再三恳求我国发兵。等到那个时候,我们既能免除给韩国当炮灰,还能让韩国感激我们的大恩大德,那个时候可谓是名利双收。齐王拍板同意。最后的结果也证明孙膑的正确性。

我们的老师和家长教会我们助人为乐,可是没有教会我们在什么时候施以援助之手。这里面真的有大大的学问。遇到有人求于己的时候,能帮就帮,不过一定要分清楚情况。有的人是的确有困难,迫不得已而求助,那么一定得帮。有的人就是缺少挡箭牌或者炮灰,是求你帮忙当先锋卒,当炮灰。要做一件事情,那么就要花一样的力气,达到最好的效果。决定做不做,需要智慧,决定什么时候做,更需要智慧。

早早伸出援助之手帮忙固然好,可是这样只会让你的辛劳变得廉价,变得不值钱。人们记住的永远是“雪中送炭”,永远也不会是“锦上添花”。

03

下面要讲述的是本文的重点内容,希望小伙伴们可以得到启迪。

大将田忌治军有方,熟知兵法,胜仗很多,军功至伟。但是,被齐国宰相邹忌嫉恨。使了一个计策,命人拿十两黄金求卜于市。对占卜的人说,我是田忌的门人,我家主子三战三捷,现在适不适合取代齐王自立。占卜完了,立马把占卜的卦师抓住,诬陷田忌。田忌自知无法自清,最终败走,逃奔楚国。

在读到这段历史的时候,我可谓是一头冷汗。想想自己的曾经是多么的幼稚。

我们来分析一下,田忌从各个方面来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有他在齐国,从宏观上来说,是有利于齐国的,是有利于团队的发展的。邹忌作为一代名相,这个道理肯定是知道的。

咱们老祖宗有一句话说得好,叫做“宰相肚子里能撑船”,就是说,有能力当一个国家宰相的人,胸怀大度是基本素质。邹忌能被称为名相,那么他的肚量可想而知了。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大度,智慧的宰相,也还是会有嫉妒之心的,在自己的利益与集体的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还是会不由自主的以维护自己的利益为先。这才是社会,这才真实。因为这就是人类天生的劣根性。

田忌得罪了邹忌,八成是自持军功大,不把邹忌放在眼里。现在想一想,当一个人能力够大的时候,更要在这时候保持谦虚谨慎之态度。三国时魏国文学家李康的《运命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越是有能力,越要保持谦虚的态度,这样才能让那些不如自己的人舒服一些,少给自己添一些麻烦。邹忌是一个有名的宰相,当发现有人在某方面超过他的时候,他也是会产生嫉妒,加以陷害的,更不要提我们周围的这些个凡夫俗子了,他们肯定比邹忌更狠,更加容易产生嫉妒心。我们的才能不及田忌的万分之一,我们周围的人的贤达不及邹忌的万分之一,而我们有时候却想耍点嘚瑟,稍微想一想,就知道死得有多惨了。要想活的有滋有味,首先就是要低下头颅,保持谦逊之态度。

回想一下,我能活到现在,多亏了和谐社会啊!!!

04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吧,各位朋友如果有什么好的建议,欢迎留言,我爱你们。

你们每个人都是最棒的,都值得我发自内心的尊重。

——言信果

你可能感兴趣的:(007-《资治通鉴》读书体会-卷第二-周纪二-显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