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顺着这种天然的倾向——向下体验,向上认知,去生活,自然而然就会划过一条完美的人生抛物线——少年意气风发,青年四处碰壁,中年危机重重,老年无人问津。
草原上的雄狮,是封地称王,后宫三千,还是四处流浪,狮落平阳被犬欺,比拼的是天赋,还有一些运气。拥有强大的基因,并且碰到草原雨水丰沛的好年景成长起来,就能称霸草原。天赋运气,没有一个是自身能够决定的,动物顺应自然,遵从本性,所以从出生开始,命运早以注定。动物的道就是顺之道,顺之道就是顺应天生的倾向性。
如果一个人没天赋没背景也没有好到爆棚的运气,是不是就甘于顺势躺平呢?如果不甘咸鱼,那该怎么办?可以试一试逆之道,打破认知和体验的枷锁,找到自己的破局点。
人类天生就有一种倾向性,在我们没有使用逆之道之前,我们一直是按照这种倾向性思考和行动。这种倾向性就是:向下体验,向上认知。
向下体验就是局限在我们有限的生活场景和僵化的思维情感的体验。这种体验会反过来禁锢我们的思维,局限我们的眼光,削弱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向上认知就是我们天然的有一种倾向,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具体的事情抽象化,为了让我们的头脑偷个懒,我们通过这种向上认知的方式,让自己活在一个简单的、抽象的、可控的、自洽的世界里。这个世界离真实世界很远。
我们顺着这种天然的倾向——向下体验,向上认知,去生活,自然而然就会划过一条完美的人生抛物线——少年意气风发,青年四处碰壁,中年危机重重,老年无人问津。
既然顺之道不行,我们试试逆之道——向上体验,向下认知。
向上体验
向上体验就是打破自己的经验局限,生活场景局限,进入超越你的人的经验中,用他们的眼光来看待你的生活场景和遇到的问题,感受他们的感受,以获得新的人生体验。
《象与骑象人》这本书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真正决定我们行为和选择的,不是我们的理智,而是我们的感性大象,大象笨重且固执,我们很难依靠“讲理”说服它,当我们有了新的体验,就可以和大象沟通,情感大象在新体验中学习,会变得更加灵活。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看了很多书,听了很多课,却发现自己依然没有什么改变,这应该是大多数人的共同体验。我刚开始学习心理学的时候,接触到很多新名词,比如:潜意识、原型、投射、移情、情结等等,这些概念都是高度抽象化的,即使课程里很详细的解释了这些概念,在专门学习之后我依然一知半解,更别谈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了。
知识和概念都是形而上的,是具体经验的抽象总结。我们平常学习知识,有一个主动的记忆和理解过程,但这个过程只发生在认知层面,没有发生在体验、情感、身体层面,是平面的、表层的知识。向上体验就是把知识还原到具体的场景,并且让身心情感层面和知识本身共鸣,这就是知识内化的过程。
例如荣格提出了“原型”这一概念,并这样解释:原型是一种反应倾向,具有形式意味,原型是集体无意识的内容。看后我一脸懵逼,即使倒背如流我也不会用啊,即使后来理解了原型的含义,也无法使用这个概念。原因是知识只在头脑层面发生,没有发生情感、身体层面的共鸣,也就是只有向上的认知,没有向上的体验。
为了理解原型这一概念,我又重新去翻看了一下《西游记》的内容。西游记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孙悟空这个角色,为了体验这一原型,我把自己想象成孙悟空。当我看到花果山的猴子受欺负时,我为自己弱小而不能保护同类,感到痛苦和愤怒,我要保护我的同胞,不让他们受欺负,如是我不畏艰险,远渡重洋,拜师三星洞菩提老祖,习得通天大法。我大闹天宫,只是不喜欢别人把我当妖怪看的异样眼神,我想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唐僧太弱小了,却执着要去西天取经,普度众生,其实我对救众生没兴趣,谁对我好,我就对谁好。只因为我叫他一声师父,他叫我一声徒弟,还有八戒和沙僧的一声声师兄,所以不管艰难险阻,我要保护他们去往西天,取得真经。我就是这样一个妖,虽然外表狂傲不羁,实则重信守诺,内心敏感多情。孙悟空就是一个原型,拥有这样原型的人,免不了跟孙悟空做出类似的人生抉择,这是刻在骨子里的东西。
当我在感性上体验到了原型,我就真正原型,理解了名为命运的东西。对知识、概念、理论的情感体验就是向上的体验,是需要主动去作为的事情。
我们平时想问题,做决策都是以自己的经验常识为基础,这些经验常识中包含的都是自己对生活的体验,有很大的局限性。这个时候向上体验,就是跳出自己的经验局限性,用比你厉害人的眼光去看待你所遇到的问题,同时模拟对方在你遇到问题的情境中,他可能的感受。有人说:我怎么可能知道别人怎么想?实际上,人类的大脑中有一类神经细胞叫镜像神经元,依靠镜像神经元,我们可以模拟他人的想法,感受他人的感受。
当你犹豫是不是要辞职的时候,你可以模拟一个你了解的并且很牛的人,他在你的境况下,会如何的分析问题?会做怎样的选择?会有什么样的感受?跳出你的经验框框,你会发现自己的思维原来一直在一个角落里绕圈圈。
这种用新体验新角度,带来新认知的方法也是向上体验。强调一下,这种体验一定是向上的,向上代表一种更宽广的视角。
向下认知
向下认知代表的是一种追求细节的认知,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天然的是抽象的、模糊的、静态的。然而,真实的世界是具体的、复杂的、动态的。这种天然的认知倾向,让我们的思维远离真实世界,变得呆板、僵化而且不切实际。向下认知能够让我们了解真实的世界,让我们的思维变得更加灵活,更加适应复杂的现实世界。
我们都知道,在中国,越往南走气候越热。我一直认为广东的夏天比湖北热,去广东之前我很犹豫,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适应广东炎热的气候,我到广东之后真实的感受是,没那么热爱,甚至广东的夏天还要凉快一点,因为雨水多,一天下好几次雨,一下雨就凉爽起来。这就是概念化的世界,和真实世界的区别。刻意的向下认知,就是认知真实,用细节丰富我们抽象的大脑,去掉对世界的刻板印象,让我们更灵活的看待这个世界。
我们眼中的世界就是冰山露出海面的部分,真实的世界就是藏在水下的庞大的冰山本体。当我们向下看细节的时候就是凝望真实的深渊,它庞大复杂,深不见底,我们应该收起小觑之心,把双脚更加牢固的踩在大地上。
向下体验,向上认知是顺;向上体验,向下认知是逆。我们拥有真实人性的一切缺点,因此,我们只能逆流而上,才能看到这一切的缺点,并且完善他们。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