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人往往喜欢以自身的阅历来固化对他人的看法,把过往遇到的人聚类出若干标签,再对新人选取几个自认为匹配的标签贴上去。此后这个标签便一直跟随他,很难再撕下。此标签若积极对人有些帮助,如若是消极的标签,那对人之害,难以言表。

        记得年纪尚小时,带几个比我小上六岁的孩童,闲着无事便角色扮演,我做起老师。我给他们“讲课”完毕,便布置“作业”,分发下去。待收上来时,我便对各个“作业”进行“批改”。当时我为了突出“学生”成绩之层级分布,便想着定要给某位“学生”打上一个“不及格”。看着作业思来想去,我便颇“无私”地给我自己的堂弟打上了这个“不及格”。

        这么多年,倒也没想到这有什么,或许真的没什么。直至自身或多或少地感觉到别人给自己打标签,才慢慢想起此事。这位堂弟成绩一贯不怎么好,也不知我曾经的一个无心之举有没有影响到他。

        上面的只是幼年的无心之举,而现在大抵此事是一个人交际的必取之法。

        一个人是比较复杂的,当对他归类贴标签后,便简化了一些对此人的工作。而做这种事情,基本上很少有人是抱着日后刮目的期盼去想,都是贴完标签之后,作把人看穿状,作长者状,作“西方哪个国家我没去过”状。

        把人如此定性是件很流氓的事,充斥着傲慢与偏见。

        被贴标签的人,日后需要奋力去做些事打脸啪啪响才有可能撕下标签。当然更多的是,后面机会和历史的进程都不垂青自己,个人的努力再多都收效甚微,就此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了,进而也成就了贴标签的人的“识人之明”,“我早说过他不行的”。

        当时间一长,环境一变,自己就会越来越认可这个标签,甚至还会自己给自己打标签。这种情况往往不自知,而且还会找各种客观条件来佐证合理性。这种情况,有更好听的名字叫舒适区。

        尸位素餐者,由此而始。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你可能感兴趣的:(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