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120-对大人物的尊敬和过度谦卑

今天继续在学习的空档看书,今天看的蔡康永,看了两节,尤其第二节促动了我,与我最近的反思想接近,又提高了我的想法深度。

1.需要“听到结论才搞懂”的人其实不少,倒不是说听不明白的人很多,而是生活节奏忙碌,大家却一心多用,你说明一件事情的过程就算说明得很详尽,但别人可能心不在焉,也可能拐弯找茬而得出了和你截然不同的结论,所以既然已经开始说明一件事,为了保证大家在同一轨道上,最好是在开始说明之前,就先简单表明自己的立场,然后说明,最后下个结论,确保对方听懂我方意见。——> 说明立场时,有个方向明确的标题,结尾之时,再明确地做结论,确保对方理解我们。

2.大人物和我们一样,大家都是人。会表现的像个过度谦卑、谦卑到没了自我的小粉丝呢?

这两句话尤其触动了我,因为我在与读书会查老师的相处过程中,就是从这样的过程走过来的,开始时觉得他高高在上,学富五车,身份学识都令人景仰钦佩,怀着崇拜之心,说话时把自己降得很低很虔诚,像一个小学生一样,然后不断的自谦,甚至贬低自我,到最近慢慢的发现他也是有情绪的,可能他在家庭里面也是有脾气的,面对孩子老婆可能也有矛盾也有教育沟通的困扰,也有不耐烦起情绪的一面。当然这都是正常的,可是因为我之前在心里面太神话了他,不知道他还有这样的一面,当我发觉他也有这样的一面之后,似乎开始觉得,他其实和我们一样,大家都是人,都有烦心事,都有苦恼,用老师的话说“生活不就是那么回事吗”,是啊,那人不也就是那么回事吗,都有不如意。

当我有了都是平常人这样的了解之后,我开始渐渐能够心态平和的来面对老师了,说话可以比以前平等了很多,而读书会我来与不来,更多的不是为了他会怎么想,而是看我自己要不要来,更多的听从自己的内心,而不是服从权威。

想想这段,在心里把老师拉下神探的过程,其实也是我对人的认识更加多面,更加成熟的过程,不再是只看见什么就是什么,而是知道人是立体的,多面的,多元的,可变的。用发展的眼光,多维的眼光,成长型的思维,去看待人,事,真的太有必要了,这是思想成熟的过程!

今天很好,又有收获,给自己点个赞!坚持看书,很美!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day120-对大人物的尊敬和过度谦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