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北方冬天来的额外的早,10月长假刚过,一场北风便宣告了入冬,与此同时,在共享单车的世界,冬天来临的还要更早,6月份悟空单车的倒闭似乎打开了潘多拉魔盒,那些市场份额不足、融资不利却苦苦支撑的单车企业已经耗尽了最后一丝精力,而后的日子中,不同颜色的单车纷纷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中,进入10月,市场份额曾经占到第三名的小蓝单车也宣告破产,单车领域,只留下OFO和摩拜两家,而在第二梯队接连缴械的情况下,两强合并的声音再起,就如同当年的滴滴和快的一样,历史似乎再次重演,看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共享领域真的不允许两强并立吗?
群雄逐鹿共享经济,大浪淘沙胜者为王
共享经济是近4年来非常火爆的名词,所谓的共享,就是将某些大众需要的物品拿出来进行共享,然后通过人次的累加来降低单次的费用,而通过堆积大基数的用户来占领市场,从而达到最终的盈利。
共享出行方面大众需要最频繁的就是汽车和自行车了,汽车可以解决中远途出行问题,而自行车可以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出行,相对来说,自行车的使用人群基数更多,而且单车成本低,对于自行车大国来说,技术方面也是没有任何问题,所以相较于2012-2015年的共享汽车大战,这次共享单车的入场企业更多,甚至有人调侃,后入场的单车只能刷出彩虹色了。
共享单车大战相比较共享汽车打的更加惨烈,但是最终结束的时间却比共享汽车更早了一些,毕竟在这个依靠大基数投入的领域,大浪淘沙,弱者很快就会被判出局,当第一个出局的出现后,那些紧绷着的单车企业就会接二连三的泄气,就如同三国,讨伐董卓时还有十八路英雄,到了后期,只剩下曹操刘备孙权三家而已。
砸钱确立龙头地位,没有兼并,只有灭亡
百团大战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划分等级,第二部分就是最终火并。
2015.1-2016.6是百团大战的第一部分,这一部分依靠融资获取资金,这段时间OFO获得滴滴的支持,摩拜获得腾讯的支持,两家的融资金额均超过17亿美元,而小蓝单车在2017年1月份获得4亿美元的A轮融资,勉强凑入三英行列,而其他的企业一律自甘堕落,或混迹于二线城市,或放弃治疗;
2016.6-至今是百团大战的第二部分,这个战争还要继续下去,在开战初期,就开始了末端淘汰,最为弱小的悟空单车最先出局,然后3V、町町紧随其后,截止到10月份,第二集团除了哈罗单车外,其他的不是出局,就是勉强维持。而进入11月,在摩拜单车、OFO持续烧钱跑马圈地的逼迫下,B轮融资失败的小蓝单车也宣告出局,终于,经过小组赛的竞逐,这场战争进入了最后的决战。
OFO和摩拜单车能走到最后绝对不是偶然,而是烧钱出来的结果,百团大战的结果最终证明,没有钱真的玩不转共享经济。
2017年摩拜和ofo的融资额已经超过17亿美元,最新一轮融资额分别达到了6亿美元和7亿美元,ofo最新一轮融资由阿里巴巴等领投,摩拜最新一轮融资则由腾讯领投,因此最新一轮融资背后的投资方也被认为是“阿里系”和“腾讯系”的竞争。ofo联合创始人杨品杰9月底还对路透社表示,公司正在进行新一轮融资,将筹集超10亿美元资金。
百团大战的战况是惨烈的,在这场靠资金碾压的战争中,不存在任何以弱胜强的可能,面对首先入场背靠大树的OFO和摩拜单车,其他单车天时地利人和均不具备,入场之后面对的只有绝对实力的碾压,而且除了小蓝、酷骑稍微壮大之外,其他的单车竟然连辉煌都谈不上,出生即死亡,就算是依靠单车质量夺得一席之地的小蓝,在双雄面前也只是个小孩子。
2017年6月,在月活跃用户量(MAU)上,ofo小黄车、摩拜分别达到1758万、1582万,二者体量均远远超过第3-10名共享单车APP之总和。
这场战斗的惨烈也在于所有的企业出局都是立即死亡,OFO和摩拜单车没有对任何单车企业发起过合并,也就是说,所有的人都在亏钱,只不过是亏多亏少的问题。
小单车大成本,双雄如果死磕只能两败俱伤
共享经济的大战这不是第一场,也不是最后一场,但是这绝对是最激烈的一场,2012年,共享经济第一战在共享汽车领域打响,一切的套路都是一样,背靠大树的滴滴和快的大量烧钱,利用补贴赢得司机和乘客双向认可,仅仅在2014年,两家企业就烧掉了24亿元人民币,然后在2015年2月14日,最后剩下的滴滴和快的宣布合并,结束了这场烧钱大战。仅仅过去两年,历史又开始重演,而这次的烧钱速度更加惨烈。
2017年,ofo计划向市场中投放单车2000万辆,摩拜也计划投放1000万辆,如果以单车1000元成本计算,仅仅2017年,两家企业单单造车就要投入300亿人民币,而在盈利方面,由于两个企业都提供单位数价格的月卡,盈利也就是一个零头,也就堪堪抵掉红包投入。这个投入是当年滴滴和快的的10倍有余,当然最终的结果也是英雄凋敝,仅剩两家,但是代价是惊人的。
共享经济的模式就是依靠用户的数量,如果没有绝对的优势是很难保证用户的忠诚度的,而对于单车这种科技含量低的产品,在舒适度以及速度方面几乎很难出现压倒性的优势,而号称最好骑的小蓝倒闭也说明,这个领域的用户只认价格和数量,对于单车性能相对来说是忽视的,但是压低价格根本不能实现盈利,当这个场地只剩下两家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打倒对方要耗费之前击溃第二集团更大的代价,而这个代价即使拥有滴滴和腾讯这样的金主,也是肉疼的。
根据目前的局势来看,双方的思路是相似的,就是依靠大基数投放外加大力度的折扣配合单车性能微小优化来打倒对方,摩拜单车推出健康币系统,类似于骑行积分商城,而OFO直接推出定时骑车红包,双方大战一触即发,如果找不到第二条路,那么必定会两败俱伤。
金主决定局势,两家合并并非空口无凭
摩拜单车和OFO合并的消息不是第一次传出来了,早在7月份,戴威和胡玮炜(前者为OFO创始人,后者为摩拜单车创始人)的一张合照就引爆了这个话题,但是OFO对此回应合照只是参加某会谈的礼节性照片,摩拜单车更是霸气回应没有可能合并,但是这件事情不单单由二位控制,毕竟他们烧的都是金主的钱。
ofo2015年3月份获得猎资本数百万元人民币天使轮融资;2015年12月份,获得猎资本和弘合基金900万元人民币融资;2016年2月份、4月份,分别获得1500万元人民币A轮融资及1500万元人民币B轮融资;去年9月份,获经纬中国等机构和滴滴出行两笔融资;2016年10月份,获滴滴出行、小米科技等1.3亿美元融资;今年3月1日,宣布完成由DST领投的4.5亿美元融资。
摩拜在2015年10月份,获得愉悦资本数百万美元A轮融资;2016年8月19日,获熊猫资本和愉悦资本数千万美元B轮融资;2016年8月30日,完成祥峰资本领投、熊猫资本、创新工场的B+轮融资;2016年9月份,获高瓴资本和华平资本领投1亿美元C轮融资;2016年10月份,获腾讯及多家投资机构近亿美元融资;2017年1月份,完成D轮2.15亿美元融资,由腾讯、华平投资领投。
通过融资企业名单我们会发现两个熟悉的名字,一个是滴滴,另外一个是腾讯,但是我们也知道,当时滴滴融资时,腾讯也是投资人啊,也就是说,两家烧的钱都是一家的钱,而继续火拼无异于兄弟阋墙,最终肉疼的还是腾讯和滴滴两兄弟。根据最新消息,滴滴派驻OFO的高管集体休假,这也看出滴滴对OFO继续烧钱的不满,而两强合并势必形成对共享单车的统治地位,这是背后金主乐于看见的。
继续投放单车已超饱和,外界因素或促合并
OFO和摩拜单车的战斗中,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继续投放,尤其是OFO依靠单车价格低大量投放形成数量优势,但是数量多和方便之间必定会有一个平衡点,过了平衡点就会给公共资源造成巨大的压力。
2017年,ofo计划向市场中投放单车2000万辆,摩拜也计划投放1000万辆,而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我国一年内单车内需量仅为2400万辆,远低于共享单车市场的计划投放总数。
大量单车进入城市,给公共交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大量长期无人使用的单车堵塞路口,给正常出行造成了不便,而在北京、上海人流量大的地铁口,单车封门已经成为了常态,另一方面,由于人口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单车停放在停车场、人行道上,给汽车和行人的人身安全造成了威胁,由于单车企业只负责投放,后期维护人员不足,大量的损坏单车也给管理带来不便。为此,北京首先对其进行管理,规定单车三年期限强制报废,而短期内禁止单车企业继续投放新车。
根据政策的连续性,其他城市势必陆陆续续追随北京的步伐,这道命令无异于釜底抽薪,也就是说,靠数量取胜已经成为过去,想要继续打下去,两家只有继续降价一条路,但是这就是一个无底洞,所以说,这道命令与其说断了单车盈利之门,不如说封住了第二条路,共享单车盈利的道路只有合并一条了。
双雄实力相当,合并谁为主角?
如果私底下问,我相信戴威和胡玮炜都是想要合并的,但是这场兼并战,谁能首先低头呢,毕竟两家的市场份额相同,背后实力类似,谁也不甘心放弃现在的地位委身下嫁,为了尊严,他们还在苦苦支撑,但是时间会给他们无形的压力,或许向当初滴滴快的合并后采取双CEO模式是最佳的出路,而合并后的单车叫什么呢?O,摩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