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熊”一点

这“熊”孩子


乖、高情商有时候就像慢性毒药,它剥夺了我们勇敢真实的能力,它消磨了我们反抗和自由的意志。

———————————01——————————

作为比较特殊的教育工作者,每天都是跟问题孩子打交道,偶尔遇到几个乖巧懂事的孩子,着实令我欣喜不少。

正常的一个工作日,我接待了一位母亲带着她的两个孩子,姐姐5年级,弟弟3年级。姐姐安静又害羞的站在一旁,弟弟边喊着“无聊”边作势往门外冲。孩子妈妈主要是为了弟弟咨询而来,顺便带着姐姐也来体验。

弟弟3年级,因为从小放养式的教育,导致现在拼音和认字都存在问题,进而排斥学习,也排斥父母,每天想着疯玩。由于弟弟一心爱玩不愿坐下交谈,孩子妈妈只能先去做思想工作,屋子里只剩我和姐姐。姐姐礼貌的微笑和我聊着天,她成绩不算优秀,有蛮大的进步空间,也有想学习的想法。但是,提到补习,姐姐说,“老师,我是挺想补课的,但是现阶段弟弟比我更需要,我自己努力跟上学校老师的脚步就可以了。”

之后跟孩子的妈妈去沟通时,她说,姐姐是个很懂事的女孩子,很少让她操心,知道平时爸爸妈妈工作忙,加上弟弟又是一个高需求的孩子,在有限的时间里无暇顾及太多。所以,学习上不让她操心,还能帮她照顾弟弟,其实有时候很心疼姐姐也觉得对姐姐有愧疚之心。

最后,弟弟依旧不愿意学,而姐姐小心翼翼的在一边看着书。我跟孩子妈妈说,姐姐和弟弟的学习都不能耽误目前可以先让姐姐来学,带着弟弟一起,慢慢让弟弟有种学习的氛围。但是由于价格问题,姐姐特别“懂事”的放弃这个机会。

———————————02——————————

这件事情突然让我对“乖巧”、“懂事”这些词有了新的看法。再结合我经常被家人、朋友、同事、领导夸赞“乖巧”、“听话”、“情商高”,我开始重新审视我自己了。

“乖”“情商高”仿佛成了大人对孩子的最高赞誉,而对应的不听话、不乖,就不是好孩子,而是“熊”孩子。

但如果说:某种程度上的情商高和乖=顺从、拘谨、保守、讨好、不敢做真实的自己。

熊=真实、挑战、有主见、有想法、有创造力。

那么乖和情商高的孩子就一定好么,而“熊”孩子就一定差么。

——————————03———————————

我从小几乎都是听着“乖”和“懂事”这两个词长大的。我本人其实从小就深深的受到这两个词的束缚。那时候,我是所有人眼中的“乖孩子”,因为我“体谅父母、懂事、从不乱要东西。也随时随地去配合别人,这样他们就会夸我是好孩子。”

其实只有我自己知道,当我放弃我想要的东西,不是不想要,而是不敢要,因为怕父母和老师失望,怕自己担当不起“乖孩子”的称号。

后来我长大了,第一份工作去了让人羡慕的国企上班。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发现我并不擅长也并不喜欢,但是家里人觉得只要是国企,你干久了总会熟练也总会习惯的。所以我一直在强忍,我想辞职,但是我发现自己仍然习惯性地放弃做自己,好像内心深处有个声音在提醒我:你要做个好姑娘,因为他们觉得你这样做是对的。

——————————04——————————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很多小时候很乖的孩子,长大后普遍心理问题较多,原因就是,他们以满足他人意愿、获得他人首肯为生活主导,失去表达自我的声音,忽略自己的真实需求,内心压抑、痛苦。

我并非是说可以放任孩子变成一个毫不讲理、戾气重,让人敬而远之的熊孩子,而是在不触及社会规则,不对他人造成影响和伤害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允许孩子活的真实肆意。

我想对以前的自己说:

我不想你太乖,是因为我不想你为了讨好他人而委屈自己,养成讨好型人格;

我不想你太乖,是因为我不想你不敢拒绝,不敢展露自己的真实想法;

我不想你太乖,是因为我不想当你遇到伤害时,你无力拒绝和反抗。

我宁愿以前的我“熊”一点。她不需要乖,因为她“熊”和不那么高情商的样子,是那么的灵动和活力四射。

对生活再狠一点

你可能感兴趣的:(请你“熊”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