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愿法师:人生认知四重境界(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悟性认识、自性认识)

        古希腊的哲人在古希腊神庙的石柱子上刻了一行字,我们都知道,就是:认识你自己。

  那么两百多年以前的德国大哲学家,天文学家康德。康德生于1724年,他16岁就读大学了。他就说,他这一生,研究哲学就探讨四个问题。归结起来,其实就是探讨什么?探讨我是谁?

  未生我前谁是我?生我之后我是谁?我们看顺治皇帝出家诗偈,也是有这两句话的。古今哲人都会在探讨我是谁?归纳起来这四个问题都是回到这一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我能知道什么?

  第二个问题就是:我能做什么?

  第三个问题就是:我能希望什么?

  第四个问题就是:人是什么?

  康德说他这一辈子研究哲学,就研究、就探讨这四个问题。康德的哲学思想集中起来,我们知道就是集中在三本书。三大批判:第一本书是《纯粹理性批判》,就回答了第一个问题,我能知道什么。康德很冷静地知道,我们能知道的是很有限的;二本书是《实践理性批判》就回答了我能做什么;第三本书是《判断力批判》就是为前两者来架设通道、开设通路。你看,《实践理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康德的主要哲学思想就集中在这个三大批判。那么他对于第四个问题人是什么呢?康德认为自己还无力解决。很理性、很客观、很冷静。

  这样一看我们中国的禅宗祖师就了不起,你看禅宗的祖师禅,不单是讲感性认识、理性认识。你看康德他达到了理性认识的最高峰,但是他再也不能往前进了。而禅宗的祖师禅能够当下明心见性、顿悟成佛,不是吹牛。他的认识论基础就是什么?除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外,他能够超越。

  你看我们判断万事万物无非是四种判断。我们用大脑来思惟的时候,就是:是、不是,然后就是:肯定,否定;还有一种就是:不定;再就是自相矛盾、是又不是;非是非不是,是不定。除了这个四种判断你还能作出什么判断?理性思惟的极点就只能够是作四种判断:肯定、否定、不定、自相矛盾。其他再没法作了,怎么办?禅宗的祖师就突破这个,所谓的离四句,绝百非。进入到悟性认识。

  你看我们五祖开示六祖怎么样?要识自本心,要见自本性,即名大丈夫、天人师、佛。所以可见,禅宗祖师禅他能开悟,他除了这个理性认识之外,他超越以后,打破以后,更进一步有悟性认识、有自性认识,所以开启了生命智慧的宝藏。能够明心见性,能够顿悟成佛。所以我们历代的那些祖师都是能够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开启生命见性智慧的人、大丈夫。成为了生命的主人,笑傲生死,生死自在,财富自在,这个样子是真正的智慧。所以说,我们说走向财富自在,就是不断地深入认识自己,一直到明心见性。

——摘自 大愿法师《禅与财富自在》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愿法师:人生认知四重境界(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悟性认识、自性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