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树和动物一样,去面对黑暗

“要像树和动物一样,去面对黑暗,暴风雨,饥饿,愚弄,意外和挫折”


午后坐在江湾校区图书馆,读余华新作《文城》,后天要去《解放日报》,对谈这部长篇小说。

还是余华那渗透着土地气息的音调:“林祥福艰难前行时,树上冻僵的鸟儿时时突然坠落下来,无声地在积雪里打出一个个小洞。两旁的树木也难逃雪冻之劫,林祥福不断听到树木咯吱咯吱在寒冷里裂开的声响,这样的声响和树木在烈火中的爆裂几乎一致,只是它们拉得更长,更为尖利。”人世艰难,主人公林祥福千里迢迢,从华北平原到江南,抱着襁褓中的女儿寻找消失的妻子。这个有钱的乡绅,为了一个神秘的女人,抛却一切,投入赤裸裸的大地,燃烧着本能的男性力量。

在所有人都会放弃的绝境中,开启芸芸普通人的新生命——余华小说的叙事魅力,常在于此。这能量并不神秘,它源于大自然,来自土地的死而复生,正如惠特曼的歌吟:“要像树和动物一样,去面对黑暗,暴风雨,饥饿,愚弄,意外和挫折。”

读着《文城》,油然想起上个月在云南东川,一望无际的蓝天下,红土地大起大落,仿佛人类生命永恒的年轮。大地如此诗意,暖欣之中,又深藏着多少披星戴月的辛劳!一位农人吆喝着牛群走过村落,身上穿着农药袋改制的披风。生活有变有不变,变化的是物质条件,不变的是乡民朴素的心地。

傍晚走出图书馆,在楼宇和草地、河流间散步。这里的土地已经彻底美化,幢幢大楼被山东运来的石块精致地装扮,精神抖擞。虽然云南的红土地与眼前的校园截然不同,但它们的根系紧密相连。没有万千农人的辛勤耕耘,不会有熠熠生辉的中国现代大学;没有大学日夜不息的开拓,也不会有万里乡野的美丽未来。走到物理大楼,想起里面一位教授好友的话:“以前科研出不来成果,可以说资金不够、设备不行,现在这样的话,已经说不出口了。”

江湾校区新建了体育中心,里面有温水游泳池。漫步走过去,管理员说相关设备还没调试好,几个月后才能使用。很想把游泳纳入日常,看来还需耐心等待。既然来了一趟体育中心,不想空手而归,于是从自动售卖机中买了一瓶雀巢咖啡,是常见的丝滑拿铁。回到图书馆,喝了一口咖啡,再次打开《文城》,似乎回不到林祥福那颠沛起伏的语境中。静心体会,感觉这咖啡是一道巨大的间隔,与余华笔下的乡土气质格格不入。赶紧把咖啡收起来,让心意安顿在江南的初春……



本文来自复旦大学教授,梁永安微博

你可能感兴趣的:(像树和动物一样,去面对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