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心】三峡之巅今重上 从此瞿塘不眠人

实话而言,初上三峡之巅,观赤甲风光,瞿塘雄壮,乃前年冬日,那时江水未涨,可仍见夔门之险。


前年冬日

当时在风雨廊桥的侧旁,工人们热络的搭建着舞台,后来才知道那是老谋子“归来”系列作品中的又一站——归来三峡,选址奉节白帝城,取七百里三峡之口——瞿塘峡。心中多了几分期许,这份期许不仅仅源自于张艺谋的印象底色,更来自于夔门之险的亲眼所见。

今晚,带着期许,一路蹦跳着,伴着徐徐微风和奉节久违的夏雨,终得以欣赏一场关于诗词和舞乐的饕餮盛宴。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三峡之巅,白帝城下,烟云朦胧,江水悠悠。在夜幕中,红月越过云层在山影间若隐若现,一叶轻舟在长江上漂荡,耳听两岸深深浅浅的猿啼声,诗人回望云霞之上的白帝城,不知不觉,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

本次演出共演绎了10首古诗词,分别是杜甫的《春夜喜雨》《登高》《绝句》,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刘禹锡的《竹枝词二首其一》,李白的《早发白帝城》《静夜思》,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以及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每个诗词为一个篇章,每一个篇章都蕴含了诗歌的朗诵,康震 的旁白注解,和意境演绎。60分钟的演出以声、光、电的高科技作为支撑,以诗为魂,以山水为体,重现了诗词的创作意境,让我对诗人们创作诗歌的天地心驰神往。

“翘袖折腰”“闪转腾挪”“舞袖翩跹”,柔韧唯美的中国古典舞,在水上翩跹而起,若惊鸿,似游龙。静态的每一帧,绝美如画!

线条的排列组合勾勒赋形,勾勒出中国古典建筑的楼阁台榭、飞檐翘角。若影如幻、虚实相间,似蓬莱仙山楼阁。


图片发自App


《归来三峡》演员的绝大多数表演都在水上完成,演出全程,处处可以看到,演出对“水”元素的尊重与创造性处理。这是真实可感知的,我虽然身处观众席间,与演出台有一定距离,但山水赋予身心的反馈,却能与演员相通互连。


图片发自App


可是整个观演期间,我脑海中一直萦绕着一个问题,照理,《归来三峡》理应叫卖三峡的世界级风景及人文特色,为什么要选择古诗词作为主攻点呢?

后来听完“知情人士”的解说后,我才明白:2017年10月27日,中华诗词学会授予了奉节“中华诗城”称号。《归来三峡》的节目内容,没有简单地以三峡风景及人文为主线,而是选择“诗歌”为主线。可能是节目主创者有意避开前者,选择了奉节独家拥有的,在国内第一的,在全球诗歌领域也具有重要地位的诗歌,作为大型实景演出的突破口。

不过,这一“避开”并非回避,而是避免泛化,主创者们集中力量,深入挖掘了本来就属于三峡文化之列,也是奉节独有优势的中华古诗词文化。

其实,纵观全球主要人类文化发源地及重要繁衍地,无不是依靠大江大河,如中原文化依赖黄河流域,长江文化依赖与长江流域。奉节位于长江中上游的三峡腹地,是中华文化的主要繁衍地之一,在这一逻辑下,品奉节诗歌,也是品中华文化。与其说这是一场舞美的高科技盛宴,不如说是一场以诗赋景、以诗怡情、以诗为魂的文旅盛宴。

归来三峡,初心回归,重“心”出发。


夜雨闻得诗乐声,知是行至奉节来。

夔门之巅今重上,从此瞿塘不眠人。

唱诗班里守初心,天地诗心盼流连。


2019.8月4日

凌晨12时40分,写于奉节

你可能感兴趣的:(【旅心】三峡之巅今重上 从此瞿塘不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