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面临越来越多的焦虑。而大部分人的反应是遇到问题就解决问题:没有时间那就早起;没有精力,那就抱群努力坚持打卡;看不懂,那就找原文慢慢扣;记不住,那就画思维导图,做康奈尔笔记等等。其实我也是这其中的一员,那我们这样做真的能解决我们的焦虑,达到学习的目的吗? 在《这样读书就够了》一书中,作者给我们的答案是:如果不能把知识转化成自己的能力,即使解决了没时间、没精力、看不懂、记不住的问题,那也是没有意义的。只有提升我们的学习能力,才能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 要想教给人们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就要给他们一种工具,在本书中,作者给我们提供了一种简单实用的工具:便签法。用三种不同的便签,分别做三类笔记(I、A1、A2)。 I:用自己的语言重述信息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A2:我的应用(目标与行动) 在基于成人有效学习的五大公理之上,可以使用便签法从三个维度提升我们的学习力。 一、知识的内化和应用 从书籍中获取知识是我们最熟悉的形式,当我们看到对自己有用的知识点时,用自己的语言重述信息写到I便签上,要表达准确、清晰,避免附会旧知。随即联结自己的经历写在A1便签上,要完整表述,避免泛泛而谈。A2便签,写下自己的目标与行动,目标要符合SMART原则,避免感慨万千。这也是构建知识体系从面到点的一个思路。 二、信息的分析和整理 在这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移动阅读逐渐成为主流。我们每天都会接受大量信息,但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是知识,所以我们要对接收到的知识进行分析和整理。分析信息要追问前因后果,整理信息要明确适用边界。比如,某位医学专家在书中写到“在肾功能内有问题的情况下,一位成年人一天喝2000毫升水对身体有益”。其中“对身体有益”是前因后果,“肾功能没有问题”和“成年人”是适用边界。所以,当我们从网上看到“一天要喝八杯水”的信息时,就要对此进行分析和整理,给它来添加上下文。 所以,当我们接收到一个简单粗暴的信息时,I便签就要在重述信息时刻意梳理它的前因后果和适用边界,然后再写下A1、A2便签。这也是构建知识体系从点到面的一个思路。 但是若我们看到一篇文章时,尽管它很精彩,但却很难联想到自己的A1,或很难规划出自己的A2,那这篇文章对我们来说也是没有意义的。 三、经验的追问和反思 从库伯学习圈可以看出,经验是学习的起点。如果我们能提升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那也就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这一维度,我们要先在A1便签上写下遇到的问题,描述相关的经历。 如果写在A1便签上的问题有现成答案,在明确问题的本质后去查书或问人,然后再分析、整理被问到的信息,内化、应用读来的知识。 如果问题是独特的,那就要追问前因后果、适用边界直到澄清了问题的本质,将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写在I便签上。然后再规划A2便签的解决目标、行动方案。这是从问题出发构建知识体系的一个思路。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内化和应用知识、分析和整理信息、追问和反思经验是打造立体学习能力的三个维度。经验经过反思可沉淀出信息,信息经过分析和整理可升华为知识,知识经过内化和应用可转化成能力。我们不断在经验和反思中循环、上升,就可达到知行合一。 三张便签就可以帮助我们提升学习能力,但需要不断的加强练习。快行动起来吧,一起提升学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