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半生缘》所爱隔山海,山海不可平

不晓得这是读到的张爱玲的第几部作品了,半年多来,断断续续的,《倾城之恋》、《第一炉香》、《金锁记》,当然也少不了她的一些散文作品。很多人听到可能会觉得我是不是接触张爱玲的小说的有点晚,这个必须要坦率的承认,真的是这样子。也许我应该早点读她的小说,原因在于,作为一个男性,之前一贯的认为张爱玲的作品不是男女情爱就是“小资情调”,也不认为张爱玲作品的格局有多大,可是事实证明,自己是多么的无知和愚蠢,借用他人的口来认识一个人,有时真的会大相径庭。

《半生缘》


这种差别在哪里?我想应该是我看到了张爱玲对于女性命运的思考,对于婚姻关系的探究和对于爱情中的男女关系和复杂人性的揭露。我真的不喜欢用那种“假大空”的言语去形容,总觉得如果自己感受不到的话,说出来恐怕连自己也不相信。读书本是一件很私人的事,能有独自属于自己的收获,我想才是最可贵的。

张爱玲

真的就是这样子,张爱玲的作品给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她让我有机会可以以女性的视角观察恋爱、婚姻以及爱情中的人们的真实感受,我想这才是最重要的。至于观察到的结果是什么,我反而不是很在意。

之前读到的,诸如《倾城之恋》,尽管改变了我原有的对张爱玲的成见,但是说实话,《倾城之恋》我并不是很喜欢,为什么不喜欢?大概是因为我没有看到真正的爱情:一个只想把她当做情人,另一个呢,看上人家的钱,至少在爱情里,它没有让我看到纯真,只不过结局,恰巧两人在一起罢了。

另外,在这之前,我原以为《倾城之恋》是“倾国倾城”的爱情,可是最后却是城市“倾覆”下,无奈的结合。“倾国倾城”的“倾”字和“倾城之恋”的“倾”字显然是两个不同的意思。这是我不喜欢它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我不喜欢那样仓促的结局!

《倾城之恋》影视剧


在这之后看到的张爱玲的几部作品,大都是那个样子,不讨厌但是也说不上很喜欢,《金锁记》让人看不到希望,《第一炉香》呢,又有点安于现状,自甘堕落,直到看到这部《半生缘》。

就我个人而言,毫无疑问,《半生缘》是我目前为止最为喜欢的张爱玲的作品。

假设你要问我为什么?

那么,我会毫不犹豫的告诉你:

《半生缘》其实写的就是我们的人生。

什么样的人生呢?

大概就是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的无奈吧!

吴倩莲版的顾曼桢

原本相爱的人,最后没有在一起;你爱的人,他却不爱你;爱你的人呢,你却不爱她(他),或者由于一些原因你不能和她在一起。比如:“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又或者是“恨不相逢未嫁时”,等等

这些仅仅是在《半生缘》的小说才有的吗?

我们都会回答,不是。

我们的人生何尝不是这个样子,又或者是比这更残酷!

而小说《半生缘》里的每一对,都是如此相似的结局。

我很喜欢书中的这一段:

“这一向正是酷热的秋老虎的天气,这一天傍晚倒凉爽了些。曼桢因为不常出去,鸿才虽然有一辆自备三轮车,她从来也不坐他的。她乘电车到杰民那里去,下了电车,在马路上走着,淡墨色的天光,一阵阵的凉风吹上身来,别处一定有地方在那里下雨了。这两天她常常想起世钧。想到他,就使她想起她自己年轻的时候。那时候她天天晚上出去教书,世钧送她去,也就是这样在马路上走着。那两个人彷佛离她这样近,只要伸出手去就可以碰到,有时候觉得那风吹着他们的衣角,就飘拂到她身上来。彷佛就在她旁边,但是中间已经隔着一重山了。”

顾曼桢

这是曼祯想给在六安沦陷区的母亲寄钱,跑去找在银行工作的弟弟杰民帮忙时的一段话,看到这一段,尤其是是看到最后一句,总是让我不自觉的想起一首诗:

曲曲池边路,春来少人行。

含水芙蓉叶,春去气犹清。

夕岚分彩翠,高树藏莺声。

乍向风中看,花落更分明。

徘徊觉露冷,清宵月影横。

泠泠砭肌发,疑是晓寒生。

一望可相见,一步如重城。

所爱隔山海,山海不可平。

世钧和曼祯

这是网络上流传很广一首诗,据说最初发表在北大未名bbs论坛上,作者署名littlesen,

他写了一系列的诗,这首“所爱隔山海,山海不可平”诗的名字叫做《无题》。

我知道这首诗大概很久了,不晓得最初从哪里看到的,但是那天看到《半生缘》里的这段,脑子里瞬间浮现的就是这两句话:

“所爱隔山海,山海不可平”。

我想这句话用来定义《半生缘》应该是很合适的:

我和我的爱人远隔天涯海角,这山山海海不可填平。”

世钧和曼祯如此,书惠和翠芝如此,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半生缘》台词

你可能感兴趣的:(张爱玲《半生缘》所爱隔山海,山海不可平)